中国校园难出林书豪 专家叹国内学生最需补体育课

2012-02-22 阅读数 259629

 

每天都有一堂体育课

从孩子们雀跃的表情不难看出他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

@体育课变成游戏课、休闲课,为文化课让路……边缘化现象明显。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发布调查结果称,中国某地区学生平均肺活量只有韩国同龄孩子的60%,相当于少了一叶肺!

@中国孩子近视率世界最高;肥胖率逐年上升,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成人病”提前出现。

@据湖南省医学会儿童保健专业学组2006年公布的数据:长沙青春期青少年的身高比世界卫生组织所提供的标准平均矮了3厘米。

友、学者、专家呼吁——

给孩子每天一堂体育课!

近日,华裔小子林书豪的横空出世令万千中国体育迷为之疯狂,山呼海啸般的称颂、艳羡声中,一句“该趁势把中国孩子拉回操场了”似乎有些微不足道。

但其实,这声音里透出的清醒与冷静不容被忽视。

我们应该看到,林书豪在美国NBA赛场上纵横捭阖的同时,国内那些与林书豪一脉相承(同为华夏子孙)的同龄人、甚至是考入了高等学府的“优秀同龄人”代表中,甚至还有人在为体育课上“能不能顺利跑完1500米”而忧心忡忡。反差何其巨大!

“但闻朝夕读书声,不见操场健身郎。”——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是身边一个再寻常不过的一幕。

而长期以来忽视体育锻炼,甚至连最为基本的体育课都常常难以得到保证,正令中国青少年品尝恶果:

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少年迪纳摩足球队角力绿茵场,被毫无还“脚”之力地踢成15:0;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发布调查结果称,某地区学生平均肺活量甚至只有韩国同年龄学生的60%,几乎相当于比人家少了一叶肺;

近视率世界最高,肥胖率逐年攀升,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提前上身;

更有中学生稍微站久点就不支倒地,体力撑不完一场普通军训……

“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不言自喻,于是有专家提出:中国学生最急需补的一门功课不是奥数,更非英语,而是体育!

 

 

每天都有一堂体育课

 

如果广大学子自认连寻常体育课都难以应付,何谈从中诞生出属于中国的“清华北大式的林书豪”?

中国校园何时能出个“林书豪”?

连日来,“林书豪”这个名字在网络世界里红得发紫,人人都惊羡他的神奇——在世界一流名校哈佛摘得双学士学位的同时,还练就了一手出色球技……各种赞誉中,《新民晚报》的声音显得尤为冷静:“我们期待中国有朝一日也能出现‘清华北大式的林书豪’。”

解读这句话,有条背景新闻不容忽视——2011年8月,在清华大学党员新生培训上,不少人着急打听未来的大学生活,其中,“体育测试强度”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不少人承认自己“中学时代就没怎么上过体育课”或是“体质太差”,从而担心在长跑测试中难以过关——如果广大学子自认连寻常体育课都难以应付,何谈从中诞生出属于中国的“清华北大式的林书豪”?

就如同“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年轻一代的强健或羸弱也非一日速成。不妨来回顾林书豪的成长之路,看看与绝大多数中国孩子到底有着怎样的不同:

5岁时,在父亲关起门窗观看NBA比赛(以防激动的喝彩声影响妻儿休息)的夜晚,林书豪会悄悄地趴在门缝前,享受老爸也在享受的篮球世界。这条窄窄的门缝,成了他“篮球梦”的开端。

发现儿子爱好篮球是让林继明再高兴不过的事,这个祖籍浙江嘉兴的台湾人当年千辛万苦赴美留学,除为拿博士学位外,另一个目的就是看NBA。从此,他开始带着长子书雅与次子书豪在家里的后院打篮球,比林书豪小3岁的弟弟书伟稍大点后也加入了进来。每晚从8点开始,父子四人会进行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训练。

得益于校园篮球在美国的普及,入学后的林书豪接受到更为专业的篮球训练。进入高一时,他已是全校公认的最出色球员——虽然身高仅1.60米。别他看个子小,却果敢勇猛,连学校体育老师也难以在对抗中压倒他。

