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内地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获得了高速发展。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认为,在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仍存在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等三大问题。
阎庆民说,目前中国内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竞争激烈,但是理财业务的开展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应站在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可能给银行带来的各种风险隐患,充分考虑银行的整体发展战略,并应对规划实施的全过程负责,确保银行代客理财业务符合银行的长远发展战略。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产品设计创新和定价也需要加强。目前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非常容易同质化和被模仿。中资银行在结构性理财产品中的市场份额相对较低,产品结构单一,以利率和汇率期权为主,一些结构复杂的产品依靠外资银行定价,在产品设计和定价上缺乏主动权。
另外,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还面临很大的风险。阎庆民表示,随着宏观经济调控的力度加大,以及中小银行的问题日益突出,以票据资产和信贷资产为基础资产池的理财产品呈上升趋势。而在全球通胀压力未得到缓解的背景下,美元持续贬值及境内外市场的动荡,使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
阎庆民说,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业务,要建立个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最主要的就是要设置市场风险,识别和控制市场风险;提高产品定价能力和持续估值的能力,提高理财业务的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加强对理财人员的培训;发挥公众教育的主力军作用;有充分的信息披露,并对产品进行后评价。
阎庆民透露,近三年来上海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整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年均增长近六成。2007年全国理财产品销售达到1万亿元,上海实际发售1078亿元。在各类银行中,中小型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中的发展最为显著,2007年末市场份额达到45.5%,外资银行在外币理财产品中保持优势,市场份额稳步上升。
在产品创新方面,上海的银行理财产品已开始通过信托平台将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跨市场发展的态势较为明显;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标的日益广泛和多元,并随市场热点转换不断调整;开放式基金化理财产品的出现,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流动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