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两会通道里的“湖南信心”:话创新、护成长、谋开放

2025-01-14 阅读数 37462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江昌法 实习生 韩潇 陈琦辉 

1月14日,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来自不同领域的6位省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从航空航天、农业发展、湘商回归等领域,结合履职实际,回应热点问题。而首场“厅长通道”同步开启,现场唯一一位女厅长回应社会关切。

话创新、护成长、谋开放!今日女报/凤网聚焦两会代表通道和厅长通道“她风采”,跟着湘女代表委员读懂“湖南信心”。

image.png

三端发力,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关键词:创新高地

 朱皖(湖南省政协常委、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 

“2024年是湖南省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我们以‘五大标志性工程’为总揽,大力实施创新提升行动,全省科技创新呈现新气象。”1月14日,在“厅长通道”上,朱皖介绍,目前湖南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到1280亿元;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规模突破210个亿,带动发放各类科技贷款超60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800亿,增长超过20%;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75万家。此外,“1+2”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入列35家,总数和在全国占比实现了“双提升”;新获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家,总数居全国第二;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新增研发机构1178家。

围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湖南将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朱皖指出,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在全国创新版图中争取更高地位;强化高水平科研攻关,在赋能产业发展上作出更大贡献;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激发创新活力上打造更优生态,让成果产出更加高质高效,让科研环境更加宽松包容,让人才创新更加安心顺心。

科技新政有望为湖南进一步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保驾护航”。不久前发布的2024年“湖南十大科技新闻”中提到,湖南出台了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对此,朱皖透露,新的一年,省科技厅将从三端发力,进一步加快推进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从供给端发力,健全成果转化导向的评价机制,更鲜明地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多产出可应用的成果。更大力度深化成果赋权改革,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和转化。借力省内外“大院、大校、大企”优质资源,更大范围吸引优质成果在湘转化。

从需求端发力,加大研发奖补受众面,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应享尽享,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参与重大平台建设,承担重大科研任务,转化应用重大成果。用好金芙蓉科创基金,引导各类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优化知识价值贷款风险补偿政策,积极探索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

从转化端发力,建好用好技术成果进场交易平台,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让渠道更顺畅。新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和应用场景,让技术更成熟。引育并举,加快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让服务更专业。 

 

image.png

进一步下沉乡村,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

 李柏霖(湖南省人大代表、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副校长) 

“作为一名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我见证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让乡村教育面貌更新,让教育公平进一步实现。”1月14日,作为首场“代表通道”上唯一一名女代表,李柏霖围绕乡村留守儿童话题分享了自己看到的乡村教育变化。

李柏霖和孩子们都来自“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怀化。2017年,她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后,成为家乡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我们学校,留守儿童几乎占到学生人数的一半,我深刻地体会到孩子们对未来的迷茫、对陪伴的渴望。”

李柏霖一直记得有个孩子写过这样的文字:“我是一棵树,只有叶子陪我,到了秋天,连叶子也陪不了我了。”为了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她成立“田野诗班”,课堂也从教室搬到田野、森林、溪畔,语文课变成阅读课、生活课、诗歌课、行走课。

短短几年,孩子们用几千首诗来记录自己童年,“乌云吐出了银色的雨,大地上蹿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傍晚,我伸了伸懒腰,趴在奶奶背上。黄昏学着我的样子,也伸了伸懒腰,趴在了山上”,孩子们在诗歌、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从中获得对生活的信心。还从大山去到北京,勇敢地站在舞台上,笑着说:“种子是我,我要长大”。

工作中,李柏霖见证了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学的硬件设施逐步在改善,不仅增添了乒乓球台、篮球场等设施,还实现了校园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同时,随着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的落实,越来越多更新潮、更年轻的血液注入到了乡村教育之中,年轻的老师将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带到了乡村,带领孩子们一起写诗、跳舞、打篮球,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今年两会,李柏霖围绕乡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等主题提出建议。她建议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分批次、阶段性对乡村老师进行全覆盖专业心理咨询培训。同时,在寒暑假以及周末,建议各部门开展多样乡村社区文化活动,丰富乡村留守儿童课余文化生活,期待这些服务和资源进一步下沉到乡村,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编辑:喜之郎

二审:唐天喜

三审:邓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