伴随着个子的飞蹿,林书豪的“篮球梦”得以持续。高中毕业后,虽没能进入篮球名校,但好在像哈佛这样不以篮球著称的美国大学,依然有专业的篮球训练和大量比赛可打。大学时代,林书豪的假期往往是这样度过的——早上5点钟开车离家,和教练一起参加5对5对抗,中午是一顿简单午餐,下午再进行全面的体能训练,晚上还有投篮训练……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他的技艺日臻精进,终于进入到NBA球探的法眼。

再之后,一个属于林书豪的时代拉开了大幕。

全国超过1/3的中小学校的体育课程不能按规定开齐开足。

国内中小学校体育课现状扫描

在林书豪的励志故事中,家庭熏陶与个人努力都不容忽视,但美国社会强大的篮球教育体系,尤其各级校园内浓厚的运动氛围也功不可没。而中国大学生对体育测试的畏惧和对自身体质的“差评”,有专家一言以蔽之:这与中小学时代未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不无关系。

那么,作为中小学生“法定运动时间”的体育课,在现如今的中国校园内究竟开展得怎样?近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见闻1体育课≈游戏课

“又去放羊啦?!”这是株洲攸县新市中学体育教师侯香兰经常听到的一句调侃,多来自她的同事们——其他文化课老师。话语并不带恶意,却每每让她觉得很难堪。可事实上,由她执教的体育课,也的确让她有“放羊”的感觉。

侯香兰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一年前来到新市中学任教时,并非没有踌躇满志过。只是才刚过去1年时间,年轻的她就已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却不是因为旁人想象中的“工作强度”问题,而是恰恰相反:“原本一周3节的课时安排经常被文化课挤占。有限的上课时间里,我想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运动起来,可学校的配套设施又跟不上……”于是,她经常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们在追逐打闹中“混时间”,而自己更多地是充当“看管者”的角色。2011年10月,初二年级的两个男生在体育课上互相追打,导致一人摔倒,侯香兰说,尽管那孩子只是受了点皮外伤,却让学校着实捏了把汗,一再强调“今后要严密注意体育课的安全问题”。

类似情况绝不鲜见。永州祁阳县梅溪镇一小六年级女生刘玲玲告诉记者,该校的体育课几乎等于虚设:“每星期有一堂课,基本上都是安排自由活动,学校也没有体育器械提供,想玩什么就自己带。”于是,有体育课的那天,同学们通常会自发地带些羽毛球、乒乓球之类的来学校玩。

 

见闻2体育课≈“放风”时间

对于正在祁阳县潘家埠希望学校就读初三的申小荷来说,体育课则是升学压力下难得的“放风”时间,“有一个小时让你想干吗就干吗。”这“宝贵的1小时”通常被申小荷用来跑到距离学校不远的镇上逛超市,搜罗女孩子们中意的小饰品,以此排遣紧张的情绪。

申小荷所在的班级,体育老师由物理老师兼任,因为没学过体育教学,就只好对学生放任自流。倒是班主任经常会叮嘱:“你们也跑跑步啊,锻炼锻炼身体总是好的。”但班主任老师本身是教英语的,就算重视体育,也无能为力。

见闻3“体育重镇”亦欠理想

郴州市作为闻名全国的“女排基地”,群众体育锻炼的热忱历来较高,但落实到中小学校园内,情况就不算理想了。市教育局体卫艺科负责人朱贻祥告诉记者:“部分学校没有按新课改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也不尽如人意,需要进一步整改规范。”一些学生、家长甚至包括老师,还抱有“体育课不过是玩,耽搁了学习时间”的想法。

益阳市安化县教育局基教股股长夏义荣亦表示,安化作为全国“羽毛球之乡”,早把羽毛球列为体育课必修项目,以保持人才队列优势。但在广大乡村,中小学体育课按规定作了设置,却没能实施到位,体育课要么是自由活动,要么被随意占用。

见闻4

上体育课流汗要受罚?

