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见血丨“上交一角钱”颁拾金不昧奖是兴师动众吗?

2018-09-12 阅读数 90028

文/郭元鹏

南京市秦淮区府西街幼儿园的小朋友恒恒在夫子庙捡到一角钱的硬币后,主动把它交到了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朝天宫派出所的民警手上。民警联系了恒恒的老师,来到小朋友就读的幼儿园,为他颁发了一张写有“‘拾金不昧’好儿童荣誉称号”的奖状。

(9月12日《扬子晚报》)

南京的这位4岁小朋友将一角硬币交给警察叔叔后,警察叔叔不仅给了孩子一个温暖拥抱,而且在派出所里制作了一张“拾金不昧”奖状,盖上了派出所公章,然后当着所有孩子的面,郑重其事地颁发奖状。

有人觉得,因为孩子上交了一角钱,就颁发“拾金不昧”奖状,有点兴师动众了。对于一些成年人来说,哪怕是自己掉的一角钱,恐怕都懒得捡起来。

其实,看待此新闻,不能完全从经济价值衡量,只要换一个角度,你就会发现“奖励上交一角钱”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儿时经常哼唱的关于拾金不昧的儿歌,早已经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脑海。我们这代人小的时候,这首歌是教育的标准配置。如今看看,还有多少教师在传授这首歌曲?孩子们哼唱的不是“爱你爱到骨头里”,就是“恨你恨到我心碎”。从“奖励上交一角钱”里,我们需要反思目前的美德教育,美德教育才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新闻中这个孩子的做法,就是“不以善小而不为”的真实演绎。一角钱固然算不了什么,但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不会因为只是上交了一角钱而矮小。这至少说明,在这个4岁的孩子的心里,已经把“捡拾的物品不是自己的”作为了信条。“不是自己的就要上交”,应该成为最朴素的情感和社会秩序。

然而,现实生活中,“拾金而昧”的新闻并不少,即便捡拾者愿意返还失主,也希望“有所回报”。因此,社会上引发了热议:拾金不昧该不该给予回报?有的地方已经开始实施“知恩图报”制度,规定失主应当向拾得人或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品等支出的必要费用。当然,这种方式也是值得包容的。只不过,我们更希望看到真正的拾金不昧成为社会的风尚。

上交一角钱就颁发“拾金不昧”奖状,传播的就是一种美好的情愫和精神,这不是兴师动众,因为再微小的善心萌芽都需要浇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