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70余位艺术家的画中人,“对画”看见她力量

2025-08-21 阅读数 56793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周雅婷 实习生 陈祉如 

百余幅不同年代的画像中,同一位女性的面容在世纪初的胶片质感、油彩的厚重堆叠与数字艺术的未来光泽间流转。

近日,《时间的针脚——严虹构像之外》展览在武汉闭幕。这场以女性为主体的艺术实践,通过跨越22年的肖像作品,展现了艺术与性别、代际与自我认知的深度对话,吸引全国各地数千名艺术爱好者观展。

这些肖像作品的“画中人”正是身兼作家、出版人、策展人多重身份的严虹。她以“她视角”入画,众多艺术家从不同媒介、视角为她创作,搭建当代艺术叙事新维度,正如其所言:“这些画像的针脚里,缝着艺术家的时代,也缝着女性被看见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821114007.jpg

成为“画中人”,展开一场艺术“对画”

过去两个月,严虹几乎每天都在展览现场为观众导览,许多人好奇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位女性策展人,何以吸引如此多艺术家为她画像?

微信图片_20250821114023.jpg

“对我来说,这次展览是一次无心插柳成萌的结果。”严虹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过去20年,身为策展人的她接触、认识了许多国内外优秀的艺术家,也得以一次又一次地走进艺术家的画中,成为“画中人”。

70余位艺术家的创作里,严虹看见了不一样的“自己”:50后艺术家裴庄欣画的《彩虹》、王用家的《写作者》画出了早期的理想主义色彩;已故艺术家叶勇的油画《你的名字叫虹》,用红与黑的碰撞让画中人自由的生命力蓬勃而生;00后电影学院在校生彭耀莹的数字油画《蝴蝶少女》和10后中学生陈佳晨用iPad绘制的《女主角》则饱具未来感。

“这些作品虽记录了我发型、衣着、神态的变化,但这些表象并非核心。关键在于,不同年代的艺术家在观察我时,也把他们所处时代的审美、观念、情绪,悄悄融进了画里。”于是,严虹决定以展览的形式,将这些肖像画公之于众。除此以外,她的著作、诗作以及主演的实验影像《诗》也同步呈现,有独属于女性的文学、影像叙事,也有关于存在困境和对诗的边界探讨。

微信图片_20250821114019.jpg

“具象、抽象、装置、水彩、现代、古典、卡通、AI数字绘画,当不同的笔触在我身上交汇,我反而成了观察时代的镜子,这也是一次关于艺术、女性的代际对话。”而当这场对话传导至观众面前时,思考和表达也在不断涌现。严虹告诉记者,此次展览,她特意策划了“对画”的互动环节,观众可以任意画下自己眼中的“严虹”,也可以留下观展感言。“他们的讨论,从画得‘像不像’,到画得‘好不好’,再到‘女性主义’‘自我价值’的讨论,是层层递进式的深入。”

偶然步入展厅的观众里,有年轻夫妻带着5岁儿子,也有86岁的老奶奶,他们都勇敢地拿起笔,留下了风格有趣的画像;一位观众两度观展,不仅在画前久久驻足,还为一幅画带来了一束别致的花;从北京来的业余绘画爱好者,先在现场花半个小时画了一幅速写,回去后又专门画了一幅油画寄到武汉展览现场,并且留言:“我从这么多画像中感受到了女性持之以恒的力量。”

多元身份,为女性艺术家搭建平台

严虹拥有多重身份,除策展人外,还是资深媒体人、知名作家、艺术出版人。22年前,她在法国L’OFFICIEL中文版《时装》杂志担任人文编辑,负责“对话”栏目采访作家和艺术家,与艺术家的对谈为她后来的转型埋下伏笔。

2015年,严虹加入北京今日美术馆负责《东方艺术大家》杂志出版,此后逐渐从出版人转型为策展人。2017年时,她采访了100名艺术家方力钧的好友,完成了口述史专著《方力钧——100个人口述实录方力钧的艺术历程》,成为研究中国当代艺术个案的重要文献。

“艺术容纳了无数女性的激情和梦想。”严虹坦言,一直以来,她都计划着策划女性艺术家们主题展览,为她们搭建展示平台。“这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她世纪’,我理解女性艺术家们作品中的纯粹、细腻、悲悯、包容、平等,也希望通过她们的表达,鼓舞更多女性勇敢做自己,独立思考。”

微信图片_20250821114015.jpg

2020年诺贝尔奖三位女性得主的出现坚定了她的想法。严虹同步策划了“她世界·活色生香”与“五光十色”女性艺术展,将科学理性与诗性审美熔铸为艺术表达。“那些带有强烈情感属性的作品,总能刺破表象直抵本质。”

在“她系列”展览中,严虹展现的是女性“活色生香”的姿态:在女艺术家李蕾的笔下,女性形象自信、高傲、坚毅、张扬;长沙自由艺术家张轩绮用画布上的圆圈展现音乐性;艺术家周虹用二维码的符号讲童话,在抽象和具象之间巧妙融合与转换......

这样独特的“她视角”也让严虹从画外走向画中。“我的第一幅肖像,是摄影师曹迁2003年拍摄的《时尚圈》,那是当时的工作照。”此后20余年,她常作为画中人出现在艺术家的作品里。

“女性形象经常出现在不同艺术家的作品里,常被称为模特或缪斯。这种标签便于分类和理解,却也遮蔽和忽视了她们自身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而在严虹看来,她主动成为不同创作者的图像来源,并将作品展出,使自身成为“议题”,既凸显了女性主体性,也让单一肖像转化为关于“我是谁”“如何被观看”“如何成为”的公共讨论。

“与其说这是一场展览,不如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女性艺术实践和探索。”严虹说,她计划持续举办展览,“下一站设在北京,将带来全新的参展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全新的展陈方式和内容形式,希望为观众提供新的意义和思考。”


编辑:陈雪炎

二审:唐天喜

三审:陈寒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