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也成戏园,小学生如何化身小戏骨

2017-11-23 阅读数 129337

小戏骨 戏曲进校园

小戏骨 戏曲进校园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章清清

生旦净末丑,演不尽冷暖炎凉;南腔北调,唱不完侠骨柔情。当校园里出现一群群咿咿呀呀唱戏的“小戏骨”们,是不是也别有一番趣味。教育部在2016年提出了“将大力推进高雅艺术、传统戏曲进校园”的倡导。在这样的趋势之下,“戏曲进校园”这一活动就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开展起来。目前,湖南省“戏曲进校园”已在近百所小学开展,参与学生共计2万多人。记者近日探访了正在小学校园里学戏唱戏的小戏骨们,看看校园里的梨园春秋是如何演绎的?

校园成了戏园子,11岁包公、12岁花木兰

“心如磐石不动摇,慢说国太皇姑到,宋王爷到此也按律条……长沙曙光路小学11岁的谢晓涵唱起京剧《铡美案》的唱词,一腔一调都颇有几分气势。

“刘大哥讲的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

另一边12岁的吴斯璇表演起豫剧花木兰唱段,有招有式。11月20日,曙光路小学的音乐教室里一群小戏骨们正在相互切磋技艺。曙光路小学,2008年就将戏曲作为特色教育引入校园,是长沙市较早将戏曲搬上课堂的小学,也是长沙市芙蓉区唯一的一所主打戏曲特色教育的小学。走进校园,浓浓的戏曲风扑面而来,一条长长的戏曲文化墙从校门口一直延伸到尽头,在这里每个孩子几乎都可以咿咿呀呀唱一段戏。

现在,学校每周面向二至五年级开设了戏曲课,课程吸纳中国传统地方戏曲文化,包含了京剧、湘剧、花鼓戏、黄梅戏、粤剧到豫剧等各类经典戏目的学习。

在音乐教室,几个孩子说起他们学唱戏的初衷也是童稚可爱。“我喜欢包公的正直公正,我觉得能扮演他挺威风的。”直率的谢晓涵是包公的“粉丝”。

“我觉得唱戏旦角儿的扮相挺美的,所以我就喜欢上。”吴斯璇毫不掩饰的是女孩爱美的心思。

戏曲动漫进校园,边学戏边学历史

学戏曲的孩子和没学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呢?已从事四年戏曲教学的音乐老师欧阳伟说,“主要是精气神不一样,学过戏曲的孩子一看便知,男孩子更加精神饱满,女孩子越发亭亭玉立。”

欧阳伟介绍,现在戏曲教学都采用动漫的教材,一个个戏曲故事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向孩子们展示,很受孩子们的喜欢。不仅使孩子们从深层次上理解戏曲,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于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兴趣。谢晓涵就说:“学唱包公后,还特别让爸爸讲了包公的历史故事给他听,遇到不懂的还会去书店翻阅历史书。”

戏曲剧目中,大部分都是弘扬真善美,扬善抑恶的内容,但也包含了爱情、阴谋的元素。怎样向孩子们解释这些内容呢?欧阳伟说,这的确是个难题,所以在剧种上他们首先选择的是经典优秀的曲目像《花木兰》《卖水》等等。对戏曲中爱情、阴谋的元素也并不会回避,但会以孩子能理解的角度去解释,“比如小姐和心上人相会,也可以解释为两个好朋友的见面,这样孩子也能接受”。

据记者了解,教育部在2016年就提出“将大力推进高雅艺术、传统戏曲进校园”的倡导。今年8月,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又联合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在这样的趋势之下,“戏曲进校园”这一活动就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开展。

小戏骨 戏曲进校园

目前,以动漫的形式推广中国戏曲艺术,让“戏曲动画进校园”我省已在近百所小学开展,参与学生共计2万多人,逐渐建立起戏曲动漫、戏曲动画传播者与学生三位一体面对面的互动教学模式。像长沙明德麓谷学校开展的“戏曲动漫大课堂”,将京剧《三岔口》等较为复杂的戏曲折子戏进行分解展示,请学生亲身体验各个环节,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戏曲知识,也激发了乐趣。

曙光路小学校长周敏表示,中国戏曲不光融歌舞于一体,更涵盖了武术、杂技、诗歌、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戏曲进校园这样的活动,意义不在于让孩子们学会戏曲,或是进入这个行当,更多是为了起到艺术普及的效果,是一种“美育”文化的培养。让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喜爱戏曲的种子,就是最大的价值。

  小戏骨 戏曲进校园 今日女报/凤网 章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