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当局长 奔驰地里跑:今日女报记者的法国乡村新发现

2017-09-27 阅读数 167054

湖南农创 法国考察

今日女报记者跟随湖南农创团队前往法国,发现不一样的乡村智慧。

文、图: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立 通讯员 何涛 周升 阎无为

法国,在很多中国人的感觉中,一直和浪漫、文艺、时尚等词语分不开。但如果法国留给你的印象,只是香榭丽舍大道上的LV旗舰店等一系列奢侈品圣地,或是卢浮宫里被摩肩接踵的游人包围着的蒙娜丽莎在尴尬地微笑,即使还有普罗旺斯薰衣草田里迷离梦幻的紫色……这些,都还不足以反映这个面积约为中国十分之一的欧洲大国的全貌。

近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随湖南农创团队一行,来到法国考察乡村建设和农业发展。在广袤的田野中,在平静的乡村里,记者感受到了一个游客视野之外的法国,更了解到法国农民有趣的生活日常——农业局长上午接待外宾下午回家种地;在田野里撒欢儿忙碌的“兰博基尼”和“奔驰”;还有“不务正业”,热衷给村民制造新能源的农场主……这一切,不仅仅有新鲜的意味,也让记者对我国和湖南的乡村建设有了新的认知和思考。

农业局:局长是农民,农会常罢工

法国上加龙省农业局局长帕拉尔上午接待完了外宾,下午就急火火地赶回农场忙活去了。他所在的农业局还有着看上去就很厉害的门禁系统,随时防着“任性”的农场主前来罢工和抗议——没辙呀,除了“浪漫优雅”,法国人也是当仁不让的“热情奔放”。

湖南农创 法国考察

上加龙省农业局局长帕拉尔(左三)和总经理查理·塔匹(左二)热情接待了农创团队。帕拉尔是个地道的农民,处理行政事务的同时,他也要打理自家农场。

9月5日,高速列车(TGV)正以每小时180公里的速度往西南飞奔,窗外的景色如同一幅移动的画卷:莫奈和梵高笔下激情四溢的向日葵,塞尚笔下湛蓝明亮的高地,西斯莱和毕沙罗笔下令人眼花缭乱的橄榄树和葡萄藤,以及披着彩虹的山峦、农舍、田庄……

列车前方,是法国南部比利牛斯大区(Midi-Pyrénées)上加龙省(Haute-Garonne)省会——法国第三大城市图卢兹(Toulouse)。跟湖南一样,上加龙省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它是法国第一大软小麦种植区、第二大向日葵种植区。

在图卢兹迎接我们的,是上加龙省农业局(Chambred’agriculturedelaHaute-Garonne)局长帕拉尔(Parayre)。

穿着随意朴实的蓝色T恤和黑色裤子的帕拉尔亲切随和,礼貌地问候之后,他开口第一句话,就让记者有些吃惊:“我是一个农民。”

正当记者怀疑翻译是否译错了局长的意思时,帕拉尔随后向记者解释了农业局的渊源。法国目前共有13个大区农业局,农业局的局长都是从农民之中普选出来,而农业局其他的工作人员则是公务员。比如,和局长一起接待我们的农业局总经理查理·塔匹(CharlesTapie)则是公职人员。

塔匹告诉记者,农业局既承担政府农业智库的功能,为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咨询,也服务农民,组织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帮助农民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同时还做一些农业环保类的公益项目,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局长帕拉尔说,他每周会固定安排一些时间来处理农业局的行政事务,其余时间仍需返家打理农务,“一会儿接待完你们,我还要回到自己的农场里去”。

在农业局参观时,两道显得很高科技的门禁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一个农业局,为何要弄这么严格的安保措施?

听到记者这个问题,塔匹笑着回答,法国人在罢工和抗议方面,不但拥有悠久的历史,还有着“优良的传统”。作为农业强国的法国,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很高,所以法国的农场主都很“任性”,稍有不满就闹情绪,农会组织罢工什么的简直是家常便饭。

前几年,里昂的农场主开上他们的拖拉机往高速公路中间一横,堵住了南来北往的车辆。这不还算完,他们还卸掉拖拉机的轮子,玩起了拼字游戏。同样是在里昂,也有不心疼牛奶的,许多农场主往大街上倒牛奶。还有比堵路更让人堵心的——为抗议猪肉价格下降,法国南部阿让市的农场主竟然把一群活猪运进了超市,小猪在超市跑来跑去玩得不亦乐乎……塔匹说,安上两道门禁,就是为了防止农会组织农民前来罢工闹事。

欧盟和法国针对农业的补贴政策较多,每一种贴息贷款和补贴都制定了很具体的前提条件。但近几年,成本的上升和补贴的减少,让农民们的日子没有以前那么好过了。事实上,塔匹坦言,如果没有补贴,法国农业将无法生存。

湖南农创 法国考察

孙君(右六)向上加龙省农业局代表赠送了乡建专著英文版。

 

创新农业展:超跑也爱“乡村重金属”

