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调整!事关个人存取款

2025-08-11 阅读数 11415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

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监会

近日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

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

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截止日期为9月3日


这份新规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

取消了2022年版监管规则中

关于个人办理

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

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

硬性要求

1.png

官网截图

此外

为客户提供现金汇款

实物贵金属买卖等业务

一次性交易金额

超过5万元的

金融机构仍需开展尽职调查

并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

留存客户有效身份证件

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

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2.png

《征求意见稿》第九条

据报道,2022年,针对自然人客户单笔存取5万元以上现金的反洗钱监管规则,曾引发广泛社会争议。

2022年1月,三部门曾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令〔2022〕第1号)。该办法第十条曾明确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时,“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这一规定在当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迅速登上热搜。公众意见呈现分歧:部分声音认为此举增加了业务办理的繁琐性,甚至担忧可能侵犯个人隐私;而支持者则认为这是打击洗钱犯罪、维护金融安全的必要手段。

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当时回应称,统计数据显示超过5万元的现金存取业务仅占全部现金存取业务的2%左右,因此该规定对绝大多数客户影响有限,且不会降低业务便利性。然而,该办法原定于2022年3月1日实施,但在当年2月21日,三部门发布公告,宣布“因技术原因”暂缓实施,相关业务按原规定办理。

据报道,金融机构在《管理办法》要求下,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识别并采取合理措施核实客户及其受益所有人身份,根据客户特征和交易活动的性质、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尽职调查措施。

未来如何在“落实反洗钱尽职调查要求”与客户体验、客户隐私之间实现平衡,成为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

融孚反洗钱与支付监管法律研究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金鹏认为,银行需在“合规底线”与 “体验温度” 间找到动态支点——通过技术替代人工提升效率,精准分级减少无效打扰,透明沟通消除隐私焦虑,最终实现“反洗钱合规不打折,客户体验不降级,隐私保护不松懈”的三重目标。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圣钧指出,银行平衡反洗钱尽职调查与客户体验、隐私保护可循以下路径:一是优化流程提升客户体验,落实分层管理策略。比如对低风险客户简化流程,对高风险客户强化调查,避免 “一刀切” 影响多数用户体验。二是更多应用数字化工具替代人工环节,如开发手机银行 “信息更新” 模块,支持客户在线上传证明文件并实时反馈核验结果,减少线下排队时间。三是严格保护客户隐私,遵循最小必要原则,仅收集与业务相关的信息。


来源:今日女报/凤网整理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每日经济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等

编辑:罗雅洁

二审:吴雯倩

三审:邓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