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在实验室。
9月12日,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81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这也是至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
20天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甚至预言,屠呦呦有实力获得诺贝尔奖。
“三无”教授
拉斯克奖是美国生命医学界最高奖项,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此奖项,其中有79名该奖得主在后来又获得了诺贝尔奖,因此,它被视为诺贝尔奖的“风向标”。
而诺贝尔医学奖近年来比较偏向临床医学奖,2003年、2005年、2008年、2010年的诺贝尔奖成果都是拿了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这足以证明诺贝尔医学奖非常“青睐”有医学价值的工作。
医学界人士普遍认为,屠呦呦离诺贝尔奖只有一步之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在一篇《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中,很明确地对屠呦呦获诺贝奖寄予了厚望。
让大家诧异的是,屠呦呦这个在医学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竟然是一个既无博士学位、也无留学背景、头顶上更无中国两院院士桂冠。目前,她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也许正是因为出于对名利的淡泊,才使她能够更加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医学科研与临床实验当中,从中草药中提炼出了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她从数千种中草药中提炼出了青蒿素
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此时,正值美越交战,两军深受其害。美国政府曾公开说,1967~1970年,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万人。疟疾同样困扰越军。拥有抗疟特效药,成为决定美越两军胜负的重要因素。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最终也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越南则求助于中国。
1967年的中国,正值“文化大革命”,几乎所有的科研工作都处于停顿瘫痪状态。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下令,一个旨在援外备战的紧急军事项目启动,目的要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由国家科委与总后勤部牵头,卫生部、原化工部、国防科委、中国科学院参加,共同组成“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并批准于1967年5月23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并将“523”定为当时研究防治疟疾新药项目的代号。
1969年2月,屠呦呦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研究的艰巨任务。她首先从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地方药志的单、验方入手,并走访当时中医研究院内老中医专家,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整理了一个从2000余方药中选编的以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方药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组织鼠疟筛选。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均无好的苗头。
后来,屠呦呦系统地查阅有关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吸取药物合理提取方法的线索,以寻找突破口,最终翻到了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的一段记载“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她细细琢磨这段记载,觉得里面大有文章。但是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其他科研机构也得出类似结论。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蒿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历史记载认为青蒿确实可以治疗疟疾,并且收效显著。缘何在实验室里青蒿的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疟疾呢?
屠呦呦认为,也许是温度在从中作梗,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掉了。她立即改用乙醚进行实验制取青蒿提取物。1971年10月4日,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之后,在实验室里,屠呦呦终于从中药正品青蒿的菊科植物的成株叶子中获得中性提取物,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100%。
后来,在临床证实青蒿抗疟有效的基础上,屠呦呦等人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从中性部分进一步分离提纯青蒿有效单体。这种新型化合物被命名为“青蒿素”。
1981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由世界卫生组织等主办的国际青蒿素会议上,屠呦呦以首席发言人的身份作《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引起中国外代表们的极大兴趣。
疟疾化疗科学工作组主席、印度中央药物研究所所长阿纳德教授认为:“这一新的发现,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于发现这种化合物独特的化学结构,它将为进一步设计合成新的药物指出方向。”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在报告中也指出:“在理论上,任何一种新药物都具有新的结构和它的作用方式,这样才能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显然,中国青蒿素是符合这一要求的。”会议代表一致认为,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中国科学工作者的发明,它的化学结构和抗疟作用与以往已知的抗疟药作用完全不同,对付各种抗药疟原虫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新药。
她这一步要走多久
虽然大家都认为屠呦呦离诺贝尔奖只有一步之遥,然而她这一步需要走多久,成为了人们所关心的新问题。
屠呦呦已经是81岁的老人了,而那些在获得拉斯克奖的科学家们在通向诺贝尔奖的道路上,往往还要走上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另外,诺贝尔奖向来都是欧美科学家们在争高下,即便曾经有华人获得过此项荣誉,但他们都入了欧美国家的国籍。像屠呦呦这样“纯粹”的华人,要击败所有对手和阻力,取得这项殊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无论结果怎样,我们都必须向这位老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