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王震为何总和弟弟“过不去”:不准建大屋、“捉拿”惹事的鸭子…

2019-12-10 阅读数 19137

编者按:良好的家风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助于涵养好的作风、政风和社风、民风。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湖南省妇联推出“红色家风润三湘  家国情怀故事汇”系列报道,介绍湘籍老一辈革命家、现代名人等人物好家风好家规的故事,敬请关注。

王震:总和弟弟“过不去”

策划:湖南省妇联宣传部 

执行:今日女报/凤网

文/陈泱 漫画/潘晶慧

微信图片_20191210164416.jpg

人物简介:

王震(1908年4月11日-1993年3月12日),湖南浏阳北盛人。1924年参加工作。1927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上将军衔。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

王震,新中国57位开国上将之一,他为新中国的解放、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王震凡受领作战或建设任务,必蓄胡留须,不达目标不净面。为此,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贺龙等人也戏称王震为“王胡子”。
  赤胆忠心、雷厉风行、功绩赫赫的“王胡子”,一生廉洁自律,从严约束家人,即使在外任职,仍多次教育亲属不要搞特殊化——比如,他就多次和三弟王余美“过不去”:盖房不准,称呼要管,连养个鸭子都要被捉了去。三弟王余美也一度对这个大哥多有“吐槽”,但在一番长谈后,他却流下了眼泪。

管建房:“不能靠我占便宜,不然斗争你”
  “弟弟:妈妈回家去住,我负责砌两间房子,也不能靠我占便宜,更不能靠我耍威风。我是新疆人民的勤务员,要拿钱回家砌王家大院,新疆人民要斗争我,家乡父老要骂我。你定要我拿钱,我写信给农会,发动大家斗争你!把分得的田地种好,按照政府的规定缴纳农业税。此复并谅。”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王震写的第一封家信。
  彼时,王震主动请缨,任职新疆。家中三弟王余美得知大哥成了“封疆大臣”,十分高兴。他计划修一栋王家大屋,让母亲和亲人住得舒适一些。他盘算着,哥哥是著名将领,打了这么多年仗,现在做了大官,亲人在家乡盖房子,哥哥应该支持。
  于是,1952年10月,王余美写了一封信找王震要钱。信中说:“你是老大,不靠你靠谁?再说,我们为了你这个大哥在外干革命,当了几十年的‘匪属’,一家人受了很多的苦呢!父亲、叔父和弟弟余远都相继牺牲了,母亲也挨过敌人的毒打,照常理是应该寄些钱来修屋,一是尽孝,二是抚慰亲人。”
  然而,信心满满的王余美并没有等来哥哥的“赞助”,只等来了上述这封措辞严厉的家信。王余美拿着大哥的信,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想到大哥竟然这样无情,还要发动大家斗争我!
  没要到钱,王余美便砌了几间土木房舍,但在当时农村已算显眼的了。王震知道后,大为光火。原本他每月都将给母亲的生活费寄到王余美手里,从这以后,他就不再给弟弟寄钱,而是寄到当地政府代为供给,并交代说:“余钱归公,不给亲属。”
  后来,王震的部下熊晃少将来到王家,听了王余美的抱怨后,不由感叹:“好厉害的王胡子!”

微信图片_20191210164438.jpg

不资助建大屋,不准叫“美先生”,命人“捉拿”三弟家惹事的鸭子……王震跟三弟“过不去”的背后,是他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的精神品德,以及他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和深厚情感。

管称呼:“以后谁喊‘美先生’,罚谷一斗”
  王震和三弟“过不去”的事儿不止一桩。
  1963年秋,王震回到湖南,还未到家门口,他就下了车,走到稻田中间,接过一把镰刀,和社员们一起割庄稼。他一边割一边与大家闲谈,了解家乡生产情况,也听到了有人对他弟弟王余美的看法。
  上岸后,王震没有回家,而是到北盛区委大院召开了一场会议。会上,他开门见山地说:“我今天召集大家开个会,主要是为我家里的问题。”当人们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他开口说:“我们马战大队是不是有个‘美先生’?”
  原来,王震是对大家称呼弟弟王余美为“美先生”不满。
  有位年纪稍长的人说:“解放以后,我们农民翻了身,互相之间都称‘先生’,不单是对余美兄弟一人。”
  王震不承这位老人家的情,他说:“在旧社会,我们北盛这地方称两种人为先生。一种是称学校的老师为先生,那是尊称,王余美识不了几个字,算不上先生。另一种是将土豪劣绅称作先生,我们打倒了土豪劣绅,怎么又出了个‘美先生’?这个美先生是不是新的土豪劣绅!这个美先生要不要打倒?”他稍停了一下,然后以命令的口吻宣布:“以后谁喊‘美先生’,罚谷一斗,由王余美缴纳!”
  管鸭子:“弟弟养的鸭,也不能吃队里的谷”
  会上,王震还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原来,有群众反映,王余美家的鸭子常吃队里的稻谷,但因为王震的关系,没人敢去管。
  “根据毛泽东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损坏群众的利益要赔偿。”王震说。
  “余美不是解放军,还是别赔了,以后注意就是了。”有人打起了圆场。
  王震不依,说:“他是我的亲属,我是不是解放军?损害群众利益就一定要赔!我的亲属决不能迁就!请大家提个具体的赔偿办法。”
  最后,北盛区委书记周名胜在王震的要求下提出了一个方案——把王余美的鸭收归集体放养,给王余美作价付款,适当扣除部分作为赔偿。王震听了,立即表示赞成,并对在场的县人武部干部胡世中命令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王震上将命令中尉同志,跑步到王余美家捉鸭子,全部交给生产队,不准放走一只!”
  回到家里,王震和憋了一肚子火的三弟进行了一番长谈。兄弟俩围着一炉炭火,面对面坐在低矮的小木椅上,王震诚恳耐心地给弟弟讲了许多道理,讲党的作风和传统,讲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也毫不留情地指出弟弟脑子里残留的旧观念、旧思想,批评他不应仗着哥哥的权势,在家乡搞特殊。他还与弟弟一起回忆家里过去的苦难,要弟弟不要忘本。王余美原本满腹牢骚,却最终被哥哥的话打动。他流了泪,也懂得了哥哥的良苦用心。

微信图片_20191210164517.png

王震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也是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曾说,“我王震也爱我的浏阳,但家乡主义是千万不能搞的”——不能搞特殊化,是他与家人频频提及的事。

后记>>
  其实,不仅是三弟王余美,王震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对其他亲属要求也极为严格。比如,王震曾给堂弟王生仁写信交代:“你到君山农场换的两头牛,要补君山农场300元钱,不要搞‘四不清’。” 这些话在王震的家信中时常出现。
  王震的二妹有一儿两女,他们想让王震帮忙安排工作——王震直接让孩子们去了艰苦的新疆。而三弟王余美的女儿吸取教训,她不找王震,而是托其部下帮忙,直接将户口迁到了北京。王震得知后大怒,严令有关部门“遣送”其回乡。临行,将军对侄女说:“我年事已高,记性不好。只认得同辈人,不认得下一辈人。”
  然而,王震对自己的亲人并非无情。1989年夏,王震侄子王井的两个女儿同时考上自费的大学和中专,凑不齐学费,王震知道了,立即汇去1000元现金,并表示钱不用还,他还说很抱歉,由于自己的经济状况并不十分好,只能资助1000元,请王井原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