始于上世纪末的法国农业创新展览十分接地气的在田间地头开办,作为第一个前来参加展会的中国团队,记者和小伙伴们除了见到种类繁多的农业机械在田间大秀“武艺”,还看到一向傲娇的兰博基尼和奔驰等豪车品牌打造的乡村味十足的各式农业机械在土地里撒着欢儿。

作为著名的跑车品牌,兰博基尼为中国消费者所熟知,但你可能不知道,“兰博基尼”最初是著名的拖拉机制造商,而且现在都还在制造拖拉机。9月6日,在图卢兹举办的法国创新农业展(Innov-Agri)上,记者就见到了这台无比“拉风”的拖拉机。

塔匹告诉记者,法国农业创新展始于二十世纪末,现在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在田间地头开办的农业展,而我们,是第一个前来参加这个展会的中国团队。

大片的田野一望无垠,绝大多数都已收获完毕,其间保留着部分作物——为了展会上展示大型农业收割机械的需要;还有些小块土地栽种着大豆、向日葵、高粱、玉米等作物——这是种子公司为了展示他们的种子实效而提前种下的。前来观展的人们川流不息,各种各样的农业机械正在展会的85公顷田间“秀武艺”。

湖南农创 法国考察

这片高粱地是为了举办展会而提前种下的。

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这些创新展上的“乡村重金属”——各种农业机械。拖拉机、耕整地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畜牧机械、灌溉机械……琳琅满目的各式农机有着鲜艳的色彩、威风的造型、先进的性能,充满工业美感与现代设计感,甚至有“兰博基尼”、“奔驰”等诸多著名汽车品牌旗下的农业机械参展,不时还有观展的农民爬上高大威猛的农机,试驾体验新性能。

湖南农创 法国考察

展会上最抢眼的是这些乡村“重金属”——色彩缤纷、造型各异的各式农业机械。兰博基尼、奔驰等豪车品牌也纷纷来凑热闹。

农业创新展主办方法国农业杂志社(FranceAgricole)商务经理佛尔告诉记者,创新是这个农业展会最大的特点,“我们要求企业展品具有创新概念,要对未来三年的农业形势进行预判”。

创新的灵魂确实在展会中无处不在。记者在德国农业机械制造公司CLAAS(科乐收)展位上,看到一款“主动感知施肥机”,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机器可装载在拖拉机上,由高效敏感的传感器检测叶片上的氮肥含量,实现精确自动调整施肥,而且机器还具备红外线探测功能,能够昼夜工作。

为此,考察团代表、湖南农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麟对欧洲农业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感慨连连:“测量土壤肥力连取土都不需要,这种农业‘黑科技’不得了!”

湖南农创 法国考察

展会上,CLAAS(科乐收)展出了一款主动感知施肥机,先进的农业“黑科技”让农创团队感慨连连。

作为展会承办方的图卢兹农业中学校长葵黎艾克女士(C.QUILLIEC)告诉记者,这次展会共有200个参展商、400多个涉农品牌参展,除了农机、科技、种子、肥料、土壤技术等方面的展示,展会上还有涉农服务类产品,如金融、保险、咨询等。

湖南农创 法国考察

孙君(左)和孙麟(右)在查看农业展上展出的蔬菜原种。

甚至,记者还看到有参展商开发了农业主题游戏,吸引了一众孩子的注意。孩子们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聚精会神地操作着屏幕上虚拟的农业机械,收割“麦子”并运回“仓库”。塔匹告诉记者,法国和中国一样,也面临农业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而从娃娃抓起,从游戏和兴趣入手,这也是他们希望能够吸引年轻人回到农业的方法之一。

 

鱼菜共生:无塘能养鱼,无土能种菜

法国专家研究“鱼菜共生”,的确十分环保科学;但实际上,这个看起来“高大上”的体系对于中国人而言并不陌生——乡村田间,作物长势欣欣向荣,鸭子嘎嘎叫着游泳捉虫,水田里的鱼儿时不时掀起带着泡沫的水花……早在1500年前的农耕技术中,中国就有了“鱼菜共生”存在的痕迹。

曾几何时,“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这首歌唱的是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但如今,在高度依赖农药和化学肥料的现代农耕中,泥鳅早已难觅踪迹,农产品安全也成为现代人的餐桌隐忧。

而在法国,记者看到了阿克尔拉(ACRA)鱼菜共生试验基地的鱼菜共生系统,或许能够成为新型农业的一种途径。

阿克尔拉(ACRA)鱼菜共生试验基地是一个1000平方米的大棚,大棚内一侧是一排鱼池,鱼池接出的水管连着26个培育床,培育床中种着包括草莓、西红柿、香菜、黄瓜在内的多种蔬菜水果,植物的传粉受精则通过蜂箱里的蜜蜂完成。

