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苏东英——演绎一个苦尽甘来的朴素百年
文、图今日女报/凤网见习记者谭琼
拍起蝇落,每日最爱的“消遣”
记者一行来到苏东英家时,老人正在午睡中。她的四儿子张健轩,今年也有76岁了,说母亲睡午觉的习惯已经坚持了30多年,每天吃完中饭都会睡上2个小时。聊着聊着,张健轩扭头看了看墙上的钟:“她应该要起来了!”
果然,几分钟后,苏冬英拄着拐杖走出卧室。深蓝色厚外套,内着红色棉布背心和格子衬衫,棕色条纹裤下是洗得泛白的天蓝色布鞋;头发、耳朵以及脖子被一个黑色头套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张瘦削而棱角分明的脸:肤色很白,鼻梁高挺,眼窝凹陷——乍一看,颇有些西方老妇人的样子。这就是苏东英。
张健轩告诉记者:“我母亲从60多岁起开始信奉伊斯兰教,以前每天在家里诵经三次,每周去清真寺参加一次礼拜。如今行动没那么方便了,但一些习惯还保留着,这种‘头巾’就属于伊斯兰教的服饰。”
大热天的,老人穿得“里三层外三层”,也不怕捂着?张健轩解释说,母亲特别怕冷,前几天家里还为她生火取暖呢!
正当记者为老人的“耐高温”而暗暗称奇时,只听“啪”的一声响,一道粉色“影子”重重地砸在老人面前的桌子上。记者这才注意到,不知何时起,苏东英手中多了个苍蝇拍,一只饭粒大小的苍蝇已经当场毙命。老人随即又抖了抖拍子,娴熟地将其掸落。
“这大概是她每天最爱的‘消遣’了。”张健轩马上为记者释疑,“只要有苍蝇在她面前出现,她一定不会轻易放过。手法准得很噢。”
103岁的老人还能有如此眼力和身手,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细细观察之下,记者发现苏东英灭蝇很有技巧:发现目标后并不急于下手,而是一点一点地接近目标,瞅准时机再猛拍下去——难怪成功率很高。经记者粗略计算,在接受采访的一个小时里,苏冬英消灭掉的苍蝇不下10只。而每有“战果”,她都会晃动手中的“武器”,抿着嘴巴得意地笑。
“百岁隐于市”专栏二十四:108岁老中医还在坐诊看病(视频)
“百岁隐于市”专栏二十五:百岁“老娘”爱粗粮也爱“酒娘”(视频)
“百岁隐于市”专栏二十九:人老心不老,常与孙女们比比俏(视频)
“百岁隐于市”专栏三十一:守得心头方寸地 开就百年一枝梅(视频)
“百岁隐于市”专栏三十二:偶尔孩子气 其实够“成熟”(视频)
不堪回首,过往尽是伤心事
苏东英是在20岁那年,从离邵阳市区30里远的面铺乡嫁过来的。丈夫张井泉靠租种田地为生,两人共生育了五个儿子、一个女儿。
回忆往事,苏东英说的最多的是“当时日子过得苦哇”。每年的收成交完租后,余下的很少,吃穿都是大问题。可偏偏丈夫还好赌,经常往赌场跑,往往输得精光才回家。“为这事,我跟他闹过、吵过,好说歹说都劝不住。”如今说起,苏东英还气不打一处来。
为了家里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苏东英只得到处借米下锅。可亲戚们日子也都过得紧巴巴的,加之她常常无力偿还,也就不好意思老是为难人家。一家人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眼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瘦得皮包骨、风都能吹倒的样子,苏东英只有将三儿子和当时年仅9岁的张健轩过继给了别人,这也是讨一条活路。把儿子送走后,苏冬英心中似被虫蚁啮咬般时时做痛,常常背着人垂泪,有时半夜里惊醒后便再也睡不着,咬着被头啜泣到天亮。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总有一天,要把两个儿子接回来,让一家人重新团圆!
