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远方的地平线——常丽的诗品及《尘上荷影》序

2019-04-24 阅读数 153094

赵常丽文集

Photo by Pok Rie from pexels.com

文/惠鸣

诗是由衷的生命赞歌。

诗的力量,如青萍微澜,空谷长风,暗夜流星,划过心海,直击灵魂。阅读诗歌,我们便邂逅一个诗意的生命和生命的远方。

陕西诗人赵常丽的诗及她的《尘上荷影》诗集,再次把我们的心灵和目光带到了远方。

最早接触到常丽的诗歌是30年前。读高中时,我偶尔在一本权威杂志上读到署名长武中学高一年级赵常丽的诗作《母亲的颜色》,深为诗中的清新意象和纯真情怀所感染。

这是对常丽诗最早的印象。

多年后才知道,常丽在中学时虽是荷尖初露,却受到艾青、臧克家等诗坛巨匠的关注。常丽是一位在诗歌上早熟早慧的女子。她深受优秀教师父亲的影响与熏陶,8岁时就吟出过小诗《娃娃与雪花》,以儿童才有的直觉与灵秀,诗话纯真与奇幻。

20出头,常丽完成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在国际知名企业从事宣传工作。她的才情逐渐展现,她开始进入生命中第一个诗歌花季。1992年《永远的屋子》出版,这本蕴藏童心又绽放着青涩芳华的诗集,当时被誉为“咸阳第一本女诗人专集”。

之后20多年生活的积淀,从恋爱成家、相夫教子,到工作转换、职位变迁,如今的她行走在新闻与文学综合专业管理岗位上,跨界真实和浪漫,因而显得既难得又超越。

光阴难改诗心。当青春韶华积淀成优雅绰姿,当起伏跌宕升华为睿智练达,当时光点滴镌刻出行行诗语,常丽又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

厚积薄发,这一次,她向生活捧上了三本沉甸甸的诗歌、散文与采访手记、随笔等作品集——《尘上荷影》、《湖岸记事》和《倒读青春》。

赵常丽文集

Photo by Djalma Paiva Armelin from pexels.com

生命是岁月的匆匆访客。岁月为生命叠加层层厚度,也在分秒流逝中消蚀心灵的敏锐,遮蔽感应的灵犀,只有诗人才能直击生命的敏感。

诗人用语词捕捉生命中转瞬即逝的感觉和无以释怀的体验,精心挑选每一个精致如梦的片断,用心灵为之着色加温。因为诗,我们的心灵始终晴暖如春,我们的眸子始终澈如秋水。

常丽的诗,想象奇雄,勾勒简洁,情感充溢,温暖明晰,收放自如,自成风格。

自然之美,是常丽诗歌的基础色调,也是常丽诗中最纯美的意象群组。在她的笔下,微风、星空、荷影、蜂蚁,万物品类,无不灵动韵致,诗画如梦,生机盎然。诗人的天分,生命的意蕴,心灵的滋润都在这些情境小品中展露无遗。

真情远旨,暖意融融,是常丽诗歌的突出印象。

读她的诗,我们每每为其中所蕴含的温暖的生命触觉所感动。小狗稚鸟,虫鸣蛙鼓,姑婆姨妈,父母爱人,无不情意浓浓,暖流涌动。

“守塬的老父亲/猛然发现你不是/月光下人最爱品的美酒/而是一路呵护我/走向远方的大佛”(《守塬的父亲》)。“一遍又一遍数石头/一遍又一遍忘记石头/我就是母亲从河里带回的石头”(《石头记》)。

“我用皱纹写着童话/避开闹市/你用顽皮填满我的诗句”(《母与子》)。“嫁给槐花山庄/蜜蜂是伴郎/蝴蝶当伴娘”(《槐花山庄》)。

即使看起来最冰冷的诗句,坚冰重重的外壳之下都韵动着诗人最暖热的心香。“我们将悲伤熔进香与纸/看着瓦盆与火焰,瞬间凝成冰/放在供桌上的花果山/突然就崩出泪水与烟灰/纷纷齐飞,一起向佛”(《中国好母亲》)。

只有最呵护的心灵,才能呈现如此纯净而温馨的生命境界。只有最炽爱的胸怀,才能如此地眷顾人生,欲言无言。只有最悲悯的情愫,才能如此地咏叹流连,深情绵绵。

常丽诗歌的这种感人力量,源于她灵魂深处对生命的挚爱。因为挚爱生命,她从不为诗而诗,强赋新愁。因为爱得深沉,她的诗才如涓涓清溪,无雕无饰。

作为诗人,赵常丽并未醉心于童话世界和象牙之塔。

她的诗作不只有花与湖、水与山、母与子,乡情与童趣的流连,更有广阔舒展的生命思考和激荡人心的时代主题。

在《永远的屋子》《请给我一杯浓烈的酒》等早期诗作中,她对人性的贪婪和社会的世相发出了强烈抨击。

在《湘江,你到过秦地》《中国北斗》等充满家国情怀的新作中,诗人更是向我们展示出磅礴大气、描绘时代画卷的奔放热情。这些诗中,纤柔与刚劲、细腻与豪迈,浑然一体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

