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军马的儿子请缨上一线修南疆铁路 3个月后不幸牺牲

2018-08-01 阅读数 150670

文、图:今日女报/凤网首席记者 李立 记者 周纯梓

盛夏的陵园,靠湖边的亭中有老人唱起花鼓戏,凉风拂过,松柏轻摇。7月24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南县妇联、南县民政局、南县铁道兵联谊会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找到了三位南县籍烈士杜三元、彭正庚、刘谷生的家属。

南疆铁路湘籍铁道兵烈士寻亲 为铁道兵烈士寻亲 建军91周年 铁道兵建军70周年

烈士杜三元母亲的回忆——

喂军马的儿子要求上一线

时隔40多年,和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聊起儿子杜三元牺牲的往事,87岁的许少云红了眼眶。

“前些年讲起哥哥她就哭,这些年才好点儿。”杜三元的弟弟杜青云告诉记者,2017年6月底,90岁的老父亲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牺牲的三哥。

“(牺牲)前几个月还回家探过亲。”许少云对儿子的记忆依旧停留在探亲的一刻。她说,杜三元从小就勤快听话,去当兵之前,是家里的顶梁柱。

1976年,23岁的杜三元曾回家探亲。回家的日子里,父母帮他介绍了一个对象。见面聊天,姑娘问起杜三元在部队里的工作和生活。当时部队里汽车并不普及,在新疆很多地方出行,还要靠军马。杜三元就是在营部喂军马。

本以为军人都是铁血钢枪,杜三元的工作显然让姑娘有些失望。杜三元也看出了姑娘的心思,于是,结束探亲假后回到部队,他找到营长,主动要求调离相对较为轻松的饲养员岗位,到一线工作。就这样,他被调往工地,当装渣机驾驶员。

一线的工作到底什么样?杜三元的家人不得而知,但曾参与南疆铁路修建工程的原铁道兵第二指挥部副司令员顾秀却再清楚不过。

顾秀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高温的炙烤,让当年每一名在戈壁滩上施工的战士每天要喝下十多公升的水,但大伙儿还是觉得不解渴,汗珠儿从额头淌下还到不了鼻尖,就被烤干了。

即便没了烈日直射,战士们也要经历“在烟囱里施工”的考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一师机械施工公司原总工程师徐立汉曾见证和参与了包括南疆铁路在内的新疆许多交通工程建设。在新疆建铁路,铁道兵战士们先得在这里开出一条“大拉沟”——这条深17米、长1000米的深沟,是前100公里施工的重点工程。所以,战士们要在戈壁滩上凿出若干个深井,装上炸药放炮松动后,再用机械施工。

徐立汉回忆,当年凿井的过程异常艰难,每个炮洞要凿十几米深,直径却只有一米,“人在里面施工就像钻在大烟囱里,又闷又热,经常有人昏倒在深井中”。

“一个烈日当空的中午,十二班的同志正在开挖16号竖井,突然一股热浪扑来,灌进井里,熏烤得战士们头昏眼花,浑身冒汗,连气都喘不过来。新战士尹福安干着干着,人就昏倒了。班长胡林生抢着下井去接替尹福安,可是没干多久,也昏倒在井里。战士们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下去5名同志都因忍受不了炎热而晕倒。”在回忆录《历程回望》中,顾秀记述下这个悲壮的故事。

然而,铁道兵们扛得住艰难困苦,却抗不过命运的无情。3个月后,杜三元在一场隧道塌方事故中牺牲了。

许少云至今记得,1976年,家里来了稀客——部队的“一个领导和一个战士”,带回了儿子的遗物——两个箱子和一些衣服,“新疆那么远,就算知道葬在哪里,我们也去不了”。

“这些年,家人一直不知道哥哥归葬何处。”杜青云说,直到如今交通发达,家人才想着要了解清楚哥哥安息的地方,想在近期过去看看,“当面去陵园看一眼,不仅是父亲的遗愿,也是我们全家人一直以来的心愿”。

烈士牺牲后,国家每月会给烈士家属抚恤金。但当时在河口乡水电站工作的杜三元的父亲始终不肯去领儿子的抚恤金。“他说国家现在还困难,我每个月也有工资,不给国家添麻烦。”许少云说。

杜三元牺牲5年后,父母亲手帮18岁的弟弟杜青云戴上大红花,送上了公社的运兵车。

专栏:南疆铁路湘籍铁道兵烈士寻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