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沾泥土,讲好脱贫故事!“记者在扶贫一线”工作交流座谈会召开

2019-07-15 阅读数 261793

记者在扶贫一线

“记者在扶贫一线”工作交流座谈会现场

今日女报/凤网讯(记者 周纯梓)在扶贫一线采访,入民家、下车间、进田野、走马路、爬山路、转水路……7月15日上午,“记者在扶贫一线”工作交流座谈会在长沙召开。来自湖南省直新闻单位和央媒驻湘机构的20名参与活动的编辑记者齐聚一堂,总结和交流集中下沉阶段的工作,并对宣传思想工作建言献策。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等相关领导出席并讲话。

据悉,此次“记者在扶贫一线”活动是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和省记协做出的重要部署——从省直新闻单位和央媒驻湘机构选派20名编辑记者下沉到20个贫困县,开展为期9个月的新闻扶贫,协助当地做好扶贫攻坚相关报道工作。活动将持续至今年年底,其中前三个月为集中下沉阶段。目前,下沉阶段已经结束。

记者在扶贫一线

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白田田在座谈会上发言

“3个月的蹲点扶贫,让我们有机会‘漫无目的’地去看、去听、去感受,了解会更加真切,也是最能体现‘眼力’和‘脚力’之处。”来自新华社湖南分社的记者白田田用“见真事”、“听真话”、“交真情”、“获真知”这四个关键词,总结了他三个月以来,在怀化溆浦县跟着基层扶贫干部一起走访贫困户、调研脱贫攻坚真实状况的过程,“记者大多数时候是时代变化的旁观者,但在中国脱贫攻坚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有幸参与,感到心潮澎湃”。

“做一个好记者没有捷径,必须去最艰苦的地方,才能获得最鲜活最生动最真实的素材,写最真实的扶贫。”湖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记者朱玉文表示,在永顺县的3个月,他走访了23个乡镇中的21个,车开不上的地方,就徒步几个小时,翻山越岭赶到村民家中实地走访,合计发稿近30篇。其中,由他挖掘的典型人物报道——扶贫巾帼三部曲之一的《张振娟: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讲述了一位广东姑娘嫁到永顺最偏远的郎溪乡从事乡村教师工作,默默奉献近10年的故事,广受读者好评。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湖南工人报社记者黄雅群十分感慨地表示,记者既是“精准扶贫”的见证者,也是记录者。为了采写更多让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稿,黄雅群跟随扶贫工作队走进农户家中采访,全方位了解扶贫过程,记录下群众真实的生活状态。其中,由她采写的《有好政策,我们村就没一个闲人》稿件,走进了通道县县委书记印宇鹰对口帮扶的琵琶村的5户贫困户家中,记录了贫困户与该村的脱贫之路,让人们感受到村民在生活与风貌上,由最初的“毫无头绪”到现在“忙碌充实”的变化。

“感谢这次活动,让我有机会去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个愿望。”会上,今日女报社首席记者谭里和动情地分享道。今年4月,“记者在扶贫一线”活动启动后,谭里和请缨前往新宁县。在近三个月里,他的足迹遍布了该县十多个乡镇,撰写了多篇新闻报道,其中他挖掘报道的扶贫人物故事——黄龙镇石泥村患癌女村支书易晓金写下“生死自负报告”继续扶贫的事迹,展示了基层干部舍身忘我的为民情怀,产生了较大影响,省市县各级妇联纷纷前往看望慰问。

还有来自红网、新湘评论、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湖南经视频道、湖南广播电视台、湖南公共频道、湖南都市频道、湖南教育电视台等媒体的编辑记者也都积极参与到扶贫行动中,见证脱贫攻坚历史进程,深入挖掘不同层面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全面、立体、生动讲好脱贫攻坚故事。

除了扶贫人物故事外,来自湖南日报怀化分社的记者赵志高对麻阳县产业扶贫典型经验做了专题推介,湖南广播电视台记者对保靖县“黄金茶”、桑植县白茶和新化县的文化旅游进行了重点宣传,潇湘晨报记者文鑫积极对接电商销售蜂蜜产品,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在做好新闻报道的同时,也有不少派驻编辑记者倾注真情,力所能及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工作。比如,今日女报首席记者谭里和在新宁山区蹲点期间了解到因病致贫、留守儿童等情况,他主动组织了长沙医学专家前往新宁进行义诊,并募集5万元资助新宁县72户建档立卡家庭的残疾孩子;新湘评论杂志社在隆回县开展“公益同行·爱心助学”活动,向学校和贫困生赠送图书和学习用品,并资助残疾学生慰问金。

据悉,在三个月的下沉期间,20位派驻记者深入走访了20个贫困县的241个乡(镇)、620个村(社区),在省级以上媒体共刊发报道373篇(条),其中央媒上稿27篇(条),为脱贫攻坚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记者在扶贫一线 不忘初心 今日女报/凤网 周纯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