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年终报告:世博门票最赚 几天挣百万

2010-12-27 阅读数 167969

  蓦地,岁末脚步声近了。

  这一年,无论是欢声笑语,还是艰难苦痛,这座城市越发蓄势、顽强,她可以在高歌中奋进,也不会止歇泪水后的向前。

  未必仅瞩目惊天动地的焦点,只要我们稍稍驻留目光,凝神当下身边,就会发现,我们周围的人和事,在变化中述说着这座城市的多彩、温情和城市精神。

  中秋节前的月饼店外、世博期间的世博园门口、年底商场血拼的狂潮中、春运时节的火车站旁……闪烁着“黄牛”身影。

  在上海生活一辈子,与“黄牛”不打交道不太可能。这是一群对市场最敏感的人,也是一群让人又爱又恨的人。他们从不在乎周围异样的眼神,他们通过倒腾票券赚那点“蝇头小利”所展示出来的精明算计,却蕴涵了最原始的商业精神。

  年关将近,记者听一个外号叫“胖子”的“黄牛”讲述了他这一年的生活——2010年,他赚了10多万元。“这可不算多的,今年最赚钱的是倒卖世博门票的‘黄牛’,有的人几天就入账上百万元。 ”

  上海的 “黄牛大军”数量有多少? “算不清,不过几十万肯定是有的。你想,一个商场有10-20个黄牛,全上海有多少商场啊?再加上火车站、医院、饭店……”黄牛也有全职、兼职之分,世博期间,马路上收门票的大多是兼职黄牛,世博会后他们又干回老本行了,所以世博期间上海的黄牛数量一下子增加了不少。

  12月底,上海市某知名商场正在举办通宵促销活动。虽然室外寒风阵阵,气温已经逼近0℃,但商店内却热火朝天。在人潮中忙着挑衣服的顾客大多双颊通红、呼吸急促。收银台前,人民币、兑换券、发票轮番闪现,让人头晕眼花。

  在如此嘈杂的环境中,一个30多岁的男子却如同局外人一样。他的目光并不落在货品上,而是不停地扫视着来来往往的顾客。男子其貌不扬,头发有点乱,穿着一件最普通的咖啡色外套。他的眼睛很灵活,一旦有顾客瞟过来,他立刻迎上去悄悄地问道:“有券吗?”大部分顾客并不理睬他,有的人还会厌恶地瞪他一眼。男子却不以为然,迅速寻找下一个目标。只要有顾客回问一句:“怎么收?”他赶紧停下来低声道:“八折,这已经是最优惠的价格了,我绝对不讲大话。”边说边用余光瞥着周围动静,以免被商场保安发现。凌晨两点多,当商场促销活动结束时,这名男子胸前挂着的包内已经增加了1000多元。

  在这次商场促销活动中,记者认识了这名倒卖商场礼券的“黄牛”“胖子”,他的故事倒挺精彩。

  低买高卖:

  倒卖礼券一天能赚千元

  “胖子”今年34岁,18岁就离开江苏老家到上海闯荡。6年前,他和老婆在距离这家知名商场几百米外租下了一间约40平方米的小铺子,凭着从新华书店买来的三本烹饪书开起了小饭店。小饭店的主营业务是盒饭,一份两荤三素的盒饭售价8元,深受周围农民工的喜爱。

  4年前的一个晚上,“胖子”的店里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他比其他人出手“阔绰”,因为他一上来就要了一瓶白酒。几杯酒下肚后,这个客人和“胖子”聊开了。“你知道我一天能赚多少吗?”客人红光满面,神秘地向“胖子”伸出2个手指,“2000元,我今天就赚了2000元,哈哈!”“胖子”心中一惊,饭店一天最多只能赚200元,这个人凭什么能赚2000元?细聊之下,客人面授机宜——到商场里倒卖礼券特别赚钱。

  第二天,“胖子”跟着这人进了一家商场,男子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半天之后,“胖子”大致摸清了门道。之后,每天上午“胖子”帮老婆料理饭店,下午和晚上就在商场里转悠寻商机。“最主要的原则当然是低买高卖咯。”“胖子”告诉记者,在最近的这次通宵促销活动中,他从顾客的手中按礼券价格的8折收进,再以8.5折的价格卖出,捣腾的就是里面的差价。从下午到晚上,一般总能赚个1000元,运气好的时候还能赚更多。

  “这种促销活动很赚钱,光是年底,我就折腾四场了。”

  留住大户:

  以诚待人再加“高回扣”

  倒卖商场礼券只是“胖子”的业务之一。每天下午,“胖子”会固定在沪上另一家知名商场门口,收购各种蛋糕券、联华卡、斯玛特卡、商场现金卡。商场促销活动结束的第二天下午,记者跟随他来到这家商场门口。“其实什么券都可以倒卖,只要有需求,我们就做,有的商场还推出了现金卡,我们就以8.5折、9折的价格收购这些卡,然后再以9.5折、9.7折的价格转卖给消费者,通过之间的差价获利。”“胖子”在商场门口的台阶上坐下。他也不打招牌,而是摊开一份报纸,慢慢地看了起来。

  “不着急,让我先看看最近有什么打折消息,等一会人多了再忙不迟。”“胖子”不慌不忙地点起了一支烟,眼睛在报纸上逡巡。下午5点多钟,当白领们从周边的商务楼下班,陆陆续续走进了这家商店时,“胖子”收起报纸倚在门口。