还有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据《佛山日报》2010年10月报道,有家长投诉称,自己在当地沛明实验小学读六年级的孩子自9月份开学以来,课程表上所安排的每周4节体育课,实际情况为平均每周只上了1节,其余课时基本被英语老师占用。

这位家长还介绍说,在该校上五年级的邻居家小孩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并且“他们的下午第三节体育课,被班主任严令不得玩过头,如第四节课上发现有哪个学生满头大汗,就要受罚。”

总体印象体育课正“被边缘化”

按照教育部2011年7月出台的规定,中小学校要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锻炼;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上述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要纳入教学计划,列入学校课表。

但实际情况却是,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透露,全国超过1/3的中小学校的体育课程不能按规定开齐开足。

而对比中国中小学生在体育课上因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绵软、懒散表现,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在2011年底参加湖南卫视《岳麓实践论》节目相关话题讨论时曾直言不讳:“我观察到日本孩子在体育课程里的状态是几乎像狼一样,在嚎叫、在享受、在拼搏。由此,我在想,假如中日之间再有点什么情况的话,我们有孩子能冲得上去吗?”

 


调查显示,仅18%的学生能达到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把运动时间还给孩子”阻力重重

中国的“体育课危机”没有逃过有识之士的眼睛。早在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就共同决定,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明确提出: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

但就连明列入课表的体育课都可能以各种名目被侵占,更何况含糊其辞的“每天锻炼1小时”。据《人民日报》2011年3月报道,调查显示,仅18%的学生能达到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并且随着年级增高,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学生逐渐减少——高中生的情况最差,只占12.5%;而情况最好的小学生,也只能达到22.6%。

通过广泛地调查走访,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试图揭开那阻挡“阳光”的重重阴云。

 

观念及体制“总有个升学率压着我们”

2007年11月份,教育部曾组织人员到湖南、湖北、山东、河南等省份调研,在湖南省召集县市教育局长和部分中小学校长举行的座谈会上,有校长反映,考试100分也好,月薪10000元也罢,没有身体这个“1”,其他都为“0”。但现实问题是“总有个升学率压着我们”,升学率上不去,谁敢“每天锻炼一小时”啊?还有校长说得更为生动,称教育观念不改变、评价机制不改变,硬要推行“每天一小时”,就如同“头歪了却去扭脖子---找错地了”。

感觉“鸭梨山大”的不止校方。郴州市苏园中学初一学生邱仁锋的心态在同学们中间颇有代表性,小邱爱好运动,基本上每天下午都会打1个小时篮球,偶尔还与父亲打一会儿羽毛球。本是为放松,心情却一点儿也不轻松,“总觉得自己是不是太贪玩了些?妈妈常告诫我,在中国,很长时间内难以改变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所以,个人爱好只能作出让步。”

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家长其实是认同体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的,却不愿让孩子为此花费太多时间。“高考不考体育呀!能否上大学、上好大学,是由文化课成绩决定的。我们作为家长,当然得分清轻重。”在长沙某市直机关工作的一位家长说,自己给正念小学的孩子报了3个周末辅导班,“大家都这样,我们能不报吗?”

“应试教育至今未离开摧残青少年的轨道!如再不采取相应措施,将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威胁,对未来社会劳动力的质量带来潜在危机。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民素质的下降。”湖南省体育职业学院院长周志宏对此忧虑颇深。

 

师资与课时“课多教师少,体育课难保证”

首都体育学院刘海元博士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的研究》。这项研究表明:我国现有中小学约60万所,但体育教师只有约43万人。“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缺额约29万人,其中小学体育教师缺额最多,约24万人。”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的采访见闻印证了这一论断。在前文提到的攸县新市中学,全校千余名学生,却只有4名体育老师,其中一人已过退休年龄,属学校返聘;一人为临时请来的代课老师。“也就是说,真正能严格执行教学任务的,包括我在内只有两人。”侯香兰表示。

“体育课时间得不到保证”也是较为集中的呼声。

2011年12月3日至4日,全国第一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举行,比赛之余,老师们纷纷就自己的工作处境有感而发。其中,山西省一名郭姓高中体育老师称,他所在年级原本每周体育、化学课同为两节,如今化学课加到了8节,体育课却越来越少。至于国家规定的“每天锻炼1小时”,据他所知很多时候也只存在于课程表上,“比如所谓的‘大课间’,许多学校安排在下午5:00-6:00,这其实是晚饭时间”,试想,学生们都一窝蜂奔食堂抢饭去了,谁还顾得上搞运动?

