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懂时尚的AI,她1分钟让布料“变”霓裳

2025-10-11 阅读数 118277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唐天喜 

“您看,这块布料拍照上传后,写下‘民国风短袄’‘斜襟盘扣’两个选项,系统会自动根据你的想法和面料经纬密度生成设计图,图片有款式细节和对应花纹,如果不满意还可以修改。”近日,在长沙市马栏山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一楼的“爱时尚”公司办公室里,邓云正给来访的客户演示AI设计系统。她身后的衣架上,摆满了不同风格的中式衣服样品。

这位去年毕业的女硕士生,正用AI技术改写传统服装行业的创作逻辑。

(邓云的爱时尚团队成为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马驹计划”首批入孵企业之一。)

被“认错身份”后萌发创业想法

  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毕业后,湘妹子邓云曾去意大利工作过三年。在国外,邓云总被陌生人误认成“日本人”“韩国人”。这样的事件发生多了,一个念头便在她心里愈发清晰:“为什么不能通过服饰,让世界一眼认出‘我们是中国人’?”

(邓云参加2024年清华会讲。)

带着这份文化初心,2019年,邓云正式回国,一边准备考研,一边创立“横竖撇捺”品牌,聚焦新中式传统服饰高定。团队曾为湖南一些单位设计庆典服饰或打造文创产品,甚至将女书非遗元素融入设计。她还参与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茶全书・茶服卷》的编纂,“希望茶服能走进生活,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选择”。

但传统设计的痛点很快显现:一名设计师绘制一套精细图案需半个月,而从手绘、找面辅料到制版做样衣,全流程耗时80天,人工与时间成本居高不下。

“当时就想,能不能用机器替代重复劳动?”2021年,邓云提出“数字服装”概念,创业方向从“做服饰”转向“做工具”,目标是开发一款垂直于时尚行业的AI设计软件。

打造“时尚圈AI画笔”

邓云的创业团队,自带“设计+科技”的互补基因。

比如,公司技术总监郑建是AI博士,曾在知名公司亚马逊任职;负责技术资源统筹的金帝是邓云的本科同学,后来考取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博士,精通算法与数据训练。而邓云则和自己在清华大学就读时的老师贾玺增共同出版了教材《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服装设计》,执笔完成了“虚拟服装款式生成”等重点章节。

2022年,团队正式启动“AIFashions”AI软件研发。与普通AI绘画不同,这款软件的训练数据全是“时尚专属”——不仅包含近十年的流行色、款式、面料趋势,还细分了“新中式”“国潮”“轻奢”等风格标签。“我们想做的不是通用AI绘画工具,而是‘懂时尚’的AI。”邓云解释。

2023 年,“AIFashions”小程序上线,彻底改变了传统设计流程:用户上传一张面料图,输入“中国女性、汉服”“欧美模特、真丝礼服”等关键词,1分钟内就能生成服装设计效果图;若面料图案有缺失,软件能自动补全。

“以前面料商要做样衣,一件服装样衣的累计成本约500元,复杂款式累计成本要1500元,还得等上数天。现在用我们的AI系统生成效果图,当天就能发给客户,而且成本低廉。”邓云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邓云经常参加服饰行业活动,分享AI对行业的影响。)

2025年7月,邓云和团队前往浙江,为中国轻纺城集团的一个布料专业市场商家做培训,有商家坦言“终于不用再‘靠想象卖面料’了”。如今,该市场不少商家成为“AIFashions”小程序的付费用户。

邓云极富创新的创业项目也赢得了很多关注,全国妇联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有关领导都来考察调研。

这个曾因“被认错身份”而失落的湘妹子,正用AI为中国风绣出一条新的出路——让每块布料,都能快速变成带着中国印记的霓裳;让每个看见这些衣服的人,都能一眼读懂:这,就是中国。


编辑:喜之郎

二审:吴雯倩

三审:邓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