怀着这个信念,苏东英除与丈夫一道下地劳动外,还四处揽活——为有钱人家打短工,给人洗衣做饭、带孩子、做苦力。不管脏活累活,只要有人请她就做。送子之痛折磨了苏东英整整三年,好不容易熬到日子稍稍有点起色,她便命大儿子登门谢礼,将两个弟弟接回了家。
离家三年,对于小孩子来说,或许算不得什么,但却是母亲一辈子的痛。苏东英始终觉得亏欠了这两个儿子。一旁的张健轩赶紧替她“开脱”:“母亲也是走投无路了,才会想到将我和三哥送人。当时如果不那么做,我们可能早就饿死了。”苏冬英听到儿子这番话,沉默不语,眼圈却红了。
摇啊摇,摇到膝下成荫
1958年,张井泉因病去逝。苏东英却没有时间与精力过多地沉溺于丧夫之痛中。家中境况并不好,儿子们相继结婚后,白天两口子都要下地干活,照顾孙子孙女、料理家务的重任便压在她一个人肩上。
“孙辈们基本上是她一手带大的。最多的时候,她一天要同时照看6个孩子。大的已经会走路了,中间的在地上学爬,最小的还在摇窝里(旧时的一种木制婴儿摇篮)。”白天,苏冬英常常是背上背一个,左右一手牵一个,满院子转悠,哄着孩子们玩。摇窝里的孩子哭闹了,她腾不出手,只能用膝盖或脚去晃动摇窝。“给孩子们喂饭、洗澡、换洗尿布,全是她一个人。孩子们不是这个哭就是那个叫,母亲不但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就连耳根子都没有歇着的时候。”虽然母亲从不叫苦喊累,可张健轩对于她的辛苦操劳却历历在目,感怀于心。
好不容易盼得儿子媳妇们收工回家,孙子孙女都回到各自父母亲身边,苏东英本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可她却闲不下来,纺麻织布,缝衣做鞋……把对儿孙们的爱都汇入到这些手工活里。老人心灵手巧,做事麻利,张健轩说,“我们兄弟姊妹小时候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亲手做的——比起现在外面买的,好太多了。穿在身上,暖在心里。”
母亲的胸怀是最温暖安全的摇篮,哪一个孩子不是在这摇篮里渐渐成长,最后走出母亲的臂弯?而母亲也终有一天停住推动摇篮的手,顿觉孩子们已经长大,膝下从此成荫。
上慈下孝,安享幸福时光
“您快喝吧,牛奶都要凉了。”下午3点,张健轩准时将泡好的一碗牛奶送到母亲跟前。苏东英接过碗,用勺子搅拌几圈,一口气喝了下去。
牛奶是儿孙们买给苏冬英滋补身体的。老年人身体吸收能力逐渐减弱,单从食物中摄取营养必定不够,因此儿孙们买来许多营养品,叮嘱她按时服用。张健轩自动承担起“督导员”一职,每天将各种营养品送到苏冬英手中。“母亲每天早晚会各服两支四磨汤口服液,吃两颗钙片,上午10点食用一勺鱼肝油,下午3点喝一杯牛奶。”
因为有宗教信仰,苏东英不吃猪肉,不食猪油。“牛肉和鸡肉还是很爱吃的。”张健轩说,老人喜欢重口味:炒鸡肉时爱搁点糖,让肉质更鲜;炒牛肉则喜欢多放点当地产的小辣椒,这样才过瘾。“不过,她最喜欢吃的还是新鲜蔬菜。新鲜,一定要新鲜!”对于母亲的饮食喜好,张健轩总是尽量满足,在他心目中,母亲辛苦了一辈子,如今应该安享幸福时光了。
说到母亲长寿的原因,张健轩认为,除了生活起居有规律、饮食营养均衡外,也与其性格和卫生习惯有很大关系。“她清心寡欲,心态平和,处处与人为善,即便碰上不顺心的事也能想得开,从不生闷气。”另外,苏东英还特别注重个人卫生,不仅把洗澡当成每天的“必修课”,睡觉起床后和每次吃饭前后还必定要洗手。
据张健轩回忆,苏冬英一生没得过什么大病,偶有些感冒之类,吃点药打点针就痊愈了。“她能吃能睡,精神好,身体也硬朗。如果照顾得好,再活10年没问题!”
她·素描——
老人档案
姓名:苏东英
出生年月:1908年12月12日
户籍地址:邵阳市北塔区西湖桥社区
长寿秘诀:生活起居规律,讲究个人卫生;饮食营养均衡,注意适度进补;清心寡欲,心态平和。
家人点评:
母亲含辛茹苦把我们6个儿女拉扯成人,实属不易,对孙子孙女更是疼爱有加。虽然以前家中日子艰难,但她从不抱怨,也不与人攀比,带领全家靠勤劳改变了生活。如今103岁了,还眼疾手快,头脑清晰,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张健轩)
她·背景——
西湖社区坐落于邵阳市中心城区。张健轩家有栋6层小楼,苏东英住在最为方便的一楼,居室陈列简单,采光充足,室外绿树成荫,清新雅静。苏东英膝下共有70多人,五代同堂,整个大家庭非常和睦。赡养老人的费用由子女共同承担,孙子孙女们也时常来看望老人,送来她爱吃的水果和营养保健品。
她·关爱——
2010年,邵阳市北塔区组织开展了针对全区百岁老人情况的复查工作,目前该区健在百岁老人2名,全年共发放长寿补助金5000元。同时,加大了敬老、爱老、助老宣传力度,进一步落实了对老年人的优待政策。全年共免费发放《老年人优待证》4000余本,老年人持证可享受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及免费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公园等多项优待;组织社区卫生院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施行了“优先就诊、优先出诊、优先建立家庭病床”和“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免费建立健康档案”的“三优先”、“两免费”服务;新建区社会福利中心,改扩建4所乡镇敬老院和3所村级“五保”之家,新增建筑面积1600㎡、床位60张,新增集中供养对象60人,并添置了洗衣机、电视机、棉被等物品。
(感谢邵阳市北塔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相关资料)
阳光点评
敲响幸福的柴门
假如通向幸福的是一张金碧辉煌的门,我们没有理由停下前进的脚步,但假如,通向幸福的是一张简陋的小柴门,你会否脚步犹疑?而苏冬英老人的选择了坚持。她知道生活总会历经汗水、伤痕和一路的风尘,但仍然用自己滚烫的心去融化它们,所以,自始至终,老人的生活是美的。
如今,苏奶奶已经认识到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宝贝,是一家人被幸福包围着,和和睦睦地生活在一起。只要开开心心,即使外界环境再简陋又如何?
同样,时代阳光人一起工作时,也会摒弃外界纷扰,无拘无束、和和睦睦地相处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