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经费何以成了“唐僧肉”?

2008-07-05 阅读数 262556

  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办教育,是非常不容易的,用钱的地方太多,能用的钱又太少。正因如此,更需要把每分钱都用到“刀刃”上,精打细算、严防死守,避免有限的经费被用到无限的欲望上去。但看过审计署7月4日发布的审计公报,不由得让人忧虑:可怜巴巴的义务教育经费,竟然成了人人可以下嘴的“唐僧肉”!

  审计公报称,对16个省(区、市)的54个县(市、旗)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6月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负债余额26.88亿元,平均每县4978万元(7月4日中国新闻网)。也就是说,一边欠债很多,没等还了旧债,又添了新债,造成大多数县市形成了巨大的债务窟窿,不知道拿什么才能堵上去。结果是,学校被债权人强行封校、学生被迫停课的事件时有发生,还有学校被强制划走教育资金,无法正常运转。

  按理来说,这些县市的义务教育似乎又不该这么穷:因为审计报告还称,上述的54个县市又存在着严重的乱收费问题。一边应付国家政策,声称“义务教育免费”,一边通过自立项目乱收费向学生收取明令禁止的费用共5109.99万元,违规代理收费更是高达11181.58万元。什么捐赠、赞助、课外培训、考务费等等,收费项目五花八门。

  这么个收法为什么还没有堵住经费不足的大窟窿呢?除了因为欠债实在太多,更重要的原因也在审计报告中暴露了出来:同样是这54个县(市、旗),挤占挪用农村义务教育专项经费的现象非常普遍——有46个县的中小学校和教育、财政部门共挤占挪用公用、校舍维修改造等专项经费1.15亿元。与此同时,部分资金管理较为混乱,教育经费拨款等资金被存入个人存折保管的,占很大比例。

  这一组审计报告生动地折现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目前的尴尬状态,也生动地暴露出这一乱象的根源:欠债较多——乱收费——挪用资金——继续欠债,如同一个“义务教育穷困链”一样,把义务教育牢牢地钉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之上。

  究其根源,是多方面的,包括少数地区不能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责任;包括农村中小学的预算管理制度流于形式,账目严重混乱;甚至也包括很多地区现有的基础条件实在太差,需要大量的经费来弥补,但这些贫困的县市却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但我们没有理由因为这些借口就轻松释怀,当务之急是必须想办法,走出农村义务教育的“穷困链”。

  靠什么?首先要靠最严格的“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措施,保障各个地区经费落实到位,还要保障这有限的资金不被随意挪用、挤占——这是根本。2006年6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了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并详细描述了依法落实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新体系,对于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的职责分担、地方财政预算等,有非常清晰的规定。遗憾的是,严肃的法律规定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转移支付被转移”、“上进下退”等漏洞仍然存在,基层政府与学校仍能够以各种各样的借口,在这有限的义务教育经费中分一杯羹。

  “我们都将活在教育的后果当中”——实话讲,在中国能够实现全面“普九”,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我们没有理由因此不易,就容忍基层义务教育长期处于一个非常低水平的徘徊。尤其是如果这种低水平还很有可能是经费管理不当造成的人为后果,就更令人扼腕叹息了。

  这样的背景下,希望这些被审计出来的地区和那些没被审计出来的地区,拿出壮士断腕般的勇气,克服各种困难,以最严格的“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措施,从根子上砸掉恶性的循环怪圈。各级人大组织,更需要肩负起监督落实的职责,在财政预算上将义务教育列入优先考虑的行列。唯有如此,农村义务教育的“穷困链”才能真正破解!

  义务教育 经费 燕赵都市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