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情可以,偷菜不行?

2010-11-02 阅读数 150434

  “偷菜”是种网络游戏。不少人很痴迷。

  我没玩过,因此也没有能力理解别人的痴迷。

  在这个缺乏信仰和情感寄托的年代,不少人能自觉放弃看毛片和偷人,靠偷菜打发无聊的时光,已相当不易,犯不着跟他们较劲。

  现在光对付黄赌毒和坑蒙拐骗,已经牵扯有关部门很多精力了,再花纳税人宝贵的银子帮助一些偷菜的同志培养高尚的情操,很令人困惑。

  但本着对广大人民群众灵魂高度负责的态度,文化主管部门还是觉得偷菜的导向有问题,动用公权将偷改成摘,堪称偷菜游戏的一字之师。

  这有掩耳盗铃之嫌,如同将妓女包装成小姐,显得好听了不少,但有伤风化的本质没有改变。如此结果危害其实更甚——装孙子向来比真孙子可恶,无形中增加了上进的人民群众防范三俗侵袭的成本。

  最近,深入治理偷菜再度骤然升温。

  契机充满冷幽默色彩。偷菜游戏发轫于都市,在广大白领上班族普及后,开始向西部等边远山区渗透——这个传播模式和节奏很像盗版光盘。结果甘肃天水一妇女上瘾后,竟然跑到邻居菜地里上演现实版偷菜并遭拘留罚款。这是个小概率事件,而该妇女最该去的地也不是拘留所,而是心理诊所。

  但此事经媒体发酵后,据说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偷菜游戏从无聊刺激开始向诱发刑事犯罪方向发展。

  一个相当可疑的证据是,多数市民认为“偷菜”互动游戏,泛滥至极,老少沉溺其中,消磨人的意志,误导青少年正确人生观的形成,社会负面作用远远超出愉悦身心的游戏初衷,弊大于利,大多数人赞同关停。

  心理专家和法学专家据此提出建议和良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对“偷菜”游戏设置门槛或关停。相关律师还准备提起公益诉讼。

  这引起了文化部门高度重视——文化市场司工作人员称,等文化部会商研究后,“偷菜”的游戏功能或将取消。其还增加了一个雷人的理由——互动“偷菜”功能属于简单机械的操作,并没有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的益处,简言之,玩这个游戏会使聪明的中国人从小弱智。

  这些理由很滑稽——毁掉孩子的罪魁似乎是应试教育体制和目前体制不公、道德滑坡的社会环境。光随处可见的粗俗影视剧、书籍和充满凶杀暴力的电脑游戏都比“偷菜”危害深重。

  作为经常被提升灵魂的人,我遇事特怕上纲上线——尤其是帮我提升的人多数都言行不一,相当可疑,常有被道德绑架之感。

  公权以神圣的名义教化公众的前提是尊重私权。也就是说,对一个现代法治社会来说,尊重公民看三级片的权利比发文件规定他们集体学雷锋重要。难道这么快就忘了绿坝软件的下场了?

  不如认真调查这么多人偷菜的原因,并积极地寻找更好的对策——比如我们那么多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怎么就PK不过一个无聊的网络游戏?比如我们是不是该为充满焦虑的国人创造更平等、自由、公正的生存发展环境?比如那么多贪官包二奶捎带脚写日记是否更值得下力气从源头杜绝?

  否则,只许权贵偷情,不许百姓偷菜。谁服啊。

  我做梦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十三亿人民皆尧舜的年代,但面对功利横行、雷锋接近灭绝的现实,我渴望能从大家正常开始——自己有病,急着给别人吃药造成的杯具太多了。

  偷菜 腾讯博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