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糯可口的什锦八宝饭相信大家都吃过,但现在如果有人自称“什锦八宝饭”,你可别太吃惊,他只不过想表白自己是一个日渐庞大群体中的一员——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的“粉丝团”。
据悉,“什锦饭”是指胡锦涛主席“粉丝后援团”;“八宝饭”指温家宝总理“粉丝后援团”;“什锦八宝饭”即二者合称。(《华商报》)
“什锦八宝饭”网上成规模
发明“什锦八宝饭”这样的称谓,绝对源于网友们的真心,是对国家领导人务实、亲民、廉政执政风格的赞许。类似的还有对胡锦涛主席的昵称——“胡哥”、“涛哥”、“涛涛”,以及对温家宝总理的昵称——“宝宝”、“老爷子”、“温总”等。
“什锦八宝饭”们活跃于各大论坛,还在百度贴吧成立了“什锦八宝饭吧”、“什锦饭吧”、“八宝饭吧”。如今,想在百度图片里搜索一张正宗的甜点“什锦八宝饭”,很可能出现的却是两位领导人各个时期、不同场景下“帅到没有天理 ,气质无敌逼人”(“什锦八宝饭”语)的美图。
“什锦八宝饭”言行亦“疯狂”
“涛哥”和“宝宝”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粉丝们的心:“涛哥”会见什么客人了;“温总”又去了哪里;他们发表什么讲话了;“涛哥”今天很有型;“温总”的绿大衣和纽巴伦(运动鞋)穿多少年了……都是网上热议的话题。
在某论坛中,有一个号称为“什锦八宝饭”盖的“超高楼”,图文并茂,从5月21日发帖至今,两个月时间里已有近百万点击率和1万多回帖!内容之翔实以及网友之热情定会让看帖者惊讶。甚至有“什锦八宝饭”找到了几十年前胡锦涛和温家宝的合影。看到两人年轻时的意气风发,有人称:“什么是气质?这就是气质啊,逼人的气质,沁人心脾的帅气!”看到两位领导人操劳过度,双鬓染白,有人留言:“胡哥温总,要保重身体啊!”
总书记见网友 粉丝们喊“转正”
对很多“什锦八宝饭”来说,6月20日是幸福的一天,也是值得纪念的一天。这天,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广大网民交流,论坛上的留言很快达到上千条。甚至有人留言:“总书记,知道什么是‘什锦八宝饭’么?呵呵,‘什锦饭’是您的粉丝,‘八宝饭’是温总理的粉丝。”
很快,国内就有平面媒体以《总书记的粉丝叫“什锦饭”温总理的粉丝叫“八宝饭”》为题进行报道。这篇报道让“什锦八宝饭”们激动不已,更有人高呼:“快来啊,我们终于转正啦!”
从“小平你好”到“胡哥加油”
对于“涛哥”、“胡哥”、“宝宝”之类的叫法,一直有异议——称呼中央领导人是否还应庄重一点?对此,“什锦八宝饭”们有自己的看法。
1984年10月1日的阅兵式上,群众方阵中由北大学生打出的“小平你好”横幅,成为那个年代的象征画面。时光飞逝,2003年SARS肆虐蔓延时,有网友发帖:“锦涛一定要挺住!”这样熟悉又亲切的称呼在今年4月19日再次出现,那天,为迎接火炬传递,法国巴黎的中国留学生打出标语:“胡哥加油!”
大学生最早叫出了“宝宝”
“爱祖国,爱宝宝”,很难说清是从什么时候起对温总理有了如此亲昵的称呼。
“八宝饭”中存在这样的说法:当年(具体日期网上已无法考证),温总理视察北大学生食堂后,一名学生欣喜地在校园BBS上发了题为《中午吃饭的时候竟然遇到宝宝了》的帖子,从此,这个称呼就传了出来。
让“八宝饭”们更坚定了信心的是,今年年初我国南方遭遇百年不遇的雪灾,中国广播网记者郭亮的一篇报道《温家宝赴江西重灾区慰问受灾群众》中有句话——“2007年除夕,温宝宝赶到辽宁抚顺,冒着零下九度的严寒了解下岗职工的生活和棚户区的改造工作。”此后,央视国际等国内各大网站转载了此文。
这一“笔误”没能逃过眼尖的“八宝饭”们,但他们更愿意认为:“其实,郭亮就是一名‘八宝饭’。”
“什锦八宝饭”覆盖“30后”到“90后”
“什锦八宝饭”的主力军是些什么人呢?某论坛一个统计帖子给出了一定参照。参与调查的近300名网友中,“80后”占压倒性优势,但很多网友说自己全家都是“什锦八宝饭”,只不过长辈不常上网。
“让世界刮中国风”(网名):我们全家,有“50”的、“70”的、“90”的。
“大眼睛小猫猫”(网名):其实应该有很多“60后”、“50后”、“40后”,甚至“30后”,只不过他们不太会或不常上网,所以我代表全家的各个“后”们,支持一下!(以上内容为本报综合)
当爱国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
文/萧然
为什么敢和国家领导人“称兄道弟”?“什锦八宝饭”们这样解释:“我们都是热爱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普通人,这么称呼,没有所谓的‘恶搞’意味。”的确,综观“什锦饭”、“八宝饭”们的帖子,除称呼分外亲热外,字里行间的尊重并无不同。
正如有媒体所赞赏的那样:从1984年的“小平你好”,到2003年SARS期间的“锦涛挺住”,再到今时今日的“胡哥加油”,人民越发娴熟地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抒发对于国家领导人的尊敬、爱戴之意……如果说当年大学生打出“小平你好”的标语还曾让很多人错愕之后才感动不已,那么今日我们对于“胡哥加油”心安理得的会心微笑,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结果。
不用担心这样的称谓会削弱领导人的权威,因为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当成过高高在上的神,所以包括央视在内的国家媒体才会如此坦然地接受“胡哥加油”、接受“温宝宝”。更何况,任何权威都不是自封的,真正具有人民“偶像”气质、并为公众所真心拥戴的人,权威不请自来。
让人欣喜的是,“什锦八宝饭”以“80后”唱主角,覆盖“30后”到“90后”——新一代的年轻人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推动爱国成为了一种潮流和时尚。这种对于爱国主义自然而然、又不乏鲜明时代个性的传承,是不是远比生硬的教条和刻板的宣传要行之有效?
本文系凤网独家报道,转载请注明:凤网/今日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