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标签化!邵阳一文科女生打响湖南胶管品牌

2025-09-18 阅读数 14078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唐天喜

“很多人看到我的简历都会愣一下——学中文的怎么偏偏扎进了胶管这个行当?”8月底的一个上午,在湖南新邵的办公室里,30岁出头的总经理王婕笑着回忆。窗外,占地广阔的生产基地里,货车正忙着装卸胶管,车间传来机器的轻微轰鸣——这个她从父亲手中接过、又亲手“翻新”的公司,如今已是年增长率15%-20%的行业新锐。

就在近日,从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王婕入围2025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典型,并且是10名入围人选中的唯一女性。

微信图片_2025-09-18_145435_458.jpg

王婕在2025年邵阳市大学生新春座谈会上发言。

从大厂离职:回家乡啃“硬骨头”

王婕的人生转折,始于2022年的一个电话。那时,她刚从英国伦敦大学数字媒体与社会专业硕士毕业归来,在阿里巴巴做着与大数据相关的工作,生活在杭州的写字楼里。而她远在湖南新邵的父亲,正为自家胶管厂的未来犯愁——2018年买地、2021年建成的工厂,想在胶管行业闯出名堂,却始终缺一个能扛事的带头人。

“父亲想过找职业经理人,可理念总对不上,需要很多磨合。”8月25日,王婕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她记得,父亲分享过:“我们回湖南做胶管,更多的是想回到家乡,让别人知道湖南人也可以做出像模像样的胶管厂。”这句话戳中了她。从小在父亲的胶管作坊里长大的她,见过橡胶原料堆成的“山包”,听过机器运转的声音,更懂父辈“故土情深”的执念。

2022年7月,王婕收拾行李回到新邵。她刚回工厂上班时总被人议论:“老板的女儿年纪轻轻,又是学文的,能懂橡胶?能懂生产制造?肯定吃不了这种苦。”更有人直接绕开她,有问题还是找“大老板”——王婕的父亲。

“那时候吃了不少瘪。”王婕笑着说,“但我知道,靠‘老板女儿’的身份换不来尊重,得靠真本事。”

死磕研发:半年磨出一款“百万级产品”

王婕接手后一直坚持做一件事,就是把研发放在核心。

“以前公司主要做通用型的产品,自己有什么就卖给别人什么。”她不断去市场调研、找工程师开会,在公司曾立下规矩:“每年会批上百万元的研发经费,工程师们只管尝试,经费花不完,得跟我讲原因。”

“我们喜欢做新产品,每当有新品研发、上市,就会带来很大的成就感。”王婕说,因为重视研发,很多客户也愿意跟她说心里话。

曾有客户告诉王婕:“现在胶管都很重,我们工人拿着冲洗消杀,胳膊都酸;而且不耐磨,用不了多久就坏。”对方还递来几个进口样品——价格高得离谱,国内却没人能做替代品。

接下来的半年,王婕成了研发室的常客。工程师们反复调整橡胶配方,她也会跟着一起蹲车间打样;样品做出来,她让员工模拟真实场景使用,“每个人用了都要提意见,比如握着沉不沉,接口漏不漏等”。

产品交付那天,对方负责人来厂里验收,做了一系列测试,回复道:“非常满意!”这款胶管批量生产的第一年就给公司带来了几百万元的销售额。

近3年来,公司投入了2000万元对生产设备及研发设备进行全面升级,获得15项自主知识产权,成功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

微信图片_2025-09-18_145442_387.jpg

王婕和车间员工在调试机器。

数字化“革命”:让老厂焕新颜

在王婕的办公室里,电脑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生产数据:每台机器的产量、每种原料的损耗率、每个订单的进度。“以前厂里管生产,靠的是老师傅的经验,说‘材料浪费多’,到底多多少?没人说得清。”她接手后,花了三个月搭建数字化体系——从原料入库到产品出库,每个环节都录入ERP系统;车间里核心设备加装了传感器,实时监测机器的运转效率。

变化很快显现。以前损耗率“凭感觉算”,现在能精准到每米胶管损耗多少克原料。有一次,系统显示某条生产线的橡胶损耗突然升高,王婕顺着数据追溯,发现是机器的温度设置出了偏差。“通过数字化,一年下来,光成本就降了5个点。”她说。

数字化也改变了老员工的工作习惯。有个在厂里干了八年的老员工,以前记生产台账靠手写,字又乱又容易错。王婕没批评他,而是耐心地教他学Excel,从最简单的“求和公式”教起。如今,这名老员工不仅能熟练录入数据,还能对着报表跟她分析“哪道工序能再省点时间”。“不是老员工不愿意变,是没人教他们怎么变。”王婕说。

在节假日福利和员工子弟助学金之外,王婕还搞了个“特殊福利”——“入职纪念日”:员工来公司满一年,就发奖金或补贴。有个从浙江跟着来湖南的老员工入职已满十年,在第一次拿到入职纪念日奖金时红了眼:“我以为在厂里干着就行,没想到老板还记得哪天我来的。”现在,员工们都能准确说出自己“在公司几年了”,归属感也就悄悄扎了根。  

打破偏见:“女生也能管好重工业”

在以男性为主的重工业领域,王婕听过不少“刺耳话”。有次接待客户时,对方提到:“王总,你有弟弟吗?”言下之意,“女孩子做不了重工业,早晚要交给家里的男人”。

王婕没生气,而是带着客户去车间转。走到生产车间,她指着正在调试机器的女负责人说:“这是我们的生产主管,车间里没有她干不了的活,在她的带领下车间产能比以前提升了32%。”在质检环节,王婕介绍品质负责人也是女子,而且“产品优良率比以前提高了20%”。

客户看完没再提“弟弟”的事,反而说:“没想到你们厂里有这么多能干的女子。”

现在,公司300多名员工里,男女各占一半,高管中女性占了50%。王婕说,她要争的不是“女生比男生强”,而是“女生也能做好重工业”。

如今的王婕,经常会收到外地客户的考察预约——上海的外资企业来验厂,哈尔滨的客户坐飞机来谈合作。而凭借留学背景和国际视野,王婕积极推动企业的外贸业务。截至目前,公司产品已远销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占销售额的40%。

她把这称作“二次创业”——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在父亲打下的基础上,给老厂注入新的生命力。“父辈们把‘舞台’搭起来了,我要做的,是让这个‘舞台’变得更大、更稳。”现在,厂里的产品有30多款,既有耐高温150摄氏度的工业胶管,也有耐低温零下50摄氏度的特种胶管,还有科技领域新品类胶管。

“以前别人一听‘湖南胶管’,都问‘湖南怎么会有胶管厂’,现在提到我们,会说‘哦,就是海旭管业吧’。”王婕介绍,公司已建成8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成为省内唯一一家制造液压胶管的规模性企业。

采访结束时,夕阳透过窗户洒在办公桌上,王婕的电脑屏幕上,正弹出一条新消息——又一位海外客户下单了。她笑着回复“收到”,指尖在键盘上敲下的,不仅是一个订单的确认,更是一名女大学生创业者在故乡的土地上写下的奋斗故事。

微信图片_2025-09-18_145439_202.jpg

王婕和产线负责人在巡检产品。


编辑:阿挽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