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女生占领高等学府 “阴盛阳衰”引思考

2010-11-08 阅读数 279130

大学女生占领高等学府 “阴盛阳衰”引思考

频频刷新的女生数量纪录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中国传统观念仍在被进一步颠覆——一个最新的例证出现在南开大学:该校91年的办学历史上,今年招收的女生第一次多过男生。

  “女生数比往年有所增加,且首次超过男生。”南开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2010年工作报告总结指出。今年,该校3127名新生中有男生1465人,约占招生总数的46.9%,女生1662人,约占53.1%。

   南开是一所著名的综合型大学,人文与理工类学科并重,与“偏科”大学相比,这类学校的生源性别比例较为均衡。但是,自1920年首次兼招女生起,截至2009年,男子一直都是这座校园里的主流。

  在有据可考的中国教育史上,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与男性相比严重不足。100多年前诞生的高等教育体系,曾长期将女性拒之门外。

  随着2010级新生的入学,南开的校园“生态系统”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全校在校本科生(2007级-2010级学生)中,女生比男生多了97人,这也是历史上的首次。

  该校招生办公室向记者提供的连续7年的数据表明,女生人数超过男生不是偶然,而是一个基本清晰的上升过程。2004级,女生1418人,约占44.9%,比男生少321人。2005级,女生1340人,约占44.8%,比男生少312人。2006 级,女生1400人,约占45.2%,比男生少299人。2007级,女生1525人,约占49.2%,比男生少47人。2008级,女生1533人,约占49.2%,比男生少47人。2009级,女生1575人,约占49.9%,比男生少6人。2010年,女生1662人,约占53.1%,比男生多了 197人。

  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高校“男多女少”的局面已经改变。在另一所综合类名校复旦大学,2006级新生里的女生约占52.3%,首次超过男生。

 

大学女生占领高等学府 “阴盛阳衰”引思考

  天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见长的多科性大学,由于专业结构的缘故,男生占据绝对数量优势。校方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自己曾无意间看到一个学院的新生穿着统一的文化衫,那场景是“大片的蓝,点缀着几点粉”。

  “粉色”在蔓延。2010年,天大招收本科女生1317人,占总数的33.7%,创造了最高纪录。10年以前,女生比例为27.9%。10年间,这个比例偶有下滑,但总体呈上升势头。

  在全国报考难度最高的大学之一——清华大学,女生也于今年创造了一个纪录。该校有个传统,多年以来,校长通过开学典礼向师生宣布女生的比重。2010年,清华录取了1159名女生,比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4.12%。

  20年前,女生只占清华学生的17%左右,不足五分之一。

  清华女生数量之少,向来是校园的调侃性话题。“女生节”被认为是校内的盛大节日之一。出版《感受清华》一书的计算机系毕业生尚尔凡说:“清华女生少,成了清华男生在感情方面头疼的头等大事。这似乎也是理工学校中,男生最有共鸣的一点了。”

  尚尔凡1998年进入清华,第一次班会上,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数女生,发现班里24个男生,6个女生,“没有想象中的恐怖”。此前他曾听说清华男女比例为7∶1,“想象不出这样的校园是个什么景象”。

  “来清华的自习室看看,经常是一屋子的秃头,一个女生都没有;在离男生宿舍区近的食堂吃饭,几乎全是男生,偶尔出现的几个女生,也会转眼即逝,淹没在人海里。”尚尔凡形容。

  外语类院校的苦恼恰好与之相反。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级新生近1500人,女生超过80%。该校教务处处长李基安说,自己见过一场考试,一个考场35名考生全是女生,隔壁考场也是35名考生,男生只有一名。

 

大学女生占领高等学府 “阴盛阳衰”引思考

  从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女生不再是陪衬

  记者查询官方数据发现,1957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本专科学生中有女生10.33万,约占总数的23.2%。1964年,女生17.63万,约占25.7%。

  1977年恢复高考之初,女生的比重仍在四分之一左右。1978年为20.65万,约占24.1%;1979年为约24.57万,约占 24.1%;1980年为26.81万,约占23.4%。