 

 

场地和器械“学生多校园小,老师有心无力”

提及“阳光体育”运动,郴州市十二完小校长姚赛君满腹“委屈”。她指着“巴掌大的操场”向记者介绍:“对我们学校来说,如果孩子们课余时间都跑来锻炼身体,那场景和煮饺子没有两样。”当地涌泉小学副校长王之卿也深有同感:“郴州城区不少老学校因学生多、人均运动面积少,只能让学生以自由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这项‘规定运动’。”

郴州市教育局体卫艺科负责人朱贻祥将这一局面概括为“学生多校园小”,坦承该市目前除省示范性高中的体育硬件设施能达到国家标准外,大部分中小学都不达标,

更多的农村学校则是不缺场地,缺的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必备设施。前文提到过的祁阳县梅溪镇一小便是个中代表——在这所由祠堂改建的小学里,操场上除了篮球架和乒乓球桌外,空空如也,这才需要“刘玲玲们”自备器械上体育课。

邵阳市隆回县的小沙江文明学校直到2011年9月份,在今日女报社携手香港春桃慈善基金进行捐助后,近700名小学生才开开心心地用上了梦寐以求的儿童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各类体育设施,从而有了像模像样的体育课。

而这类现象不光局限在湖南。网上有一组图片令人揪心: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实验小区竟然找不到做课间操的地儿,部分学生被“分流”到大马路上“比划”——更遑论体育课的开展!

 

安全也是个问题“稍剧烈点的活动都不敢进行”

2011年10月,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在与俄罗斯同龄人的友谊赛以0:15惨败,暴露出了双方孩子在奔跑速度、耐力、对抗能力等方面的巨大差距。据称,这与地坛小学体育课不正规、小选手们缺乏专项训练不无关系。校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家长的担心和反对,该校体育课上已没有了双杠、跳马等传统项目课,连铅球课也因为出现过砸伤学生脚的意外而被取消,很多体育器械由于长期用不上,干脆被直接当废品卖了……

由体育课带来的“麻纱”,许多学校都领教过。据《中国教育报》报道,2006年,岳阳市一中有名高三学生在校运会上跨栏时发生大腿骨折,此后学校就不敢搞跨栏比赛了,连对抗性的足球赛也不怎么敢搞了。而据宁乡县教育局普教科科长李兰芳透露,2011年,该县沙田中学一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不慎导致脾受伤,最终以学校赔偿60000元医药费作为了结。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不少学校,包括单杠、鞍马、武术、足球等中小学体育大纲中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都因为具有“危险性”,在教学过程中被有意“省略”。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校长讲得很直接:“搞锻炼总有磕磕碰碰的时候,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受伤了,谁担得起这个责任?”

这一情况得到了官方印证。湖南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陈正培介绍说,由于学生体育活动伤害事故赔偿责任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位,有的学校害怕学生受伤,担心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而有意识缩减甚至取消了攀爬、越野跑、体操等风险较大的教学。体育课渐渐演变成了“安全课”、“休闲课”,体育的育人功能不断被弱化,导致体育课“空壳化”。

 

 

体育课 林书豪

暴饮暴食兼不喜锻炼,催生出了一批“小胖墩”。

 

中国某一地区学生的平均肺活量只有韩国同年龄段孩子的60%,几乎少了一叶肺!

体育是中国学生最需要补的一门课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然而,中国青少年体质弱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从事大学体育工作多年的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南生以大学耐力考试成绩为例:“表面上大部分人都能及格,但其实这么多人能及格,是因为合格标准一直在降低。”果然,记者从网上查到这样一组数据:1982年实施的18岁以上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及格标准分别为4’01和4’02;1990年公布的分别为4’25和4’20;而2003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又降为5’40和5’03——下降幅度超过20%。

1985年以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等部门联手,每5年举行一次全国大规模、多民族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其结果显示:20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各年龄组的肺活量水平、速度、爆发力、耐力等指标均持续下降。而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发布的一项针对中日韩三国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和韩国同龄孩子相比,中国某一地区学生的平均肺活量只有人家的60%,几乎少了一叶肺!另外,中国孩子的近视率是世界最高的;肥胖率也在逐年上升,且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成人病”已提前出现。

再把目光放近一点。2006年,湖南省儿童医院青春期医学中心曾对长沙市25190名6-16岁少儿的体格发育进行全面测量和评价。调查报告显示,长沙少儿比世界卫生组织所提供的标准平均矮了3厘米。在身材矮小的发生率为4.94%的同时,青春期少儿的肥胖发生率为9.83%,均高于全国人口普查显示的数据。

