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港乡村振兴“立青计划”:让家乡成为小镇青年的“诗与远方”

2019-10-30 阅读数 42969

“立青LIVE”乡村振兴主题音乐节上,澎湃的青年之声响彻靖港的夜空。乡土的,也可以是时尚的、朝气的。

文:今日女报/凤网首席记者 李立 供图:受访者

“立青”是什么?

“是家乡炊烟萦心头;是木芙蓉的花骨朵,等吃够了雨水便会盛开;是夏日躁动蝉鸣,是有志青年困惑后的明朗;是太阳,温暖心田,告诉你,路在前方,去吧;是星河,澄澈目光,告诉你,火花跳跃,燃吧;我愿化作树上一片青叶,只为故乡的那一眼蓝天……”

这是在10月26日长沙市望城区靖港镇召开的第七届爱故乡大会暨湖湘振兴论坛上,一众青年用坚定的笔触写下的他们对于“立青”的感悟和理解。因为靖港镇人民政府和湖南爱故乡工作站共同联合发起的“立青计划”,这群从靖港家乡走出的年青人试图重新聚集在家乡,重新审视流离失所的乡土,共同助力家乡的振兴。

这个连名字都带着露水清新和青草芬芳的计划,联合发起人是湖南爱故乡工作站的陈佩和靖港镇人民政府副镇长胡宇波。他们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发起“立青计划”,是希望能够聚集青年之力,以青春的名义、时代的担当,重新书写靖港的乡村振兴故事。

立青为“靖”

生于1987年的陈佩,是土生土长的靖港人,老家在新峰村。新峰是一个典型的湖区水乡村,在她的描述中,村子里良田美池,阡陌纵横。

不过陈佩更喜欢她小时候村子的名字——青峰村。她曾经梦想自己在村里有个小院,就叫“立青小院”,种花种菜,养鱼养鸡,“开几间民宿,有三五好友”。

高中毕业去上海求学后,陈佩很少回家乡。2015年,投身青年公益项目的陈佩回到长沙,因为一个乡村图书馆的项目筹款,她在校友微信群结识了同为望城一中校友的胡宇波。

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研究生毕业后,胡宇波回到家乡。2017年7月,他担任靖港镇副镇长。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北部的靖港古镇,据传因唐代将军李靖驻军于此而得名。古镇坐落于湘江西岸,距离长沙市区25公里,自古得水运优势,曾为三湘物资集散的繁荣商埠,有“小汉口”的美名。

如今的靖港古镇,是国家4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同时,靖港也是长沙“菜篮子工程”重点打造的蔬菜产业区,体闲农业发达,“旅游+农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深化,2019年,靖港镇更是成为长沙市四个乡村振兴示范镇之一。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当地党委政府非常希望在这场战役中有所作为。

陈佩所在的湖南爱故乡工作站,是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爱故乡计划”的一部分——这是一个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于2012年发起的全国公益性项目。2018年,依托陈佩发起的湖南省益加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机构,湖南爱故乡公益活动正式在三湘大地展开。从陈佩的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了湖南爱故乡的系列公益活动后,胡宇波当即邀请爱故乡团队到靖港镇考察。

经过多次考察商谈后,双方决定将第七届全国爱故乡大会落地在靖港镇召开,并在靖港启动旨在培养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立青计划”。

靖港的靖字,拆开即为“立青”,水巷为“港”,立青为“靖”。陈佩说:“只有青年人回到故乡,乡村才有希望,乡村振兴才能成为现实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胡宇波说,“立青计划”是一种探索,也是一个回答,是乡村振兴在靖港的实践探索。

重新认识和营造故乡

在胡宇波和陈佩的设想中,“立青计划”聚集的人,应该包括靖港镇和各村的党员、青年干部、教师,以及靖港镇农业青年和社会创新创业青年,爱家乡的靖港籍青少年,愿意为靖港乡村振兴出力的乡贤、外部专业人士和全国大学生。目前,“立青计划”的内容包括青年成长营、立青LIVE、立青会客厅、立青生活集市等。

通过青年成长营的一系列活动,靖港籍在校大学生从不同角度重新认识家乡,获得了很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

陈佩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青年成长营主要针对靖港籍在校青年大学生,“我们希望通过成长营,引领大家重新认识故乡、发现故乡”。

7月1日,“立青计划”第一期青年成长营正式开始招募,报名的大学生人数远超预期。青年成长营请来了一直从事经典研习和青年成长工作的老师提前10天来到靖港,结合本土文化设计儒学经典导读、走读靖港、参观农业企业、对话乡贤等一系列课程。有大学生走访慰问了靖港的抗战老兵;有大学生前往汛期大堤看望了防汛的镇村干部;还有人选择蒙上双眼,在同伴的搀扶下,用听觉和嗅觉感受熟悉又陌生的故乡。

