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准点午餐”到“隆回募捐模式”

2011-09-13 阅读数 348815    赞 1

一个叫郭美美的女孩的几条微博,引发了一场慈善风波,让公众失去对慈善的信心。

一个叫潘晶慧的记者的几条微博,引发了一次爱心传递,它会让公众拾起对慈善的信心吗?

郭美美事件的蝴蝶效应

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年6月郭美美网上炫富之前,中国的慈善事业一定就存在隐患了。

然而,那张多米诺骨牌最终由那个叫郭美美的女孩推倒。

于是,无数双眼睛盯住了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在各种尖锐的指责背后,更多的是对大众参与慈善信心的打击。“郭美美的事没弄清楚,没心情捐款”,这或许是许多人在郭美美事件之后的真实心态。

屋漏偏逢连夜雨。随即,中华慈善总会“尚德诈捐门”、青基会“中非希望工程”等一连串事件让郭美美事件持续发酵,传闻纷飞,各种慈善机构相继被卷入“无法自证清白”的尴尬境地,并引发公众对慈善公益组织的强烈质疑。

随后的7月,全国各地红十字会不同程度受影响:河南省红十字会7月份仅收到一笔捐赠物资,现金捐赠5295元;北京市红十字会公布的7月份接受社会捐助的明细显示收到个人捐款仅有8笔,共计5855元;深圳红十字会一个月仅获百元捐款;东莞市红十字会网站上显示:今年7月份该会收到日常捐款12笔,共计8719元,与今年3、4、5月份相比,捐款人次下降了三分之二……

民政部中华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全国捐赠数据监测显示:3~5月,慈善组织接受捐赠总额62.6亿元,而6~8月总额降为8.4亿元,降幅86.6%。

公众质疑的直接后果就是慈善公益组织近段时间接受的捐赠大幅下降。中国公益组织正经历“严冬”已是不争事实,只是不知道春天在哪里?

近些年,我们不难发现,在社会普遍接受了慈善这个概念后,慈善的属性和做事的方式越来越官方化,从一系列慈善危机事件中可见,这些被质疑的国内大多数公募性慈善组织或多或少带有行政色彩,参照行政机关的标准运行并且在信息公开方面缺乏动力和压力。

“郭美美”事件聒噪之后终将要落下帷幕,中国慈善事业的道路却还很漫长。

无论是慈善组织还是相关管理部门,都已经开始了一场与“挽回信任”的赛跑。

“隆回募捐模式”

慈善组织的不透明等制度问题固然导致了目前的公益慈善的一个窘迫的境地,然而,在红十字会陷入风暴之时,需要帮助的人们的苦难却不会因为这一场舆论风暴而停止。

因此,在我们看来:相比于踟蹰犹豫着要不要捐款做慈善,考虑如何让自己的捐款到达真正需要的人的手里,似乎来的更加实际且温暖。

 

爱心当然不会止步!

在媒体、慈善机构及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爱心从隆回出发,沿着一条微博,奔上大江南北。

几乎与郭美美发布那几条微博的同时,在湖南省隆回县荷香桥挂职的今日女报记者潘晶慧在走访了办学条件差的左家潭小学后,分别在凤网和今日女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并在新浪微博上写下一条“求援”微博。很快,微博受到广大网友转播,爱心传递迅速升温。

这场始于微博的爱心行动,共收到10多个爱心机构、个人近16万元的物资和现金,并使近500名孩子吃上了“准点午餐”。随后,在今日女报的支持下,潘晶慧又多次与春桃慈善基金会沟通,策划发起第二轮捐赠,惠及全县中小学校。

9月9日,又一场爱心捐赠仪式在隆回县小沙江镇文明小学举行。广东春桃慈善基金会主席曹家昌宣布,当天向隆回全县25所中小学校捐赠包括体育器材、书柜、风琴等在内的价值45万余元的爱心助学物资。在“慈善风波”之后,这次募捐活动显得尤为有意义。

跟这次募捐活动一样,在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等“国字号”慈善机构之外,即使郭美美事件带来各种质疑,一些私募基金仍在媒体及当地政府的协助下,让中国慈善事业百花齐放。

