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节|援藏医师谭涛:收了五个徒弟,写下两封遗书

2022-08-18 阅读数 26848

编者按:2022年8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节日主题是“‘医’心向党、踔厉奋进”。全国数百万医生再次迎来自己的节日。

医生是职业的一种,然而他们所承担的,却远远超过这份工作本身。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他们就是白衣天使、钢铁战士,以温情换真心,以仁术济苍生,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第五个中国医师节,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寻访了五位湖南较为“特别”的女医师:她们之中,有人致力于麻风病的防治和化解偏见;有人刚从雪域高原援藏回到湖南,援藏期间写下两封遗书;有人31年奔波在中毒急救一线;有人曾经四入非洲,为非洲人民带来光明的希望;有人刚刚赶赴海南抗疫一线……她们的故事,深刻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诠释了她们与党同心、与党同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切实担负的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光荣使命。


今日女报/凤网见习记者 江昌法  实习生 周雅婷
  摸准穴位,有深有浅地下针,湖南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谭涛正为面神经麻痹的藏族同胞做针灸。她的学生边巴云旦则取出酒精灯,倒上酥油,用棉纱布包裹藏药,浸泡加热后,再局部涂搽热敷在患者脸上。
  这是发生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藏医医院常见的一幕,通过中藏医结合诊疗的方法,援藏医师谭涛救治了无数的牧区群众。
  2016年,谭涛的丈夫参加援藏;2019年,谭涛拿过接力棒登上“战场”,成为第九批援藏队员。援藏三年,偏瘦的谭涛体重下降了20斤,没有休过一个完整节假日,还先后写过两封遗书。她说:“对医生而言,哪里需要,就应该留在哪个地方。”

援藏医生谭涛(左三)在进行膝关节关节腔注射操作带教。.jpg

谭涛(左三)在进行膝关节腔注射操作带教。


援藏三年,她探索中藏医结合疗法
  谭涛与西藏山南的缘分,始于2016年10月的一次探亲。
  当时谭涛的丈夫在山南援藏,来探亲的谭涛在跟当地藏医医院医生交流中发现:藏医医院传统的藏医治疗特色鲜明,但中医诊疗水平还存在短板,如何推动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振兴中藏医药,是他们发展的难题。
  骨关节病、心脑血管病在西藏是高发疾病,而恰巧的是谭涛擅长针灸治疗痛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我当时觉得自己的所学在那里能有一个很好的用武之地,而且他们也非常希望我能过去。”谭涛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同时,我丈夫一直在思考山南市藏医医院在成为三甲医院后应该如何发展,因此他非常希望我能接替他参与到这所医院的发展中来。”
  2019年7月,谭涛紧跟丈夫的脚步来到山南,她聚焦藏医药发展,将中医理念融入藏医疗法,使中医针刺加电针、藏药浴配合中医自血疗法等新型疗法成为当地常规的治疗手段。
  面瘫是中藏医结合诊疗比较成熟的一种疾病。原本,在当地是采用藏医的特色外治治疗——霍尔麦疗法,虽然有一定疗效,但治疗时间长、效果也不稳定。
  “针对面瘫,我会根据病情及病程的不同分别选用艾灸、穴位注射等与‘霍尔麦’疗法相结合,不仅缩短了病人的病程,而且疗效也非常好。”谭涛告诉记者,3年来,她将藏医放血、火灸、药浴等与中医针灸、针刀、埋针等结合,通过优势互补、技术创新,面神经麻痹、肩周炎、骨质增生等疾病的疗效取得明显改善,农牧民看病的费用也降低了。
  2019年9月,谭涛还用中藏医结合诊疗治好了一名十三年不孕的患者张女士。38岁的张女士生过一胎,但之后一直怀不上,在医院检测出的激素水平也非常低。于是,谭涛就把中医的温针灸和藏医的藏药浴结合起来,精心治疗三个多月后,张女士成功怀上了孩子,并于2020年生下了一个女孩。
  2021年7月,张女士还带着自己的大儿子来看病。原来,她的大儿子得了神经性皮炎,看了两三年病都没有好转。谭涛用中医针刺及自血疗法,配合藏医特色藏药涂搽治疗,仅两个疗程,张女士的大儿子就康复了。
  援藏3年,谭涛精湛的医术得到了广泛认可。许多牧区群众纷纷慕名求治,仅针灸治疗就达9700余人次。
  
“输血+造血”,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一间房、6张床、一名藏族医生、一张凳子,每天病人不到10名。这是谭涛刚到山南市藏医医院时,外治科的情形。
  为了建好外治科,谭涛从无到有,打造了一个专家工作室。经费不够,她就向援藏工作队申请;缺仪器,她就自己去采购冲击波治疗仪、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希望这个专家工作室能成为藏中医文化展示和交流的良好平台,也能为后来的援藏医生传递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谭涛笑着说。
  人才培养,是谭涛改变外治科面貌的一大法宝。她认为,外治科是铁打的营盘,而援藏医生都是流水的兵,只有真正做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才不枉这3年的时光。
  谭涛一共收了五个徒弟。为了培养好他们,她费了很多心血:自己编教案、制作PPT;每个星期讲一两次课、带一次科室查房,还抽空带着弟子们去别的科室“串门”,查看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现场进行讲解。“我讲解得很细,诊断治疗、病案书写、随访记录等,我都没有落下。”
  谭涛还善于现身说法,把自己当“标本”进行教学。今年5月份,谭涛因牙周炎导致下巴部位淋巴结肿大。但她居然“乐坏了”,让几个藏族弟子来摸一摸肿大的位置,并教他们怎样触诊淋巴结。“这种方法能够加深他们的记忆,而不只停留在书本上。”
  在谭涛的严格教导下,藏族弟子们都成为了能独当一面的医生。如今的外治科,治疗室增加到3间,床位增加到11张,藏族医生也增加到5人,还打造了一个专家工作室。
  
两封遗书见证
  在援藏过程中,谭涛还写过两封遗书。
  2021年“五一”假期,谭涛连续为60多个病人做治疗,导致剧烈头痛、呕吐不止,加上强烈的高原反应,谭涛一度觉得自己“不行了”,就在手机里写了一封遗书。
  这并不是她第一次写遗书。
  2019年8月,正在郊外参加援藏工作动员会的谭涛,接到外治科电话,有患者需做关节腔穿刺灌洗。她在骑车回医院的路上撞上了一颗大树,但她顾不上查看伤势就继续赶路。
  治疗结束后,徒弟发现谭涛的白大褂染上了大片血迹。谭涛拉起牛仔裤一看,右小腿已严重擦伤,血糊糊的一片。
  由于山南缺血缺氧,加上医疗条件有限,伤口愈合十分缓慢,整整折磨了谭涛一年半的时间。
  久伤不愈,加上联想到有援藏战友牺牲在高原,谭涛便在手机里写下了第一封遗书,直到2020年底回家过年才偷偷删掉。
  “人的生命为什么有意义,是因为她选择了不一样的人生”。谭涛说,援藏三年,是此生最无悔的选择。不仅提高了医术,也为藏族同胞解决了疾苦,还为边疆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今日女报

编辑:俏俏

二审:吴雯倩

三审:邓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