“可能是因为我们对靖港太熟悉,对很多美的东西都熟视无睹了。但把眼睛蒙上就很奇妙了。火培鱼和臭豆腐的味道从远处钻进鼻子里,‘小钵子甜酒’的吆喝和皮影戏艺人精妙的口技丝丝入耳,脚下踩的是青石板老街,手摸到斑驳的城墙……”陈佩说,7天的青年成长营结束后,大家都感触很深。“很多人跟我说,原本以为出去上学后会与家乡渐行渐远,但是这次活动让他们发现还可以回到家乡,为这里做些什么。”

在胡宇波看来,青年成长营这样的活动,至少能给靖港籍的青年大学生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为他们提供一种回到家乡的可能,告诉他们人生不只有背井离乡到大城市去这一种选择”。

10月10日,作为“立青计划”的另一个重要部分,“立青LIVE”乡村振兴主题音乐节在靖港镇石毫村举行,激情澎湃的民谣、抑扬顿挫的花鼓戏、婀娜多姿的广场舞、朝气蓬勃的青年之声响彻靖港的夜空。台下的乡亲们随着乐声拍手、舞动,享受着这场音乐盛宴。

陈佩说,这个小乡村已经十多年没这么热闹了,“立青LIVE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乡村文化生活、文化氛围的营造,我们希望通过立青LIVE的形式告诉大家,乡村也可以举办很潮、很洋气的活动,也可以有它的文化生命力”。

让小镇青年不再孤单

10月26日晚,结束了白天的大会报告与论坛后,“立青会客厅”登场。

来自靖港镇众兴社区的青年创业者谭俊向大家分享了他种植经营多肉植物的经验,因为紧张和激动,他的声音有一些颤抖。这个毕业于湖南林业科技大学的“90后”青年在读大二时,用兼职赚的零花钱采购了一批小型多肉、陶瓷盆以及100斤营养土,边学边做,制作了180盆小盆景,结果销售一空,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他干脆将多肉种植地从寝室挪到了家里的地里,并砍来竹子,拿上父亲不用的废旧塑料薄膜,自制了简易竹棚,专门种植多肉。

父母起初并不理解谭俊,觉得自己辛辛苦苦供孩子上大学,他倒好,回来“玩泥巴”。父亲谭诚还是希望孩子找份“正经工作”,“多肉植物不能吃不能用,从没看过有人种这玩意儿的”。

有一次谭俊生病,多肉植物无人照料,死了上万盆。尽管谭俊伤心不已,父亲还是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全死了才好,这下你可以安心去找工作了”。

没想到,谭俊越战越勇。他搬出学校老师给父母做工作,还申请了省级研究课题——湘北地区屋顶绿化与多肉植物应用研究。他还利用剩余的资金和植物进行繁殖生产销售,重整旗鼓,“快手直播”“微商代理”“淘宝网店”……一个接一个的营销手段让他的多肉根本不愁卖。

至此,父亲终于放弃了成见,决定以后跟着谭俊一起创业。

谭俊的创业故事和他的多肉植物都赢得了大家的认可;返乡创业、扎根农村种菜的“90后”职业农民曾世杰和他的生态农庄也获得大家的热烈掌声;而想把外婆郭福娭毑留下的“小钵子甜酒”品牌发扬光大的袁辉给在场的每个人都发了一钵清甜的甜酒,她希望得到建议,以解决甜酒的包装和运输问题。

陈佩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立青会客厅主要针对靖港创业青年,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交流沙龙和能力建设,“对于青年创业者来说,忙碌和孤独是常态,也会有很多艰难、无助的时刻。我们希望立青会客厅能为返乡青年搭建一个交流、展示、沟通的平台,有一些资源、技能的互通和交流,培训、品牌能力建设甚至包括创业的建议。包括给他们一些情感上的支持和认可,让他们认识到自我的价值,让小镇青年们不孤单,一起抱团取暖”。

“立青生活集市”上的主要商品,就是创业青年们的产品,既有本地农林产品,也有工艺品和诸多靖港特产。

“当然,只有情怀是行不通的,产品一定要卖出去变成钱。”陈佩说,“立青生活集市”就是为此而生。目前,立青生活集市的主要商品就是这些创业青年们的产品,既包括大米、水果、蔬菜、花卉等本地农林产品,也有湘绣、纸扎等工艺品,还有小钵子甜酒、传统糕点、腊鱼、火焙鱼等靖港特产。“希望通过这些产品,把我们心目中靖港的美好乡村生活方式传递给大家。未来,我们也希望立青生活集市可以做到城市社区里。”

声音>>

青年回归,乡村才有未来

目前,中国有约2.3亿小镇青年,在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黄志友看来,随着下沉市场崛起,选择留在当地或者返乡创业的小镇青年在增加并成功引领了“空闲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父辈及城市青年不同,小镇青年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内心表达。家乡,不只是生活的地方,还是梦想、活力、连接自我价值实现的真实空间。

“乡村振兴,是一个包含生态、文化、人才、组织、产业、教育等全方位振兴的乡村生态系统的复活。”黄志友认为,“立青计划”有望成为青年“回得来、留得住”的重要保障,“人生百态、乡村百业,唯有青年人能在乡村安身立命、安居乐业,才能从根本上夯实国家基础,乡村振兴才有真正的未来”。

  乡村振兴 靖港 今日女报/凤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