孩子的身高问题几乎是每位家长的关切点。而如何让孩子长得更高呢?湖南省国民体质检测中心儿童检测专家方芳介绍说,儿童和少年在成长时期除每日进食500克新鲜牛奶、一个鸡蛋、500克蔬菜,还需要有两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最好进行跳绳、跳远、长跑等运动。

可“过去体育课上让学生锻炼长跑时,我都会鼓励他们加油坚持,现在却要担忧地劝他们‘实在不行就别跑了’”,在长沙某中学从事了20多年体育教学的陈老师感触最深的是,“连集合站队的时间稍久点就有学生晕倒。2006年9月开学时,长沙市就因军训期间屡见学生晕倒,紧急叫停了全市所有中学的户外军训。”

“其实中小学生最需要补的课就是体育。”对比广大家长更热衷于为孩子“加塞”奥数、英语的热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从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督促中小学校真正将每天一小时体育运动落到实处。

 

 

体育课 林书豪

南开中学原篮球队员合影,前排右一为温家宝。

 

“三育并重,特重体育。”

“每天一节体育课”已有“吃螃蟹者”

结合现实国情,记者在采访中不止一次听到网友和体育教师们“将每天一小时体育运动落到实处的最好办法就是列入课程表”的呼声或建议。至于“每天一节体育课”到底是不是空想,有部分学校正在用实际行动论证这一倡导的可行性。

成都华西小学:让文化课为体育课“让路”   

“体育课被文化课侵占时间”早不是新闻,故而,在四川省成都市华西小学实施“文化课为体育课‘让路’”之举的最初,没少听到质疑的声音。

从2011年秋季开学起,华西小学各年级学生每天的课表上都被安排有一节体育课,加上课间活动和眼保健操的40分钟,远远超过了“每天锻炼1小时”的“国标”。

“学校教育要为学生健康、长远、多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据该校校长魏虹介绍,为此,学校不惜将原本40分钟/课时调整为35分钟/课时,从而“成全”了每个班级每天1节体育课的新课程设置。

每周5节体育课怎么上?华西小学分别设置“体育基础课”和“体育特色课”——“体基课”主要完成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任务要求,“体特课”则着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助其熟练掌握一至两门运动技能、具备一定体育赛事欣赏能力。

天津南开中学:“三育并重,特重体育”

“三育并重,特重体育”是“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苓为南开中学设定的教育方针。100多年后,这句话有了新的现实注解——同样是从2011年秋季开学起,该校对初一年级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教学计划。

   “这是被‘逼’的。”南开中学体育教研组副主管李忠这样解释,“新入学孩子的体质一年比一年差,这种状况再不改变就太危险了。”看到有些新生连跳绳都不会、大部分人跑不完400米、仰卧起坐测试成绩不及标准一半时,校方心急如焚。而入学2个多月后,这群在体育老师带领下苦练体能的孩子们中,“已经有不少人能跑下三圈1200米了!”

   “我努力学习知识,坚持锻炼身体,刻苦自励,从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同年10月25日,温家宝总理重返母校时的这番话,则成为了激励全校学生在体育课上奋发图强的动力。如今,在这所走出了两位新中国总理、三任清华大学校长、57位享誉中外的科学家及大批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的名校,“凡热爱体育的学生,发展潜力都比较大”基本已成为共识。

 

体育课 林书豪

今日女报社与春桃基金的捐助,让小沙江文明学校的近700名孩子有了真正的体育课。

接1

关于开展体育课的各种建议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育最主要的渠道,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形式,也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基础,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应该是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

对于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问题,一方面要尽快出台《校园安全法》,用法律武器来厘清家、校、社会的责任。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要在平常的管理中做好、做到位,避免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理事长宋尽贤

受“竞技运动即体育”的错误认识影响,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成人化、竞技化的色彩依然十分浓厚,课程设计基本上是对竞技运动的机械模仿,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因此,要变“要我锻炼”为“我要锻炼”,倡导学校体育改革。体育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练不练、练什么、爱好什么,体育教育过程中的逻辑环节一定要厘清。

