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围观“小月月”:看别人出丑获取优越感?

2010-10-15 阅读数 226650

疯狂围观“小月月”:看别人出丑获取优越感?

有学者尖锐指出:“当我们消费‘小月月’的时候,我们也在消费自己内心的丑陋。”“如果一个社会的审丑文化盖过了审美文化,那真是这个社会的大不幸!”

  国庆节长假里,网上爆出又一场“审丑闹剧”:白领们讨论最多的不是假期里的旅游、聚会或者购物,而是一个叫“小月月”的女孩。

  “小月月”最初是某人气网络论坛上一个帖子里的女主角。10月5日,发帖者“蓉荣”自称在过去两天里,陪同从老家来的高中同学“小月月”及其男友“小w”游览上海、参观世博会……她对“小月月”的一举一动作了极其详尽的描绘,这个外形肥胖丑陋、言行夸张无理、性情喜怒无常的人物,迅速引起众人的强烈兴趣,通过病毒式的网际传播,在短短几天内搞得几乎尽人皆知。

  截至10月13日晚9时,“小月月”原帖点击率已逼近4000万次,网友跟帖9.8万余条。“小月月”的衍生品也相继冒出,从帖吧、小组到论坛、插图。至于“小月月”其人其事是真是假,在一个调查中,超过半数的网友声称“好歹楼主码了那么多字姑且信之”,有85%的网友表示要“坐等更新”。

  幕后推手看准了“审丑心理”?

  “真假问题是不用多说的,这肯定又是一次精心策划的炒作。”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学者施爱东在看过“小月月”原帖后对记者说。

  在施爱东看来,整个“小月月”的故事符合谣言模式,包括故意穿插“上海城隍庙”、“世博会场馆”、 “美特斯邦威南京路旗舰店”等现实中存在的场景。尽管掩护打得好,但不少细心的网友还是发现了纰漏,如帖中号称“发生在10月3日晚9点后”的一句描述: “我跟小w满怀悲愤凄凉坐上2号线,转1号线到底站”,有人质疑“根据上海市政府公告,9月29日到10月3日,2号线南京东路站(换乘站)从15时15 分就开始封站了,他们是怎么乘的2号线?”

  这样的较真,很快淹没在大多数网友如获至宝的狂欢中。施爱东分析:“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认为‘小月月’实有其人,但又都希望实有其人,巴不得看人笑话。不舍得这是假的,假了就不好玩了。‘小月月’事件的幕后推手们显然是深深洞悉了人心的丑陋,所以持续炒作。”

  果不其然,没几天,故事的三位主角很快用各自的ID账号在网上打起了口水仗;还有人恶搞式地张贴出“小月月”和“小w”的“亲密照”;更有人自称走访了故事中一些纠纷发生的场所,从宾馆服务员、店员等口中获得证实,“那些事都是真的”。

 

疯狂围观“小月月”:看别人出丑获取优越感?

  “我不排除炒家会以假作真,将来拉一个小名叫做‘月月’的胖姑娘出来,正式出演‘小月月’这个角色,以此谋取各种商业利益。甚至将来弄些卡通‘小月月’,卖给人们当手机挂饰都有可能。这是一场策划了很长时间,而且一定会有后续的商业炒作。”施爱东点评说,不管幕后策划者为了什么目的,他们不出意料地成功了,成功的土壤正是大众的“审丑心理”。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不就是曹雪芹笔下的芙蓉姐姐吗?古代连皇帝身边还有个弄臣,闲时拿来开心开心。现在只不过是通过网络把审丑文化推向了更广阔的空间,而且口味更加浓烈。当我们消费‘小月月’的时候,我们也在消费自己内心的丑陋。而策划公司,则笑眯眯地眼看着‘小月月’的‘无形资产’和‘品牌价值’疯涨。”

  看别人出丑获取优越感?

  如果说“小月月”震惊了网络社区,那么对“小月月”的疯狂追捧则震惊了人性。

  四川成都一位网友看了帖子后留言道,“这样对待一个智障人士,各位看官你们反省下吧”。另一位自称来自“火星”的网友写道:“这帖子我看了一半就恶心得看不下去了,没想到居然火了,现在的人可真是重口味!”

  施爱东认为,“‘小月月’正是通过展示一种极端的丑,告诉人们丑的存在”;但她受到如此追捧,“还是我们自己心中的丑在作怪,喜欢看热闹,喜欢围观,喜欢看别人出丑,以此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往大里说,这与落井下石没什么两样。”

  中国网络名人的畸形热炒已开始产生大范围“影响”。不久前,在一篇发表于尼尔森亚太地区《社会媒体报告》的英文报道《如何在中国成为“网络名人”》中,作者以嘲讽的口吻写道:“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中国的网络名人呢?这个问题很好,下面就为你送上最佳答案:炒作。一般来说,这方面的成本都比较小,但一旦运作成功,就能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芙蓉姐姐’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她标志性的S形姿势令人印象深刻,这本是一场建立在‘无知’之上、能让观众们感到一丝优越感的游戏罢了,没想到却在中国网民的圈子里一炮而红。同样,‘凤姐’也是由公司炒作出来的,最火的时候凤姐曾接受江苏电视台的采访,并且有了属于自己的电视节目,不过这只是一场角色扮演!”文末,作者提出:“线上名人与线下公众的联系究竟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还是建立在对个人形象完全贬低的基础之上?”

  “如果一个社会的审丑文化盖过了审美文化,那真是这个社会的大不幸!”施爱东说。

  小月月 出丑 疯狂 炒作 文汇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