这种大气与奔放,在常丽的“城市系列”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如《长安也故乡》中,作者穿过灞桥柳、大雁塔、钟楼、咸阳湖等这些物象构成的景色对接,徜徉在城市与历史的深处,将翻滚涌动的古都之变化作唯美高雅的诗性对话,以平静而诗意的方式,再次激活了当代陕西耀眼与内涵的新生活。

《等你,在咸阳》中,城市图景如清明上河图般徐徐展开,山水河湖,廊桥古渡,时代气息、地域美食和秦汉遗韵,俯瞰详品,让印象城市和新闻事件,以最具诗意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丝路行》等大主题作品中,花影与母亲、大漠与山河、丝绸与远方等一组组生动意象,随着诗人芙蓉出水、天然自成的节奏扑面而来、次第呈现,令人心弛神往。其卓越的叙述技巧、流畅的韵律节奏、简练的意象裁剪将她的创作艺术推上了新的高度。

赵常丽文集

Photo by Quang Nguyen Vinh from pexels.com

语言是诗的生命。

诗人用语言捕捉独特而奇幻的生命质感,以象征、通感、比兴、隐喻等种种方式,向我们展示出一个个诗意流光溢彩的瞬间。借助修辞和语言的神奇力量,诗人探求生命的偶然际遇和无限可能。

从语言创造的角度来欣赏,常丽已经是一位风格鲜明的诗语巧匠。细腻温润的独白、精致无痕的隐喻、天然朴拙的勾勒、起伏跌荡的排铺和铿锵雄奇的气势,在她的诗中时时处处融为一体,显示了诗人非凡的才情和敏锐。

这份创造的源泉与动力,来自诗人幼年成长的经历,来自她生命中对语言的独有敏感,来自她始终不变的童心。

从蒙童之始,常丽一路与书为伴,滋养心灵,蓄积敏锐,诗性世界的光芒并联日益茁壮的精神脐带。故乡渭北高原的黄土烈日、沟塬河川、秦腔唢呐,赋予了她壮阔激荡的心胸情怀;童年小村的星空虫鸣、春杏冬雪、夏麦秋柿,给了她浑厚细腻的生命质感;梦中依稀的江南烟雨、暗香荷影、嫘祖娥皇,给了她如歌如水的心灵感受;一路相伴的浓烈亲情、壮怀爱心、绕指温柔,又成就了她诗歌中纯净温馨的生命本色。

求学之时,工作之余,家庭之中,诗歌创作始终是她生命中不舍的兴趣追求,也是她写意人生的高光部分。

在常丽的笔下,诗是生命的升华和生活的呈现。她孜孜以求,以独特而优美的诗句,探索生命的迷宫。生活、职业、新闻等事件,无一不入心反刍,无一不斟酌浅吟。

对于常丽,生活是诗,生命是诗,性情是诗,花湖是诗,茶醋是诗,目光所及,一唱三叹,尽皆是诗。这种境界,正是唐宋诗家和无数先贤朝斯夕斯、念兹在兹的诗意人生。

常丽以诗为命,她的生命所求却如此的简单。简约、平静、淡雅、内敛是她生命的本色,也是她诗歌的本色。正如她在诗中的表白:

爱上山水/却不惊动风景/喜欢简约/就注定今生这样/安静地生活/心中的涟漪/比湖水还要多(《习惯》)

醉进,不染尘土的花心/醉进,清素淡雅的花味/醉进,不抢风景的花叶(《寻道》)

历史流过的纸/博大精深/不言不语(《画味》)

在诗意朦胧处,哪怕是沉甸甸的日常生活,也会变得舒展而澄澈。因为诗,我们的心灵照进了更多的阳光。因为诗,我们的精神拥有了更远的远方。常丽正是让我们的心灵更加阳光、精神更向远方的诗人。

诗人的旅途,通向世界的尽头。

跃出地平线,执着远行的背影留下不绝的呼唤。常丽的生命,跃出地平线先遇见童年,那里是童话梦幻和结局的圆满;再遇见故乡,那里是亲情的执恋和别离的乡愁。然后,她遇见异乡,那里是世界的偶然和生命的无限不绝的呼唤。

赵常丽的诗作中,童年、故乡、亲情、城市、异乡、远方,层层交响,叠加大爱,回环编织着立体多彩的情感世界。这是诗人神秘的精神之泉,也是我们所有人窥探自我的心灵之镜。

诗人的心灵永葆青春,属于自己,也属于当下这个时代和未来。祝愿跃然地平线的常丽且行且远,把更多的倾心之作奉献给这个时代和喜欢她的读者。

写于2018年元宵节 北京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注:此序收录于作家赵常丽三本专集《倒读青春》《尘上荷影》《湖岸记事》。 

>>>专栏链接:赵常丽文集

赵常丽文集

  赵常丽文集 今日女报/凤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