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君鹏”回家,“过家家”队员们安心吃饭吧

2009-08-03 阅读数 295523

  大半个月以来,再有水平的传播学者,也整不明白“贾君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贴吧里一个“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空帖”,竟然以接近爆炸式的速度蹿红网络,创造了一大网络奇观。

  现在,谜底似乎要揭开了,一个自称是“贾君鹏之父”的人浮出水面。黄亮华,一个27岁的传媒CEO,告诉我们,他进行了2个月的反复思量和流程设计、动用了800多名网络营销人员、注册了两万余ID,才“创造”了这个娱乐了网民的“贾君鹏”,而他自己也因这个创意赚下了“6位数”。“贾爸爸”是“真爸爸”还是“假爸爸”,还得靠时间来检验,但当有人告诉网民们只是和大家玩了一场网络游戏的时候,不知道大家会做何感想?

  估计会有恼羞成怒的。有人是拿出研究《红楼梦》的认真劲头来研究“贾学”的——传播学者探讨原帖子中的亲情因素引发了网民的共鸣;社会学者探讨网络时代网民的集体无意识;心理学家解读出了“中国人的恋母情结”;教育学家解读出了 “学生们暑期文化生活的贫乏”;甚至境外媒体也来搅和,声称这标志中国进入了“休闲社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贾宝玉;一千个专家,竟也读出一千个“贾君鹏”。当大家用极其严肃的神态来讨论无聊的“贾饭饭”的时候,或许便已经注定了今日 “无聊地过度阐释”的宿命;当这些严肃的君子们知道“贾饭饭”竟然是有人炒出来的时候,或许也只能躲在电脑屏幕后边黯然神伤。

  鉴于上述“前贤们”的深刻教训,更鉴于“贾君鹏”承载的本身是一种无聊文化,我们不打算步步紧逼,非要追问出这一事件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与时代价值。既然“炒作者”抓住的就是公众的无聊心态且并没有诈骗到大家的钱财,既然这种无聊的游戏能够让数万人找到参与的快感,既然百无聊赖的玩家们能以此舒缓“无游可戏”的寂寞……我们何不笑对这种“无聊”的存在呢?何不用儿时的童心,将其视为一场“无厘头”的过家家游戏呢?

  无聊本身,便可能成为一种生存状态。在我们的教育词典里,太习惯于凡事贴上沉重的“社会意义”标签了;在我们的观念中,太习惯于从做一件事中获得某种利益了。但我们忽略了,在我们的骨子里,常常会有“游戏”的天性;在我们的生活里,也常常会有一群人“无聊”地聚在一起,扯一些本没有多少意义的“闲淡”。网民爆炒“贾君鹏”,不过是将这种无聊游戏转移到了网络,得到了更多群体的迅速参与,借助于这个现代媒体平台,形成了街头巷尾的“哄客”效应。仅此而已,本质未变。

  我们不必因为现在爆出了有组织、有纪律、有预谋的幕后推手而羞愧不已,被人把住了无聊脉搏不假,但无聊之时寻找乐子,没那么可耻可笑;卫道士们也不必对这种无聊的游戏喊打喊杀,正视并宽待“无聊”,既是多元时代需要消化的物件,也是一个社会具有更多“有聊”可能的前提。退一万步,如果有人一定要把它看成一种“不可言说的言说”,该被喊打喊杀的也不是这种言说,而应是“不可”的根源。

  据说现在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而无聊与娱乐,原本就只有一步之隔。发帖的、跟帖的、添油加醋的、百思不得其解的、做出各种各样“深刻”解读的……所有人都是这场“过家家”游戏的参与者而已。现在,“贾君鹏”同学回家了,我们大概知道了事件的脉络。可爱的“过家家”队员们,不用再牵肠挂肚了,不要再胡思乱想了,安心回家,陪你妈妈吃饭吧。
 

  贾君鹏 华商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