  女生第一次突破三分之一是在1988年,本专科女大学生共有68.94万,占到了33.4%。1989年升至33.69%,1990年升至33.7%。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报告显示,1995年~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的女生比例由35.4%升至45.7%,提高了10.3个百分点。女硕士、女博士生的比例分别达到44.2%和31.4%,比1995年分别提高了 13.6%和15.9%。

  2007级中国大学生,是女性在招生数上实现逆转的年级,比重由上一年的49%跃升至52.9%,首次超过一半。在校生中,女生也由48%升至49.1%。而在一些地方,小数点后的微弱差距消失得更早——2007年底,上海地区普通高校在校本专科女生已达到了总数的52.7%。

  迄今为止,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统计年份为2008年。该年度全国普通高校招收的6076612名本专科新生中,女生有3321962人,约占54.7%。从在校生来看, 20210249人中有10076592名女生,占比超过49.85%,距离“半壁江山”仅有一步之遥。

  以这样的增速计算,到2010年,中国大学校园“男多女少”的传统局面已经成为历史,就像发达国家所经历过的那样。

 

大学女生占领高等学府 “阴盛阳衰”引思考

  “阴盛阳衰”是否值得担心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张静对记者说,女大学生的增长是政府为保障教育公平而制定的各种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中也折射出社会观念的变迁。她说,在过去,很多家庭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较重,女孩求学机会偏低。今天,越来越多的女生升入大学,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国人告别了这种落后观念。

  不过,对于涌入大学校园的女生们,教育界并非都持欢迎态度。

  不止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女生的增长一方面与高校学科结构调整有关,一些学校扩建了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学科,而这是女生传统的“领地”。另一方面,女生得益于现行的教育和考试内容。这种观点认为,国内的教育过程中,“死”的东西比较多,女生擅长死记硬背,相对容易通过选拔。

  一所名牌大学的招生负责人对记者说:“这个不是好现象。女生增多是招生圈里深恶痛绝的事情。”他不愿公布姓名。

  这位负责人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中,很多学校“不理智地”上了热门的短线文科专业,因为扩招文科生是成本最低的。在这种情况下,法学等专业的毕业生迅速饱和、过剩。

  上述人士认为,我们的教育体制是“优先淘汰男生”。由于女生发育较早,而考试又是分阶段的,且以知识性内容为主,男生在求学早期就易遭淘汰。

  最近几年,高考“阴盛阳衰”现象引人关注,在各地的高考“状元”中,女生居多。这位招生负责人对记者指出,高考试题的难度越来越低,区分度越来越弱,细心就易考出高分,使得女孩的优势更加明显。一旦增加难度系数,女“状元”会立即减少。

  他认为,女生成长为杰出人士的几率远低于男生,在一些名校,有的班级全班女生毕业后都成了全职太太。女生比重提高,就会导致“大量的优势教育资源浪费在全职太太身上”。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丁小浩不赞成这种看法。她反对将女生群体与“死读书”、“没有创造性”划上等号。

 

大学女生占领高等学府 “阴盛阳衰”引思考

  “前一段时间,我们访问过一些企业的高层,他们觉得女孩非常有责任心,能力也超强,各方面并不输给男生。”在面试研究生时,丁小浩也发现女生在表达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一点不差。

  但这位女教授也认为,目前的考试选拔制度确实倾向于那种早熟的、按部就班的孩子。

  丁小浩还指出,社会对于女性的期待与男性不同。女性普遍要为家庭付出更多精力,而不能在事业上“太强”。即使享受了公平的教育,女性的成长环境还是不如男性。“从念书上来说,女孩和男孩的差距在缩短,但在劳动力市场的长远表现来看,男女之间的差距没有缩小得这么快。”

  无论如何,这些数字的变化,被女性研究者视为第一人口大国在“性别平等”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的首部“妇女绿皮书”——《1995~2005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将高等教育阶段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数”从1995年的38.77分加到了2004年的82.89分。

  从1920年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前身之一)、南开大学分别开始男女合校算起,中国女学生摆脱自身在高等学府的“花瓶”、“点缀”、“陪衬”的身份,用了90年。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认为,纵向来看,中国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问题上变化最大的领域,一是政治决策领域,二是教育领域。

  大学 女生 高等学府 阴盛阳衰 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