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零时33分,上海节目主持人张培因病去世,终年55岁(1956年3月6日-2011年5月29日)。在身边好友的口中,张培是一个为广播主持事业付出生命的人,即便在病床上,她也没有停止过对这份事业的付出。约半年前,张培被查出肺癌晚期,她一直坚持与病魔斗争,积极配合治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听着《美文妙律》、《知心话》、《星期广播音乐会》、《半个月亮》、《常青树》等自己曾经主持过的节目,她安静地离开了。
张培的离世让众多听众都深感震惊,有不少人都是在出租车上听到广播,或者是昨天收看新娱乐频道的纪念节目时才知道这个消息的。听众们纷纷在网上发微博寄托哀思,深深怀念这个陪伴一代人成长的“上海之声”。有听众表示与张培有过数面之缘,还一起吃过几次饭,说她“是一个极其优雅的人,说话声音永远是那么平和温柔”!还有听众回忆说,当年高三的时候,每天听着张培的广播写功课。有听友表示:“一个优雅美丽的声音离开了,天堂多了一个天使。”
陪伴张培走完最后一程的上海主持人曹可凡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依旧难掩悲伤。他痛惜地说:“张培是一个具有浪漫气质的理想女人,对生活有很多美好的梦想,她是如此善良。我们会永远记住她那天使般善良美丽的声音!”
坚强乐观与病魔斗争
曹可凡说:“张培上两周开始一直处于病危状态,但她的求生欲望非常强烈,且能吃则尽量在吃,豆浆、熏鱼,甚至冰激凌。那天,她还努力吃了两口冰激凌,只有两口,说要回味回味。后来,她呼吸困难了,主动要求切开气管,其实张培弥留之际最痛苦的是脑子很清醒,身体已不能支撑。”曹可凡很心疼地说:“张培罹患的是肺癌,但她不抽烟,也没有不良生活习惯。唯一痛心疾首的,就是在查出的最初,因为轻视,而一度贻误治疗。再次提请各位:重视体检,有怀疑一定要彻查!”
曹可凡表示:“在最后的日子里,她为自己安排了后事,她不要哀乐,她希望穿得简单,如果可以,她愿意选择骨灰撒入大海,如果家人不舍,也可放入墓园,但她总是担心地说,‘那个,很贵。’”
播音时,张培很投入。
这张照片摄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曹可凡刚入行时(右二),左一是张培,左二是香港艺人陈百强(已逝),右一是香港歌手吕方
无私帮助年轻主持人
回忆起自己第一次见到张培,曹可凡记忆犹新:“我们第一次碰面是1987年12月24日平安夜,在青年会宾馆,她主持一个圣诞活动,那天正好我去那儿找人,误闯入她的休息室,我就和她说‘对不起走错了’,而张培老师却把我叫住,她跟我说,‘你是不是曹可凡?看了你的节目,声音非常不错,有没有兴趣到电台来主持?’”
曹可凡是从医生转行做主持人的,入行之后,张培给了他无私帮助,“我刚开始做主持人时特别不顺,有一次临时被换掉不能上节目,她做完直播后就打电话来拉我去吃夜宵,尽可能地安慰我。等到后期她做的电视节目,基本就都是和我合作了。”而在曹可凡成名之后,张培也常常看他的节目,打电话交流主持风格,“后来我带王冠去请她提意见,她就真的看了《舞林大会》再给王冠打电话说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所以我觉得她不仅关心我,而且我带的学生她也非常关心。在主持方面我从来没有拜过老师,但是在我心里她就是我的启蒙老师!”