——湖南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陈正培

由于青少年学生日常学习任务重、时间少,学校或社会为他们组织统一的日常体育锻炼难以实现,但如能够定期对他们进行体质检测,明晰哪些方面比较薄弱,就可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锻炼项目,弥补不足,这样不仅使学生可以灵活安排时间进行锻炼,还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

——湖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朱涛

进行体育运动时,人体的生理机能会有变化。年龄越小,达到最佳运动机能的状态越快,但维持最高运动能力的时间却比较短;年龄越大,达到最佳活动机能的状态越慢,但维持最高活动能力的状态的时间就相对较长。严格来说,一天中最适合锻炼的时间长度,小学生是40分钟,初中生是45分钟,大学生是90分钟——对中小学生来说,这个时间正相当于一堂课,因此“一天一堂体育课”完全可行。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社会体育系系主任、教授刘锡梅

体育是为了塑造一个完整的人。中小学体育教师最大的作用是育人。比如拼搏精神的培育、团队精神的培养、在落后状态下改进方法奋起直追的意志力养成,都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研室教研员孟文砚

 

链接2

有关体育课开展的他山之石

◆俄罗斯

体育课程设置包罗万象

近年来,俄罗斯学生的体育课正在经历变革,包括集体球类和田径等在内的传统运动正逐步让位给轮滑、滑雪、溜冰、滚轴、舞蹈等新兴体育项目,连肚皮舞、街舞都被列为体育课学习的内容。课堂一改单调乏味的局面,更强调趣味性,更着重个人技术培养。

◆法国

成绩占高考总分10%

法国教育部有关文件明确规定,在高考的200分总分中,体育成绩占10%。计分方法以高中最后一个学年的平时成绩为主要依据,包括体育课成绩、竞赛成绩和体育课出勤率等。特别强调以认真的态度上好体育课,那些在运动竞赛中冒尖但平时锻炼不积极的学生,也有可能体育课不及格。学校的体育考试项目分田径、体操和游泳三大类,学生可从中任选一类。

◆韩国

孩子“磕碰”,家长放心

在韩国,体育课以球类活动较多,但其他项目也很全面,跳山羊、单双杠都在其列,跑步与俯卧撑更是所有学生经常训练的内容。从小学到大学,每年的体育课都会有一部分时间由专门的教师教学生跆拳道,中学体育课程还会教授射箭。

韩国家长都认为,在运动中孩子发生磕碰、受点伤是难免的。且学生都有保险,学校的压力不会很大。

◆其他

重视体育,贵在坚持

美国家长普遍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体商”,有80%以上的青少年(10~17岁)每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

日本孩子在学校每天都有体育课,体育好的孩子更让大家尊重。

学业负担并不轻松的新加坡中小学生,由学校在每天下午两点后安排课外活动时间。

法国小学有1/3时间用于体育教学,每周有8-9小时的体育活动,中学生每周为5个小时。

瑞典政府规定,青少年只要5人一起参加体育活动达1小时,每人可获17克朗补助。

 

编后:

一门小小的体育课,看似不起眼,却是教育的一个镜面。体育课不受重视,实际上折射出了中国中小学教育的通病。

《过去的中学》作者傅国涌说道:“我们读中学不是为了读中学,而是读大学,读更好的大学,读最好的大学。”一边是超强度的脑力劳动,一边是应试与升学的种种精神压力,再加上得不到经常性的体育锻炼,中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焉有不差之理?现实问题是,各学校任意“废除”包括体育课在内的“副科”,几乎成为心照不宣的惯例。在应试教学环境没有改变多少的情况下,让学校改变教学态度,“恢复”和维持正常的体育课教学,非一件易事。

因此,要令学校保证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仅仅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升学的“参考依据”似乎已不够。在教育理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还有必要及时、有效地加强对中小学校体育课教学的监督,对违反规定,挤占和“挪用”正常体育课教学时间的学校实行责任追究制,等等。只有“应试导向”与行政手段刚柔相济,保证青少年学生拥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才不会变成一句空话。

2007年初,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

2007年4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实施办法公布;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发布,要求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2009年8月,《全民健身条例》颁布,要求学校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2011年3月,“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

循着这条有关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政策演变轨迹,我们是不是可以期待,“每天一堂体育课”果真有正式、广泛写入中小学课程表的一天?

 

  体育课 林书豪 凤网/今日女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