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初心耀三湘 红色湘女故事汇 |罗叔章: 战争难童们的妈妈

2019-01-16 阅读数 483334

巾帼初心耀三湘 红色湘女故事汇  罗叔章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挖掘湖南得天独厚的红色湘女资源,传承发扬红色湘女精神,唱响爱党爱国主旋律,湖南省妇联决定在全省开展以“巾帼初心耀三湘”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讲好湘女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从7月开始,凤网每周推出一个红色湘女故事,带你走近不一样的她们……

今天要和你讲述的,是革命先烈——罗叔章的故事。

巾帼初心耀三湘 红色湘女故事汇  罗叔章

1939年年初,天冷得慌……但罗叔章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走得飞快。她紧紧攥着的小布包里,放着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理事长宋美龄的委任状,而她,要拿着这个去敲开正驻扎在均县草店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办公室的门——为了均县保育院500多名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孩子。 

一路上,罗叔章有过各种设想,担心李将军公务繁忙,担心他不会在战事逼近时去管这些“小事”……但她必须一试。 

在前往均县保育院担任院长前,保育会常务理事邓颖超的话犹言在耳——“叔章,总会派你去解救那些孩子,他们是民族的未来,革命的后代。我们知道,这是一件谁也不愿意去干的事,但责任心不强的人,我们又不敢让她去……我们犹豫了许久,最后还是选定了你!” 

为了邓大姐的嘱托和孩子们,罗叔章穿过200公里的无人区,经历被土匪劫持等艰难险阻,方才抵达已是战场前沿的均县。她也难以忘记,当自己推开保育院所在的道观大门时见到的场景——正值隆冬,门一开,狂风便卷着雪花往里扑。天井边,一群群面黄肌瘦、病病殃殃、畏畏缩缩的孩子,穿着褴褛的单衣,正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取暖。他们有的因沙眼而眼圈潮红,有的正不停地在遍身捉虱抓痒。男孩子蓬头垢面,女孩子因怕长虱子而剃了光头。 

罗叔章进去后,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她。让她感到痛心的是,素未谋面的孩子们在见到她第一眼后,居然流下了眼泪。 

这些幼小的孩子凭什么经受这般折磨?罗叔章忍住心中的酸楚,加快了步子——但不巧,李宗仁去前线视察了,她白跑一趟。

均县保育院所在地是一所道观,因为极为偏僻荒凉,所以才躲过了日本飞机的一次次轰炸。罗叔章冲破艰难险阻,担负起了守护500多名孩子的重任。

 

巾帼初心耀三湘 红色湘女故事汇  罗叔章 

疲惫不堪的罗叔章回到保育院,孩子们正聚在一起唱保育院院歌:“我们离开了爸爸!我们离开了妈妈!我们失掉了土地!我们失掉了老家!我们的大敌人,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它的军阀,我们要打倒它!打倒它,才可以回到老家!打倒它,才可以看见爸爸妈妈!打倒它,才可以建立新中华!” 

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回响着,罗叔章抱起歪坐在一边的一名两岁多的女娃娃,亲昵地摸着她皴裂的小脸,环视着已经稍有起色的保育院。 

为了尽快建立生活秩序,罗叔章将大点的孩子组织起来,自己动手,修理破烂房舍,改造环境。上课没有笔、墨、纸,就用破瓦片与竹根代笔,以沙滩作纸,或用碑石代替黑板,瓦片作粉笔,练习写字。没有教材,就油印报纸、杂志上的进步文章替代。 

学习可以就地取材,但更重要的是吃、穿、治病问题,罗叔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左思右想,这才决定去寻求李宗仁的帮助。 

两天后,罗叔章再次赶到司令部。这一回,她得以面见李宗仁。 

罗叔章呈上了宋美龄的委任状,她近距离看着这位面容如风霜雕刻的军事将领,心里不由忐忑。 

没料,李宗仁在看了委任状后,十分热情地说:“我已知道了,保护这些民族后代,也是我们军人的责任。” 

听到这话,罗叔章大喜过望,便想将保育院遇到的困难道出。 

“不了。”李宗仁制止了她,非常爽快:“你别一一述说了,你列出一张清单,我给你批办。”罗叔章顿时热泪盈眶,她对李宗仁深深鞠了一躬说:“我代表500多个孩子感谢您,您深明大义,是位不了起的民族英雄。”

几天后,保育院的师生们欢欣鼓舞地接到了李宗仁赠送的布匹、食盐、棉花、医药和粮食等物品。

巾帼初心耀三湘 红色湘女故事汇  罗叔章

 

1939年4月,因战火迫近,罗叔章带着孩子们昼夜兼程,到达500公里外的宜昌,并在此坐船溯长江而上。

在第五战区官兵的保护下,孩子们于5月2日到达重庆。听闻均县保育院师生安全到达,宋美龄亲自迎接,对罗叔章也是赞不绝口。 

棉花、布料有了,但要制成500多套棉衣和被褥,短时间内如何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罗叔章召集保育院的工作人员一商量,又联系上了爱国知识分子孟宪章。彼时,孟宪章正是草店镇公所负责人,从事抗日救亡工作。知道了保育院孩子的处境后,孟宪章动员附近乡镇的妇女放下家务,自带干粮来到保育院,一针一线、夜以继日地为孩子们缝制衣被。最后,大家都穿上了崭新的棉衣,盖上了暖和的棉被。 

保育院只有一名叫张修华的女医生,但这里的孩子有一半以上得了各种疾病,即便她日夜操劳,疾病仍在蔓延。罗叔章见状,便通过当地绅士请来老中医,与张修华一道治好了许多孩子的病。当时,不少孩子患有疥疮。因为缺医少药,罗叔章打听到一个偏方,弄来了一批猪大肠和红枣,熬了两大锅,每个孩子分一勺,同时用熬制好的猪油搅和研成粉末的硫磺,外敷于患处。不久,孩子们都治愈了。但因为劳累过度,张修华大夫因肺病病逝,年仅29岁。后来,她的3个孩子便由保育院抚养。 

为了给孩子们补充营养,罗叔章每天早晨坐船20里,到码头批发廉价的小鱼虾。小贩们得知她是保育院的,一般只收半价。 

即便是朝不保夕的战争年代,人们对孩子的爱也不曾中断。感恩的孩子们冒着严寒,走遍草店一带的机关团体、村村寨寨演出歌舞,用最质朴的方式,诉说着内心的感激…… 

1938年3月10日,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武汉召开成立大会,选举宋美龄为理事长,李德全为副理事长,邓颖超等为常务理事,并在全国各地成立20多个分会。为切实担负抢救收养教育难童的工作,保育总会与各地分会选拔与抽调了大批富有爱国心、责任心的女青年充实到各地保育院,担任领导与保育工作。

在均县保育院期间,罗叔章不仅关注孩子们的健康,也注重孩子们的发展。当时,陶行知的育才学校来到保育院选拔有特长的学生,罗叔章积极推荐学生报名。她告诉孩子们,学到本事才能报国救国。我国当代音乐界的大师杜鸣心、陈贻鑫、张仁富、金钟鸣就是来自均县保育院。    

烽火岁月里,正是如罗叔章一般可歌可泣的“妈妈”们,用自己伟大的母爱和顽强的毅力,保护了民族的希望,使儿童免遭战火的荼毒。整个抗战时期,全国先后共设立53所儿童保育院,抢救保育了3万多名儿童。

 


相关阅读

红色湘女故事汇

巾帼初心耀三湘 红色湘女故事汇  罗叔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