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坚果盘子里,瓜子可是常客,“咔咔咔”的声音混杂着家人们的欢声笑语,成为了独特的春节记忆。
然而“嗑瓜子”这件事儿看似简单,其实背后也藏有健康隐患,有些瓜子有毒还致癌,吃到了一定要马上吐出来!
吃到这种瓜子,立马吐!
嗑瓜子时难免会吃到有些发苦的,很多人会多吃几颗把苦味压下去,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吃到这种瓜子要立马吐出来。
因为有怪味的瓜子大多是因为贮藏时间太久或贮藏环境不当,导致瓜子出现了变质发霉。
发霉的瓜子极有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它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具有强毒性和致癌性,长期低剂量接触或一次性接触过多都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许多流行病学研究都表示,人群暴露于黄曲霉毒素B1与肝癌发生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最关键的是,黄曲霉毒素对光、热都比较稳定,分解温度可高达280℃。大部分黄曲霉毒素只能通过高温灭活和煅烧等长时间高温过程来灭活,日常烹调的温度并不能将它分解掉。
所以,即使吃的是炒瓜子,只要有霉苦味儿,就赶紧吐掉并及时漱口。
如何健康“嗑瓜子”?
瓜子属于坚果食物,是健康零食,吃对了能维护身体健康,但吃错了会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
不想长胖,控制在这个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推荐坚果每周吃50~70克,平均每天吃10克即可,相当于带壳的瓜子1.5-2把。
◆ 带皮约25克,剥皮后约10克的瓜子。
◆ 约10克瓜子仁
保护心血管,要选择原味
现在瓜子的口味很多,比如奶香瓜子、五香瓜子、焦糖瓜子、海盐瓜子等,其实这些口味都不推荐,如果有个别发霉有怪味的,会被各自独特的口味掩盖,很难吃出来,容易误食危害健康。此外,这类瓜子普遍高糖、高盐,对心血管健康并不友好。
老人和小孩吃瓜子时,要小心呛咳,最好能打碎一些再吃。
吃这道菜也请注意
过年了
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总少不了一道鱼
为的就是讨一个“年年有余”的彩头
可要是因为吃鱼不小心卡了鱼刺
那可真是要“吃点苦头”
每年春节,医院都要帮助不少“鱼刺卡喉”的患者,他们以中青年为主,大多是在吃晚饭的时候因为说话或是嬉笑打闹而被鱼刺卡住。
“除夕晚上,我们接诊了20名患者,其中鱼刺卡喉患者17个,拔了17根鱼刺。”杭师大附院耳鼻咽喉科解道宇副主任医师介绍,“大部分鱼刺卡在扁桃体或舌根位置,用镊子取出就可以,但也有一些鱼刺卡得较深,比如在会厌谷、舌根、梨状窝和食管入口等处,就需要喉内镜辅助取出。”
医生介绍,2024年,耳鼻咽喉科共接诊了约8000例咽内异物患者,其中绝大多数的异物是鱼刺,其余还有鸡骨、瓜子壳、虾壳、蟹壳等。
去年7月
男星张杰也被鱼刺卡了
不过他的一番操作有点狠!
直接用镊子自己拔
而去年6月
他才刚因鱼刺卡住动手术
他还提醒大家:
遇到小骨头卡住,切记不要强行咽下
医生提醒,吃鱼一定要细嚼慢咽,做到吃鱼时不讲话,讲话时不吃鱼,不喝最后一口鱼汤;装了假牙的老年人,因吞咽感觉不灵敏易误吞,吃鱼要格外当心;给孩子吃鱼要多用筷子捻一捻,确保鱼刺剔除干净。
不小心发生鱼刺卡喉,许多人会通过吃饭、吞馒头、喝醋等“土办法”来解决。事实上,强行吞咽米饭或馒头可能会导致鱼刺进一步嵌入食管,反而增大取出的难度,甚至可能引发食管损伤和感染。而醋在食道内无法停留,因此喝醋也不能达到软化鱼刺的目的。
正确的做法是避免继续吞咽硬质食物,可以尝试轻轻咳嗽将其排出。如果鱼刺看得见,可以用镊子自行取出。如果鱼刺看不见或上述方法不见效,应禁食禁水,立即到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交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处理。如果处理不科学或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来源:今日女报/凤网整理自科普中国、央视新闻、浙医在线、杭州交通918、新闻坊等
编辑:徐珂
二审:唐天喜
三审:邓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