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女孩捐身母校:遗体用于医学教育,两片眼角膜让两人重获光明

2019-07-17 阅读数 184102    赞 1

湘雅女孩捐身母校:患病后拒绝任何筹款

△吴思回到母校,学弟学妹排成队鞠躬默哀。

湘雅女孩捐身母校 遗体捐献 眼角膜 医学教育

△受捐者小丽(化名)接受检查。

湘雅女孩捐身母校 遗体捐献 眼角膜 医学教育

△受捐者小华(化名)接受检查。

文、图:今日女报/凤网见习记者 张秋盈

护士小心翼翼地帮小丽(化名)揭开右眼上的纱布,小丽尝试睁开眼,眼前的世界,正慢慢变得清晰。4年前,6岁的小丽因为不慎将石灰弄到眼内,造成右眼碱化学性烧伤。而今年7月9日,在长沙接受了眼角膜移植手术后,10岁的小丽又能重见光明。 

移植到小丽眼内的眼角膜,来自7月5日去世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女生吴思。25岁的吴思因病离世之后,她的家人按照她的遗愿,将她的眼角膜捐献给了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登记总站,将遗体捐献给了母校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用于医学教育。7月9日,吴思的两片眼角膜分别通过手术移植到小丽和一名17岁男生小杰(化名)身上。经过恢复,他们的视力明显好转,不久将出院。 

7月15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采访了吴思的妈妈、吴思在湘雅医学院的同学,以及主持捐赠事宜的潘爱华教授等人。通过他们的回忆,一个真诚善良、坚强勇敢的女孩站在了我们面前。

心地善良,曾想捐献骨髓 

生于1994年的吴思是陕西汉中人。吴思妈妈说,她从小心地善良,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每次周末带她到自由市场,路上只要遇到残疾人乞讨,她就会向妈妈要钱,然后放到残疾人面前。 

2011年,吴思考取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成了一名医学生。在大学里,她参加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周末一有空,她就会去福利院看望孤儿或是去敬老院陪伴老人。 

医学专业出身的吴思,性格乐观开朗。在湘雅医学院上学期间,同学们都喊她“思哥”。与她同届的简美玲和“思哥”一起上过公共课,虽然交往并不多,但却对吴思印象颇深。“她是一个特别勤奋、特别坚强的人,在校期间会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还去考了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资格证。就算是生病的时候,发的朋友圈依旧是云淡风轻、乐观积极向上的样子。” 

在大学室友卫兰(化名)的回忆里,吴思是一个爱绘画,爱视频制作的艺术青年。文静、不喜欢张扬。她的手机支付宝上经常会有各项捐赠,还会参加一些固定的公益项目。“只要是谁需要,她就会去帮助他们。” 

大二时,医学院开设解剖课,老师为学生讲述什么是“大体老师”——即捐赠者遗体。并开展对大体老师的缅怀。卫兰回忆:“学校有一个遗体捐赠办公室,很多人都想填遗体捐赠表,吴思是其中一名。”但卫兰坦诚地说,还是有很多同学接受不了遗体捐赠这件事,但吴思做到了。 

卫兰记得,吴思在大学期间还曾想过要捐献骨髓,但是骨髓是必须找到相匹配的受体才能捐赠,所以最终没有成功。 

而吴思的另一名同学舒杰对她最深刻的感受是同理心特别强,“无论是安慰病人,还是参加公益活动,她都能给人最大的心理安慰,如果没有遭遇不测的话,她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好医生”。 

2016年,毕业后的吴思就职于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当时,她就已经在器官捐献网站上进行了登记。

病痛困扰,坚持安排捐献事宜 

2018年9月,吴思因腹痛难忍入院检查,被确诊罹患恶性程度较高、极易转移复发的子宫未分化肉瘤。在湘雅三医院经过外科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后,吴思病情有所好转,其后又急剧恶化。 

