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这对90后夫妻干了件大事,让长沙浪漫在国际舞台"出圈"

2025-05-02 阅读数 18960

“长沙窑,大唐造。大唐造,长沙窑。”在央视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中,这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生动描述了文物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也凸显了长沙窑在湖湘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千两百年前,长沙窑顺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成为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标签。千年后的今天,一对“90后”长沙夫妻,将长沙窑带到伦敦,让湖湘非遗再次闪耀海外。

4月28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刘嘉豪与张温柔夫妻俩的非遗工作室里,听他们讲起了长沙窑背后的爱情故事。

一次偶遇

“摇”进长沙窑的世界

4月的暖风轻拂,湘江畔的铜官老街里,刘嘉豪与张温柔两人的非遗工作室格外安静。室内大厅堆满各色瓷器,再往里走可以看见窑炉,张温柔正在仔细核定最新一批烧制的瓷器。

别看如今她对各色瓷器如数家珍,十年前,她还是个“陶瓷小白”。

“我与长沙窑的邂逅,也是我爱情的开端。”2012年,18岁的张家界姑娘张温柔来到长沙学习,通过微信“摇一摇”结识了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学生刘嘉豪。

初次见面,刘嘉豪便给张温柔留下了好印象。“我们一起聊传统工艺、游戏,特别有共同话题,一个星期就闪电般确认了恋爱关系。”张温柔和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说,相处中,她发现刘嘉豪不但细心又体贴,而且与长沙窑渊源很深。

刘嘉豪出生于陶艺世家,曾祖父刘子振是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人称“泥人刘”,父亲刘坤庭是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家庭的熏陶让刘嘉豪对陶瓷制作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恋期间,刘嘉豪与张温柔一个在长沙一个在张家界,鲜少见面。张温柔回忆:“那时,我们全靠电话交流。”刘嘉豪爱说自己成立陶艺工作室的点滴,张温柔则分享自己的艺考经历,虽然分隔两地,但他们相互鼓励,两人的心贴得很近。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嘉豪接触到了原始柴窑烧制法,并被这种“天然去雕饰”的质朴韵味吸引。于是,他有个大胆的想法:将铜官窑瓷器的精髓与柴烧技艺巧妙融合。

“当时,他的家人不太支持这一想法,因为柴窑比常用的燃气梭式窑成本高、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也低。”张温柔说,但她特别支持刘嘉豪去做自己喜爱的事。

于是,刘嘉豪毅然踏上了学艺之路。“当时,‘艺不外传’的规矩让他吃了不少苦头,可他没有放弃。”学艺过程很难,张温柔也从中感受到了刘嘉豪身上踏实肯干的劲。 

一份陪伴

爱情与技艺同成长

2014年,刘嘉豪首次尝试了自建柴窑。“我在网上查找资料、设计图纸,找师傅修建,但第一次烧制并不顺利。”刘嘉豪说,就当时的烧制技术,窑炉内温需达到1250℃,自建柴窑只能到达1230℃。

“当时他穿着背心,守在窑炉前,脸被熏得漆黑,瘦了近十斤。”张温柔有些心疼地说,刘嘉豪的爸爸陪着他在窑炉前守了三天三夜。“看着父子俩坐在窑炉前的背影,我被他们打动了。”于是,张温柔开始默默记录这些难得的经历。

2015年,刘嘉豪自建了湖南首个现代无烟柴窑,他和张温柔也开始思考“泥人刘”的未来和传承。2019年,他们步入婚姻殿堂,有了孩子,也多了一份责任,两人决定创新“泥人刘”文化品牌。

2021年,他们携手推出系列特色作品。“自唐代以来,铜官窑千年窑火不断,长沙窑首创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的先河。我们结合这一特点,从湖湘文化中汲取灵感。”张温柔介绍,一套以长沙窑“青釉”为底色,搭配点彩技艺和鹅黄花朵装饰的茶具在夫妻二人的共同创作下完成。这套作品将“长沙彩”和铜官窑的油菜花美景结合,深受女性喜爱。

在那之后,刘嘉豪负责创作和制作陶瓷,张温柔负责宣传推广,父母也加入生产团队,一家人共同守护这项国家级非遗。

回想起这一路走来的经历,每一步都凝聚着夫妻二人的心血。刘嘉豪感慨:“妻子是我创作生活中的信心和灵感源泉,也是最强支柱。”张温柔也表示,无论是创作时的“手艺人”、工作中的“智脑”,还是生活中的丈夫与父亲,丈夫都在为家人尽全力,两人则在摸索磨合中相互支持,携手前行。

一个举动

让世界听见长沙声音

4月3日,在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带领下,“三湘四水·相约湖南”文化旅游走进英国推介会在伦敦举行,刘嘉豪作为青年非遗传承人代表之一,在现场展示了陶瓷技艺互动体验。

“为了这次展会,我们做了充分准备。”张温柔说,夫妻俩精心挑选展出器物,选定了一套以长沙窑动物泥塑为背景、小鸟造型的陶瓷埙。

“这件器物背后有个关于爱的故事。”张温柔介绍,在铜官民间故事里,男陶工外出工作,女陶工就用能发声的小鸟陶瓷埙哄孩子,寄托思念。“我们觉得音乐能跨越时空和国界。陶瓷埙的乐声,不仅讲述着千年前的铜官故事,更在伦敦奏响了长沙窑的新乐章。”

公元9世纪,“黑石号”承载着五万六千多件长沙窑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如今,长沙窑以不同的方式,再次让世界听见湖湘之声。

刘嘉豪说:“我很幸运成为‘泥人刘’的传承者,但也深感责任重大,对陶瓷的热爱和家人的陪伴给予了我能量。”

如今,2岁的女儿也喜欢这些手艺活,一家人其乐融融,共同感受这份家族传承下来的非遗温度。张温柔感慨道:“一路走来,我们夫妻间相互理解支持、默契担当,家庭是事业最坚实的后盾,来自家人的爱会给我们带来莫大力量。”


TIPS:

“湘亲湘爱”婚恋专栏

今日女报/凤网重磅打造

湖南这片温暖的土地从不缺浪漫。今日女报/凤网全媒体为全省单身男女青年倾情打造“湘亲湘爱”专栏,如果您有甜蜜、动人的情感故事期待通过我们告诉大家,如果您想在我们全省联动的官方平台通过线上互动、线下联谊等方式寻找到命中注定的TA,如果您想将人生中最值得纪念的领证、结婚、生娃、生日、毕业等大喜事在官媒上“报喜”…… 欢迎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全省联动  缘缘不断

官方媒体  权威见证

情感故事交流

请联系28520084@qq.com

“家有喜事”登报

相关咨询请联系 0731-88849276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赵晗菁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喜之郎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