  “朋友,来了?”“胖子”操着不太标准的上海话问正朝他走来的一位30来岁的女子。听到“胖子”的招呼,女子点了一下头,从包里掏出了一叠克里斯汀蛋糕券。一番讨价还价后,“胖子”以7折买下。“胖子”一边数券,一边还不忘调侃两句:“朋友,大户嘛!你有什么券我要什么券。”女子笑了笑,接过钱后马上离开。

  “这是我的老客户了。”“胖子”告诉记者,经过这几年的“培育”,他已经留住了一批忠实客户。这些客户一有券就会卖给他。“要长期做这个生意,还是要讲究一个‘诚’字。”“胖子”严肃地说,第一笔生意很重要,给客户高一点的折扣,以后他们就成回头客了。说话间,“胖子”又接到了一个老客户的电话,约好第二天卖给他1000张莉莲蛋挞券。

  消息是金:

  今年倒卖门票最赚钱

  “胖子”也并非每天都蹲点守候在这家商店门口。中秋节之前,他经常去南京路第一食品商店门口转悠。他去这个地方并不是找客户,而是找其他“黄牛”换券。“胖子”说,中秋节时,第一食品商店门口往往聚集了一两百个“黄牛”,仿佛开大会一样。“黄牛”们在这里互通消息,寻找更多的商机。

  “第一食品商店有很多大‘黄牛’,他们手里的券都是论万的。”说到这里“胖子”忍不住啧啧了两声。中秋节前,有的公司采购也会过来问他要月饼券,一下子就要1000张,“胖子”手头没货,只好到第一食品商店找大“黄牛”要货。“最关键的是,这些大‘黄牛’还能提供发票,否则这些公司采购是没法报销的。”“胖子”压低声音说,做这种生意还要记得给公司采购一些回扣,哪怕是100元,这些人也会觉得你很上路,以后还会来找你。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让“黄牛”们大赚一笔。但是算起来,今年让他们赚得最多的还是世博商机。世博会期间,“胖子”并没有到世博会门口揽生意,而是继续蹲在商场门口“守株待兔”,一张世博门票130元收进,160元卖出。最赚钱的“黄牛”几天就入账上百万元。

  [“黄牛”眼里的“黄牛”]

  这行赚钱但累人,明年拟开高档饭店不做了

  有需要,就有供给。卖家用不掉有供应,买家想获得有需求,“黄牛”则打通了供需双方之间的屏障,只要价格能接受,三方都得益。

  不过,面对稀缺商品,“三赢”的局面也会被打破。比如春运火车票,黄牛几乎垄断了资源,坐地起价,这就损害了买票人公平购票的权益。更何况有“黄牛”制假售假,更是让消费者不爽。如何让商品不稀缺,应是有关部门解决的当务之急。

  对于掌握大量资金的大 “黄牛”,“胖子”并不十分羡慕。“风险太大,钱赚太多也会堕落。”“胖子”颇有感触地说,介绍他进这行的那个“黄牛”早已不知去向。4年前,这个“黄牛”就拥有80多万元的身价,但是“胖子”最后一次见到他时,发现他已染上毒瘾,短短几个月就把80多万元花光了。 “胖子”叹息着说,在“黄牛”圈子里,能赚大钱还保持清醒的人不多,因为干这行钱来得太容易,不少人在不知不觉中堕落了。

  另一方面,“黄牛”总是生活在阴暗的角落里。即使有钱,也不会受到大多数人的尊重。 “大多数人不喜欢‘黄牛’,他们害怕我们设局骗他们,卖假票假券。 ”“胖子”有些无奈,“黄牛”在大多数人眼中就是“坏蛋”,“其实除了有些人使坏坑人外,很多‘黄牛’都是靠体力吃饭。 ”

  “辛苦是辛苦,我感觉现在过得还是蛮有滋味的。”“胖子”笑嘻嘻地说,看着老婆、孩子,他就有了拼下去的勇气。在即将到来的2011年,他计划在闹市区开一家有档次的饭店,饭店多赚点钱,他就不用做“黄牛”这一行了。

  虽被外地人盘踞,但上海人情商智商仍是“一只鼎”

  上世纪80年代,上海的“黄牛”方兴未艾。在“胖子”看来,周立波模仿的倒卖外汇券的“打桩模子”应该算是80年代后第一代“黄牛”,这批“黄牛”以上海人为主,但之后上海人的比重越来越少。如今,只有一些四五十岁的上海人还依然做“黄牛”,而大部分的“黄牛”则来自外地,并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势力范围,比如江苏海门人专做联华OK卡的生意,在商场包柜台倒卖礼券则是安徽人的主营项目。而“黄牛”也分三六九等,大“黄牛”运作资金往往有几百万元,有时候还能“垄断”某个商场的促销活动,像“胖子”这样的只能算是小角色。

  “不过,你不能不佩服还是上海‘黄牛’最聪明。 ”“胖子”总结,做“黄牛”这一行,最重要的就是看脸色和头脑聪明。看脸色靠的是情商,头脑聪明则是考智商,算账要清楚,特别是商场折扣券,“买多少抵扣多少,赠送多少积分”,各个商场都有专门的人负责计算,而“黄牛”则需要算得过这些专业人士。 “胖子”感叹说,在算账这方面,上海老“黄牛”们有自己的一套,顾客还没弄明白,他们已经算出来了,“头势绝对清爽”。现在,有的外地大“黄牛”即使能“垄断”某个商场,也会聘请上海老“黄牛”专门负责算账。

  黄牛 新闻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