此外,曹可凡还很佩服张培对播音工作的执著。 “其实张培老师1993年有机会调到当时的东方电视台,台长问她愿不愿意去电视台当主持人,不过她告诉台长她还是喜欢电台,还是喜欢与听众在广播中‘约会’。后来有个传播学院要成立,人家要请她去当教授,当时我觉得机会很好,我和她说,‘广播空间有限,你是不是过去?’她告诉我说她还是比较喜欢播音。”
一个优雅美丽的声音离开了
张培 (1956.3.6-2011.5.29)
本名查蓓莉,1976年考入上海群众广播电台从事新闻播音,是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初创人员之一,上海广播电视台经典音乐频率首席主持人,曾任第八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第九、第十届上海市政协常委。她多年来活跃于上海广播电视主持行业,曾获首届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并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等诸多奖项,在全国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主持的《星期广播音乐会》、《星期戏曲广播会》、《知心话》、《半个月亮》、《夜阑书香》、《常青树》、《美文妙律》等节目及各类大型电视文艺晚会在听众、观众中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怀念
她说不要叫老师 叫张培就好
陆明(经典947副总监)
她对于工作都是全身心地投入,有时候会一整天呆在录音棚不出来,整个人都陶醉在里面,读到好东西会落泪。
她是台里邀请来做首席主持的,一般这种“空降兵”都挺难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但她不一样,她跟大家关系都特别好,特别是年轻人,她很会鼓励年轻人,大家都觉得这位老师可亲可敬。我们这边有两三个比较年轻的主持人,经验不是很丰富,她会反复去听他们的节目,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要怎样才会更好。前两天去看她的时候,她说话已经很困难了,她还让小朋友去找报纸,请小朋友念,她要再听听小朋友是怎么读东西的,自己还做示范,其实她嗓子都哑了,说话都很困难了。
方舟(SMG播音指导)
我刚刚进台的时候,她已经是家喻户晓的著名主持人了,我们都叫她老师,她就说不要叫老师,叫老师就生分了,叫张培就好,我特别敬重她,一直叫她姐姐。她对我们,其实就像是老师一样,她总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亮点,有机会都会让给年轻人,一谈到工作就会眉飞色舞,特别有激情。有一年,我们要参加台里的朗诵比赛,其实就是一个内部的文化活动,但她特别投入特别认真,就想着怎么把这个朗诵表现好,用什么独特的手段去丰富它,她建议把合唱的手法运用到朗诵中,这一下子就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这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创作的快乐。
她对别人的生活很上心,我前年因为甲状腺动了手术,脖子上留下了疤痕,她专门从澳大利亚给我买了珍珠项链,而且一买就是5串,我说一串就够了,干嘛要买5串?她说,因为5串串在一起特别漂亮。但对于自己的生活,她就不太上心,体检早已测出肺部阴影,她却稀里糊涂,误认为是颈椎、腰椎不好。
渠成(东方都市广播主持人)
青藏铁路通车那一年,我跟她合作了一部作品,两个小时的大直播,早上9点直播,可直到当天早上8点半我们才看到稿子。台词里面有好多朗诵性质的东西,还需要和的,但我们2小时没有吃一个螺丝,可能因为在一起共事26年了也有了默契,那个节目得了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我们非常高兴。她的那种专业素养,实在很优秀。
曹可凡微博截图
靳羽西微博截图
马伊琍微博截图
她追求工作完美 生活中却是马大哈
晓林(东方都市广播主持人)
她是一个对主持工作绝对追求完美的人.我跟她一起在舞台上演出蛮多的,上台前一般人可能会笑笑闹闹放松放松,但她每次上台前都一个人在那边背台词,绝对不跟人说笑。有次她脸色特别难看,我问她怎么了,她说,“没事,每次上台前就会非常紧张,会胃痉挛,多年下来已经是条件反射了,但只要一上舞台一开口就好了。”有次我看到她上台前在转脚上的丝袜,原来袜子上有个洞,其实是还有时间去换一双新的,但她说不用了,转到后面看不到就行了。她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主持上,放在艺术上了。但在生活上,她又是个马大哈,她戴着墨镜去超市,还问人家服务员为什么不开灯?在办公室经常找钥匙,结果钥匙就在门上。
我以前是搞建筑设计的,但还憧憬着别的工作,所以去电台应征,我第一次跟她对话见面就是我在电台培训。那天我在新闻台录完气象预报出来,正好碰到她带着儿子,那时候她很大牌的,我们在电视上看她的节目,在收音机里听她的节目,但没想到生活中她一点架子都没有。她主动问我以前是干什么的,还跟我说,“可能现在你一腔热血地想要来搞播音,但这个工作很可能比较单调,会有重复性。”她很愿意跟你掏心掏肺,特别没有架子,而且不愿意去麻烦别人。
她是优雅的上海女人 每次都打扮得很精致
周瑾(SMG主持人)
小时候参加卡西欧家庭演唱大奖赛的时候,主持人就是她,我印象很深刻,她是那个时代很标志性的主持人,端庄、温文尔雅。前两年我们一起做节目,我记得她那天披着红色的披肩,脸上可能有点岁月的痕迹,但说话的声音没变,还那么优雅,很老上海女人的感觉,淡雅,温和,不是叽叽喳喳的,有种大家闺秀的气质。以前她和辛凌老师是播音员中的巨星,代表着那个时代的风格,我想我妈妈把我送去学唱歌参加比赛,大概也是以他们为目标在培养我吧。
李欣(交通频率主持人)
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去医院看她,她精神状态特别好,她说很想回家过年,后来好像医院特批她回家。就是在病床上她还在听电台,她总跟我说,播音的时候要再沉淀,她说得最多的话题就是电台,她是第一个跟我说“这是一个需要专业精神的行业”的人,至今我还记着这句话。生活中她是一个特别真诚的人,特别唯美,每次都打扮得很精致,爱好也很广泛,看歌剧、看舞剧,特别好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