这些平凡的募捐构建成一个不同以往的捐赠模式——由传统的有公信力的媒体发现并发布“求援”信息,个人媒体(如微博、QQ)转发,二者相形益彰,并形成传媒体系。随即,捐赠者循讯而来,在媒体的协调及当地政府部门的协助下,与受赠者直接对接,完成爱心佳话(报道详见《今日女报》9月13日A02版)。

如果说郭美美发的几条微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公众的慈善热情,并在中国慈善史上抹上浓重一笔,那么,在潘晶慧几条微博的引导下而引发的爱心传递,其意义不容忽视。

新模式的启示

“隆回募捐模式”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或将促使慈善机构及大众重新拾起对慈善事业的信心,并有望让中国慈善大放异彩。

“隆回募捐模式”让捐赠者和受赠者面对面,让捐赠更加透明、干净。在“慈善风波”的喧嚣之下,公众对募捐的质疑此起彼伏。在慈善事业危机四伏的当下,最需要的是有一个“玻璃口袋”解除公众的质疑。这一枷锁,正被“隆回募捐模式”破解——由今日女报发现信息并牵线,隆回县委县政府鼎力相助,春桃慈善基金会(或爱心人士)直接向隆回县25所中小学校捐赠物质,各方皆大欢喜,且事情落到了实处。捐赠者跟受赠者直接对接,省去了中间环节,让募捐简单且透明——而透明、公开恰是现代慈善的灵魂。

“隆回募捐模式”让慈善组织与管理部门重新审视媒体与慈善的关系。“慈善风波”后,慈善捐赠被降到了冰点,有人迁怒于媒体的“穷追猛打”——抱怨者们似乎忽视了,如果媒体发现问题却隐而不报,与掩耳盗铃何异?如今,“隆回募捐模式”的出现,证明了媒体作为正面传播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被强化,对中国慈善事业的成长不无裨益。“这次是我们第一次从互联网得到媒体的信息,确认后就决定募捐,这样比以前的募捐方式更加迅速和快捷。这给了我们启发,让我们看到了媒体在慈善事业中的作用。”广东春桃慈善基金会理事杨波介绍,该基金会除了将跟今日女报深度合作外,还准备和腾讯网合作,并制定了“百家书屋”计划。

 

“隆回募捐模式”证明了有媒体及当地政府的参与,让慈善募捐更高效。不难想象,慈善基金的专业素养、媒体的职业道德,让公益事业更加问心无愧。如同春桃慈善基金会,很多慈善机构的资金来源明朗,账目明确,倘若他们借助了媒体这双眼睛,再加上当地政府的务实对待,无异如虎添翼。“我们基金会做慈善不是沽名钓誉,基金会的成员都是社会各行业中的成功人士,经济条件宽裕,是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促使他们投入到了慈善行业中来。”杨波说。

“隆回募捐模式”的出现让慈善事业更光彩。目前,很多慈善机构因“行政化”管理日趋严重,让一些唯利是图者打着慈善幌子,在慈善机构的掩护下牟取私利,最终导致某些慈善活动信息不透明,捐赠不到位,并诱发各种问题。我们可以想象,由媒体发布信息吸引来的慈善机构往往非“行政化”,并少了许多“被募捐”和“靠募捐牟利”的可能性,亦正如此,这些慈善机构在“慈善风波”频发的当下并不受影响,诚如春桃基金理事长朱田夫所言,“私募基金不受郭美美影响,这次募捐是我们在网上发现信息,然后再决定募捐的,你们媒体在其中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作用。”

尽管郭美美事件等“慈善风波”尘嚣未远,但我们仍相信,有民间慈善机构和媒体介入的中国慈善事业,一定会更加美丽。

而这幅美好图景,需要慈善从业者、社会管理者、媒体,以及包括你我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绘就。(文/邓魏)

相关新闻:女记者一条“求援”微博圆9726个孩子的梦

  隆回募捐 慈善 凤网/今日女报 邓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