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盒抢空!突然爆了!妈妈:有娃的都懂

2025-03-31 阅读数 12819

你家娃开始养蚕宝宝了吗?最近,全国各地的很多小学生开始一年一度的“照料蚕宝宝”作业了。

据说,全国的家长这个月是这样的状态。

微信图片_20250331225145.png

每年这时,

家长全城大出动寻找桑叶,

只为帮孩子完成养蚕的家庭作业。

微信图片_202503312251451.png

一时间,满城桑叶贵。

面对突然进驻家庭的若干条嗷嗷待哺的蚕宝宝,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眼神,家长们只能化身福尔摩斯。

到处寻找桑叶的下落,解蚕宝宝的口粮之荒。

微信图片_202503312251452.png

这场“疯狂的桑叶”好戏怎么少得了围观群众。

前排观众称,此情此景代入感太强烈,简直是童年记忆的VR再现。

他们感慨,原来坐拥几棵桑叶树是这么有面子的一件事。

微信图片_20250331225146.png

也有观众表示曾深受此类家庭作业(养蚕、种豆芽等)之害。

微信图片_202503312251461.png

对于家长找不到桑叶的苦恼,围观群众也热心地给出了建议。

10万盒已抢空,发往全国

最近浙江这个“蚕宝宝”村出名了

从上周开始,浙江海宁周王庙镇云龙村的小云龙蚕桑乐园陆续进入忙碌季,村民们有的分装桑叶,有的分装蚕卵,检查封箱后,把一个个蚕盒发往全国各地。

3月30日下午5点多,分装完手上最后一个蚕盒,云龙村53岁的徐大姐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她也终于得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从4年前开始,每年这个时候,她和她的伙伴们都很忙。十几个人一早会到村里的小云龙蚕桑乐园准备干活,一干就是一整天。

他们一般被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分装桑叶,一个分装蚕卵,还有一个负责检查封箱。

微信图片_202503312252231.png

受访者供图

所有的桑叶,有本村种植的,也有从周边村子收购的富余款,基本都是当天采摘的。

徐大姐在家养蚕几十年了。她告诉记者,以前养蚕挺麻烦,不仅要在家里腾地方给蚕宝宝住,还跟养小孩子差不多,每天都要照顾,要关心冷热和湿度,蚕结了茧,还要自己找人收购。

2018年,村里引进了农业公司,建了500多亩的小云龙蚕桑乐园后,情况改善了不少。“很多事情不用我们自己操心了,空了来乐园里帮个忙,还有工钱赚,一个月能多几千块钱。”

现在,她70多岁的父母每天只要有空,也会去乐园报到,还主动帮忙照料桑树。

“我们要一直忙到5月,天气热起来就不适合再寄蚕盒了。”不过那个时候,村里大规模的养蚕也开始了,来村里光顾的游客会越来越多。

微信图片_202503312252232.png

受访者供图

小云龙蚕桑乐园园长金肖黎告诉记者,今年村里已被预订出10万多盒蚕宝宝了,跟往年的预定量基本持平,计划在5月底前全部发完:“很多小学半个月前跟我们预定了。现在平均每天要向全国各地发出2000多个快递。每个蚕盒都有一小包桑叶,20多个蚕卵,和两只养蚕盒。”

云龙村是小有名气的蚕桑基地,老底子蚕茧的产量蛮高。

微信图片_202503312252233.png

受访者供图

小云龙蚕桑乐园建成后,村里的蚕桑产业也从线下搬到了线上。

2021年,在镇里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丝绸博物馆携手小云龙蚕桑乐园,发起了丝路文化进校园活动。

“我们想通过蚕盒教会孩子们怎么养蚕,读懂蚕桑文化。”金肖黎是个85后,也是土生土长的海宁人。相比小时候的自己,她觉得现在不少城里的孩子很难接触到蚕宝宝的生长环境,甚至连桑叶都不认识。

教他们养蚕就是一个契机。

“每一个寄出去的快递盒里,都会放上一个小册子,详细介绍蚕宝宝的生活习性和养殖的注意事项,可以手把手教孩子们养蚕。”

孩子在养蚕的过程中,遇上问题,也可以咨询。

“我们有微信群,孩子们可以在群里咨询,也可以在直播间沟通,工作人员随时都会解答。”金肖黎告诉记者,他们一般每天会有两场直播,中午晚上各一场,小朋友会在直播间询问各种跟蚕宝宝有关的问题,当中最高频的问题是:为什么我家的蚕宝宝不动了?

“工作人员会告诉他们,这是因为蚕宝宝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多次蜕皮,每次蜕皮前都会进入类似睡眠的状态……”

微信图片_202503312252234.png

受访者供图

这两年,乐园里推出了很多研学活动,最近正在进行就有:“我们邀请小朋友,带着领养来的蚕宝宝回家看看,来近距离了解中国养蚕的历史和文化。”金肖黎说。

新闻+

为什么是蚕宝宝

饲养蚕宝宝是很多省小学三年级教材中的课程要求,需要孩子们亲自观测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自然界中那么多小动物,为什么选择偏偏选择白白胖胖的蚕呢?

科学老师鲍心如说:“首先,蚕宝宝的体积小,易于饲养;其次,在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蛹期,在蛹期前后它们会经历变态发育,从蚕宝宝的形态蜕变成蛾,所以它的形态上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这些过程非常具有特点,包含了许多生物科学知识,因此值得孩子们去观测。”

通过饲养蚕,观测其生长发育,不仅能够了解动物生命的知识,还能在观测之中培养起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宝妈感叹,养蚕与育儿也相通

去年,湖南的施女士和写了一篇文章,里面记录了自己与9岁的儿子一同养蚕的60天。经历蚕宝宝一步一步的成长过程,她忍不住感慨:“可能会令每一位妈妈回想起自己刚刚开始成为母亲的那一段日子。”

微信图片_20250331225238.png

施女士发布在朋友圈的文章截图。

在养蚕的过程中,施女士不仅跟儿子多了许多亲子互动的时间,还有了更多关于育儿的感悟。她说:“很多个瞬间,我都会联想到我跟孩子的相处。


来源:湘妹子综合自潮新闻、社交平台、网友评论、钱江晚报、封面新闻等

编辑:陈雪炎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