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她丨比基尼就这样掀起一场女性解放运动

2017-07-24 阅读数 426723

文/魏剑美

71年前的今天,即1946年7月25日,是比基尼——一种最具挑战性的泳衣正式面世的日子。这看上去只是一次服装设计上的改变,实际上却猛烈冲击了世人的性观念和审美观念,深刻改变了女性的公共地位和权利认知,甚至将它说成是一场女性权利的革命运动也丝毫都不夸张。

“比基尼”这个名字本来属于美国马绍尔群岛中的一个堡礁,这个原本默默无名的小堡礁却因1946年6月底一次规模最大的核试验而闻名遐迩。当时法国女服装设计师海姆正在推广自己精心设计的一款女式泳衣,比基尼岛的核爆让她迅速找到了灵感,她将自己设计的这款泳衣命名为Atome(原子弹),意为这款泳衣就像核弹一样带给人们震撼。颇具炒作意识的她雇了一架飞机在空中放烟写字:“Atome——世界上最小的泳装。”果然一时引起轰动。

这事给了一个业余喜欢做服装设计的机械工程师以启发,这个名叫里尔德的家伙依葫芦画瓢,也雇请飞机在空中写道:“比基尼——比世界上最小的泳衣还要小!”从此,这款只有四根带子三块布名为“比基尼”的泳装走进了世人的视野,并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风靡全球。

当时,不要说保守的东方国家,即便欧美国家对于女性装束也还有诸多禁忌甚至禁令:意大利明令禁止暴露性装束,西班牙的海滩有警察专门驱逐“有伤风化”者,澳大利亚和美国甚至还拘捕过“泳装过短”者。美国当时还有一项今天看来极为可笑的法律规定:禁止女性穿着超过膝盖以上六英寸的泳装。为此每个浴场还配备了专门的警察予以测量。

比基尼泳装的出现确实像一枚核弹,产生了不可思议也不可抗拒的巨大裂变。这款泳装自身就具有一种自由奔放、率性果敢的气质,无疑也感染了诸多不甘于被压抑的女性。越来越多的女性——从影视明星、模特到普遍民众,都开始大胆穿上了比基尼,对于她们来说,这或许已不仅仅是一种着装,更是一种反抗与挑战的姿态。世俗的偏见,法律的约束,甚至梵蒂冈教皇的明确反对,都再也无法让觉醒的现代女性回到从前。

在伦敦举行的首届世界小姐大赛中,组委会明令禁穿比基尼,但还是有参赛者对之勇敢说不,多达7名参赛者集体穿比基尼亮相。澳大利亚设计师保拉将比基尼引入本国时,身着比基尼的模特在海滩上甫一出现,立马就被警察拘捕。但警察万万没有想到,拘捕不仅没有吓退人们,反而引来另外五个姑娘立即换上比基尼示威。保拉打电话邀来媒体、市长还有警察局长和一名牧师。鉴于民意汹涌,当局并没有追究保拉和姑娘们的责任。此事被媒体一报道,对比基尼的流行起到了很多的宣传作用。

人们很快意识到,比基尼绝不仅仅是“节约布料”或者“展示诱惑”那么简单,它事实上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人体自然之美与旺盛的生命活力之美。性感与坦然浑然一体,并无猥亵与情色的意味。当时法国女演员碧姬被爆与道格拉斯的绯闻,但恰恰是身着比基尼的曝光照片让她声名大振,甚至被认为替法国的国家贸易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而瑞士女演员安德丝1962年在007系列电影中身穿白色比基尼清水出芙蓉的画面更成为影视史上的经典,乃至于该件比基尼被拍出了6万英镑的天价。而随着玛丽莲·梦露等好莱坞巨星加入到比基尼的队伍中来,这一装扮更显其时尚与品位,乃至于名媛甚至政要的女眷们也不再顾忌。

回顾历史,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其实常常源于生活中某些貌似平常的改变。女性的解放史也是如此,正是因为比基尼的发明及其风行,极大地鼓舞了拘谨、内敛、习惯于逆来顺受的女性,让她们敢于亮出自我,争取到自我选择与身体表达的权利。正如知名男性杂志《Nuts》多米尼克·史密斯所说:“它的形状和功能再一次让人相信,比基尼是20世纪最伟大、最令人快乐的发明。”

  比基尼的历史 “今天”的她 今日女报/凤网 魏剑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