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泞操场大改造,“挖”来老师和校车…这所乡村小学蜕变的背后,好暖!

2020-12-14 阅读数 32519

文、图、视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罗雅洁 李曼倩

#你们喜不喜欢来上学?#

喜欢,学校里可以学到新知识!

喜欢,因为老师会帮我扎辫子!

喜欢,学校里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

金秋十月,

在郴州市宜章县东源村小学操场上,

正在上体育课的孩子们

扬起天真的笑脸回答记者的问题,

更有活泼的孩子,

把记者也拉进了游戏队伍,

一起玩耍起来。


崭新的教学楼和操场,

无忧无虑的孩子们,相互映衬,

构成了东源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看着如今的东源小学,

谁也想不到,

这里曾是一个教学楼破旧、

操场满是泥泞、

只有8个学生1个老师的村小学。

随着湖南中烟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到来,

东源小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作队来了,村小学变了

说起东源小学的从前,校长王国志最有发言权。他是学校最资深的老师,也曾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是唯一的一名老师。

37岁的王国志是张家界市慈利县人,从东源村回家要花十几个小时。“总有人要来嘛!2016年,王国志来到东源小学,说起当初来的原因,他很淡然,“在哪教书不是教呢?

1671f12963df80316229069efde139fa@100Q_680w

从前的东源小学,教学楼破旧,操场泥泞,扶贫工作正在规划如何改建学校。

那时,他住在破旧的教室,去上厕所要带个大扫把驱蛇,唯一做饭的用具是一个小电磁炉,吃的是简单的土豆白菜。

那时,东源小学时常停电,一停电他就吃不上饭,时常要饿着肚子睡觉,有一次凌晨四点才来电,他从被窝里爬起来,给自己做了顿很早的“晚饭”。

日子苦也甜。王国志仍然记得,有家长得知他吃不上饭,盛情邀请他去自家吃饭,遭到婉拒后仍旧给他送菜。他也记得,当年带着学生去给一名患有精神残疾的女孩送教上门,房间里回荡的读书声和笑声。“村里人淳朴,很尊重我,这些都让我很感动。”

可破旧不堪的教室和教学设备,仍旧是王国志心头的痛。

2018年,随着湖南中烟扶贫工作队的入驻,村小学的变化一天比一天大。“你看,现在有新教学楼了,有图书馆了!

8b4dbb2c9d993daf2aa39953d80077c1@100Q_680w.png

焕然一新的新教学楼和操场,有了电教室、公寓、食堂和塑胶跑道。

今年5月,工作队牵头援建的新教学楼正式竣工,新教学楼总共二层,包括六个教室、一个电教室、四套教师公寓及一个学生食堂。学生从8个增加到了38个。同时,工作队还积极争取“芙蓉学子”等教育公益资助项目,帮助东源村小学的贫困学生解决入学问题。

“爱心物资在不断地汇聚东源,有力地推动了东源小学的教育向上向前向好发展!”谈起工作队对学校的帮助,王国志显得有些激动。“拓维信息在前期为学校捐赠了一系列的线上线下资源,本次又捐赠了24套教辅书,1台教学电子琴,25层图书架,16套幼儿床上用品。”

e854dd0eab664dfe4f4558a165c0f205@100Q_680w

拓维信息向郴州市宜章县东源村小学捐赠仪式

他口中的拓维信息,是湖南中烟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东源村扶贫工作的企业之一。

据了解,拓维信息不仅为东源小学捐赠了很多物资,还根据东源村的教育状况,通过“空中课堂”解决方案,为东源小学开建“三个课堂”(即“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和“名师课堂”),开通外教一对一直播课程。通过多媒体远程授课,实现教学资源共用共享。

cadb7e0430ebb29ada8d1b59a8237c45@100Q_680w

东源村的图书馆

同时,扶贫工作队在东源村建立了图书馆,募集书籍共计12000余册。

山村有了第一位幼师

“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两条小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在东源小学教学楼一楼的一间教室里,16个孩子坐在绿色的小椅子上,伸出双手,用稚嫩的童声跟随老师一起玩手指游戏。

这是东源村开办的第一个幼儿班,讲台上那个温柔爱笑的短发姑娘,是东源村的第一位幼儿老师。

68a22b8828014c9ca9eda67532e9cfb0@100Q_680w

苏康建老师给幼儿班的孩子们上课。

她叫苏康建,今年26岁,来自广东湛江,是一名有五年教学经验的幼师,也是东源媳妇。她和丈夫在佛山打工时相识相爱。2019年,苏康建生完孩子后,身体不如从前,便辞了工作,回丈夫的老家东源村养病。

在今年9月之前,东源村并没有开办幼儿园。彼时的驻东源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东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曹兴洪,看着村里许多学龄前儿童无处可去,便萌生了开办幼儿园的想法,但幼师去哪里找呢?