“这种病非常罕见,我们很痛心,为什么她会得了这种病?”得知吴思患病后,舒杰既痛心又惊讶。她坦言,作为医学生的吴思肯定很清楚医学的局限性和自己所患疾病的凶险。 

但舒杰和同学们不知道的是,饱受病痛折磨的吴思立马做出了一个决定,主动联系母校湘雅医学院填写了遗体捐献志愿表。 

“作为母亲,这件事想起来就十分难受,但我也没有反对,而是尊重女儿的想法。”吴思妈妈说。 

患病的这段时间,吴思表现得十分坚强,她不愿在网上做任何筹款,甚至学校同学、单位的捐款也坚决不要。“她非常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这是吴妈妈和同学们提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6月29日,吴思病情加重,她立下遗嘱,第一条就是要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母校作为医学事业研究,并且因癌细胞在多器官扩散,她决定捐献眼角膜来帮助更多人。 

“她当时的状态已经非常不好了,癌细胞多器官转移,很痛苦。”舒杰说,为了缓解疼痛,吴思开始服用级别非常高的成瘾性止痛药,但是依然效果甚微。不过,她依然在朋友圈里和朋友轻松地互动,“好像她只是感冒发烧一样”。 

7月5日,吴思肺里卡了痰,一位护士帮她吸痰,痰里全是血块。但是吴思仍然坚持要自己咳出来。下午2点48分,吴思离世,湘雅医学院工作人员驱车往返2100公里,将去世的吴思迎回了母校。

受捐者迎来光明:她就是天使 

为了更好的帮助吴思完成遗愿,迎回吴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她进行角膜摘除手术,保证角膜质量。 

省红十字会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受部主任杨丽红向记者回忆,当天手术是连夜进行的,很顺利,经过验血,检验。吴思的角膜质量非常好,她们马上为其进行了冷库保存,并发短信告诉吴思的妈妈:吴思捐献眼角膜的心愿完成了。“她妈妈听了很欣慰,觉得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还发了朋友圈。”杨丽红说。 

第二天,他们马上在需要眼角膜的登记库里,找到了匹配的两位受捐者,并联系相关科室,建议手术。 

两名受捐者中,其中一名是一名10岁的小女孩小丽,来自邵阳。6岁时,她和同学玩耍,不慎将石灰弄到眼睛,造成右眼碱化学性烧伤。“她的右眼瞳孔被假性胬肉遮盖,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治疗,就是更换眼角膜,来保留她的视力。”主治医生邹桂花说。 

小丽幸运地接受了新眼角膜后,原本蒙上“白雾”的眼球已经变得十分清澈。小雨的妈妈说:“非常感谢那位小美女,她对我们来说,就是天使。” 

而吴思的另一只眼角膜,则赋予了一位17岁男孩小杰以光明。今年,小杰在医院检查出双眼患有圆锥角膜。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常在近20岁左右发病,视力出现逐步下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失明。 

“她捐献出眼角膜帮助小杰,作为母亲,我真的非常感谢吴思和她的家人。”小杰妈妈介绍。而眼睛刚刚恢复光明的小杰说,他会努力积极生活学习,不辜负吴思姐姐的善心和大爱,“我会替她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湘雅医学院解剖学教授、医学形态学实验中心主任潘爱华主持了本次遗体捐献事宜。吴思捐献遗体到底有哪些意义?遗体捐赠能给医学乃至社会带来什么?他为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进行了解答。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潘爱华说,而在解剖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大体老师”,即遗体。遗体对医学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帮助医学生更清楚的掌握人体结构。“举个例子,病人得了阑尾炎需要切除,那动手术的医生起码要知道阑尾在哪里。”潘爱华解释,在任何医学院,解剖学都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学科。 

他还指出,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微创手术必须以人体结构作为基础,没有解剖学,微创手术是不可能实现的。 

舒杰向记者介绍,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遗体、器官捐献相对没有那么普及 “这是对既有世俗观念的挑战,也需要家人的理解,需要极大的勇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