找到苏康建,对他而言可是一个意外之喜。

苏康建的公婆是东源村的贫困户,曹兴洪上门走访时,发现苏康建是名幼师,便力邀她来村里即将开办的幼儿园工作。接到这份工作邀请,苏康建很惊喜:“我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也想继续做幼儿教育。”可是婆婆不愿意:从家里到村小学,开摩托车都得二十分钟,她嫌远,又担心儿媳妇的身体受不了。

面对婆婆的反对,苏康建据理力争:“我跟他们说,如果一直待在家里当家庭主妇,我会不开心的,不开心的话身体就更不好。”她如此执着,家里人拗不过她,只好答应了。

就这样,暌违幼儿园一年后,苏康建再次拾起老本行,成为了东源村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幼师。在这里,她一个人管着16名孩子,两个多月下来,虽然挣的钱少了,她却觉得比在佛山工作更有价值。

是扶贫队长,也是家校协调员

刚开始接受这份工作时,苏康建难免有些担心:“扶贫队完全没有接触过幼儿教育,工作能顺利展开吗?”她没想到的是,扶贫队很支持她的工作,“我需要的教学和生活用品,他们基本都给我买齐了。”

渐渐地,这个什么都没有的教室有了床,有了被子,有了玩具,有了绘本,有了给学生奖励的小红花……山里的幼儿园,像模像样地开了起来。

26c03f7cfae994cd01171b76c014566b@100Q_680w

新课桌,新教学机、新老师,如今的东源小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孩子们在学校吃早餐和午餐,“伙食比城里的幼儿园还好呢!”苏康建说,她以前工作的幼儿园,学生一个月的学费就是1300元钱,而在东源村,1900元钱就足够一个孩子一学期的花销。“交的钱少,但吃的用的不比城里孩子差。”

基础设施完善了,随之而来的是教学问题。

“为什么不教拼音和算数?不教这些,孩子上一年级能跟上吗?”面对家长的质疑,苏康建耐心地解释,孩子幼儿园阶段以开心为主,根据相关政策,幼儿园也不能教拼音。

“我告诉家长们,幼儿园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喜欢上学。”此外,她还每天在家长微信群里发教学计划,曹兴洪也主动加入了这个家长群,帮忙和家长沟通,成了协调员。

在苏康建的努力下,家长们的质疑也逐渐消失了。

“我们班16个孩子,有14个都是留守儿童。”说起幼儿班的孩子,苏康建很是心疼。但她同时也发现,这些大山里的孩子,有超出年龄的懂事。

在苏康建的职业认知里,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适应期两个月是常态,但东源村的孩子们,两个星期不到就能适应得很好;两个多月只有一个孩子请过一天假,这在城市里是很少见的;孩子们看到苏康建一个人要叠16床被子,就主动要求自己叠被,不需要老师帮忙;有小姑娘因为苏康建每天帮她扎辫子,回家告诉奶奶:“我最喜欢苏老师啦!”……

“他们真的很贴心很懂事。”苏康建感动地说,一件随手就能做的事,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却是特别的关爱。这个外乡媳妇不想离开了,她愿意竭尽所能,扎根东源,给孩子们留下最美好、最快乐的回忆。

一波三折,“挖”来了老师和校车

做乡村教育,很难。但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再难也要做。这是曹兴洪一直坚持的观点。

“现在,东源小学一共有三位老师,除了王校长和苏老师之外,还有一位范香英老师。”曹兴洪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为了请回这位范老师,他们费了不少心力。

bf07cdf69c58a15b020cac6babc61b53@100Q_680w

东源村小学学生在上“互联网+教育”演示课。

原来,范香英就是东源村人,她家本来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她考上了教师编制,家里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在一次走访中,曹兴洪发现范香英是另一个乡中心小学的教师,心里一动:既是本村人,还是正规师范学院的学生,又在中心学校有几年教学经验,这太适合来东源小学了!于是,曹兴洪找到范香英,问她愿不愿意回村教学。

当时新的教学楼尚未落成,加上中心学校和村小学的条件还存在一定差距,范香英也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被曹兴洪说动了:“我告诉她,回村既能为家乡做贡献,也更就近照顾家庭。”

好不容易范香英同意了,但她所就职的中心学校不乐意了。“这其中涉及到编制的跨区调动,我们找了很多部门,还找到了县长,花了一年的时间才解决调动问题。”曹兴洪说。

今年91日,范香英终于来到了东源小学任教。有了老师,学生数量也急速增加。“现在家长群里对教学质量特别满意。”曹兴洪说。

解决了师资,接踵而来的是校车问题。“有家长跟我说,他们也很愿意把孩子送到东源小学,但是没有校车,交通不便,他们也只能送到中心小学去。”

中巴车没有资质,校车价格也高昂……经过多番打听,曹兴洪发现关溪乡一所幼儿园有三辆校车,运载量足够,校车线路还与东源小学重合。“但在和幼儿园负责人沟通时,对方也是不同意的,因为他们担心生源的问题。”为此,曹兴洪磨破了嘴皮,反复和幼儿园沟通,甚至还找了乡长,最终,对方答应了。

在曹兴洪看来,校车的到来,可是东源村教育扶贫的“标志性事件”。

002332849fb23a7d01dc7489e9362b94@100Q_680w

校长王国志和孩子们在新建的操场上,大家都乐开了花。

“再穷不能穷教育,湖南中烟的这支队伍不仅给我们解决了当下的困难,也为东源村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说起未来的计划,校长王国志的心愿很朴实,却充满信心:“东源小学最多时曾有106个学生,我就想把学校办好,学生接近100个,那也是种成功。”


  精准扶贫 东源村 今日女报/凤网 罗雅洁 李曼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