湖南农创 法国考察

面积1000平方米的阿克尔拉(ACRA)鱼菜共生试验基地。

基地负责人是来自荷兰的花卉种植专家弗兰克·莫维斯(Franc Meuwese)和他的妻子——化学工程师提希雅·莫维斯(Titia Meuwese)。

莫维斯先生告诉我们,“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能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莫维斯先生还说,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中,随着鱼的排泄物积累,水体的氨和氮增加,毒性逐步增大。而在他们的鱼菜共生系统中,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培育床上,且培育床使用的并不是土壤,而是火山砾石。火山砾石中充满细菌,甚至还有蚯蚓,细菌和蚯蚓能将水中的氨和氮分解成硝酸盐,硝酸盐可以直接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经过这一生物化学过程,过滤了氨和氮的水则用管道返送回鱼池继续养鱼。

湖南农创 法国考察

基地里,一边是养鱼箱,一边是种植蔬菜的培养床,大家协同共生,继而达到生态平衡。

在莫维斯夫妇看来,鱼菜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更是有效解决农业生态危机的最有效方法。

在记者的请求下,莫维斯先生从鱼池中捞起了一尾活蹦乱跳的鱼。他告诉记者,这些是法国人爱吃的白鳞鲈鱼,如果在中国或者是湖南,也可以采用别的鱼种。

湖南农创 法国考察

莫维斯先生(左)为农创团队展示鱼菜共生系统里养殖的白鳞鲈鱼。

考察团成员、著名乡建专家、北京绿十字创始人孙君告诉记者,“鱼菜共生”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早在我国1500年前的古代农耕技术中,就有“鱼菜共生”存在的痕迹,“我们小时候在农村,在水稻田的沟里或水边的草丛中,经常可以捉到自然生长的鲫鱼、小鲤鱼、泥鳅、鳝鱼……这就是‘鱼菜共生’最朴素原始的雏形。”

那么,鱼菜共生系统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孙君说,鱼菜共生能大大降低饲料成本和环境污染,因为鱼的排泄物及饲料残渣是植物生长的最好养料,而植栽的根系与细菌又能净化水质,所以不再需要大量施肥,也不再需要鱼药,“这样种植出来的蔬菜必定不含农药,因为只要有农药,鱼就无法存活”。

孙君还告诉记者,我国古代的水稻养鱼技术,可以说是全世界“鱼菜共生”的起源。“对于现代鱼菜共生系统的研究,国内也有不少成果,但是我们并没有像西方这样,将鱼菜共生系统注入现代化的科技和管理理念,再辅以强大的商业推广。同时,这套系统所需要的高成本和维护费用,也成为国内推广的瓶颈。”

莫维斯也坦言,鱼菜共生系统设备的先期投入和后期维护成本较高,这导致养出来的鱼、种出来的菜免不了价格较高。

在孙麟看来,鱼菜共生系统可以作为中国乡村建设的长远农业项目和高端体系来考虑,除了在缺水地区的乡村中建立试点之外,也可以考虑以其“绿色、有机、安全”的概念,为有需求的城市用户打造高端农产品。

湖南农创 法国考察

孙麟(左)与孙君(右)在交流“鱼菜共生”的相关理念。

 

环保农场:法国农民的大理想

农场主库阿克用1407块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给自己的农场提供能源;尽管利润有限,但他仍热情满满的用牛粪、牛奶、秸秆等农业废料生产生物甲烷,然后输送到附近村庄,供3500户人家使用——如今,他还瞄上了汽车,想着法儿要让生物甲烷成为相比汽油更环保清洁的新能源。

湖南农创 法国考察

农场主库阿克(左)向农创团队介绍农场的生物甲烷生产。

环保、绿色、有机的农业理念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都受到高度重视。农业局长帕拉尔告诉记者,虽然法国农业已经高度机械化、现代化,但如今,法国政府也在鼓励农户回到小农时代——采用机械除草、物理除、施生态肥等更为绿色环保有机的种植方式,政府也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和检测体系来保证蔬菜生产的安全性。

法国有机农业发展推广局(Agence Bio)的数据显示,2016年,法国人花了70亿欧元采购有机食品,这个数据相当惊人。调查还显示,73%的法国人希望市面上提供更多有机食品,还有高达九成的家长希望小学生的午餐中纳入更多有机食物。

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理念,在记者所探访的巴黎郊区的阿尔希农场(Fermed’Arcy)也体现得非常明显——除了传统的养殖种植,农场主莫里兹·库阿克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新型生态能源的发展上。

见到来自中国的记者和考察团一行,高大瘦削的农场主库阿克显得十分高兴。他告诉记者,农场的能源主要来自于养殖场屋顶上的1407块太阳能电池板——而这些电池板,全部都是“中国制造”。

湖南农创 法国考察

农场的养殖场屋顶上,有来自中国制造的1407块太阳能电池板。

库阿克从祖上继承了这座农场,350公顷的地,种植粮食和牧草,还养着500多头牛,但目前整个农场只有7名工作人员。7个人就能把如此大的农场打理得井井有条,法国农业的现代化程度可见一斑。

湖南农创 法国考察

库阿克的农场里饲养了500多头牛,却只雇佣了7名工人——现代化农业技术发挥了巨大作用。

除传统农业以外,阿尔希农场最大的亮点,在于他们利用牛粪、牛奶、加工废弃物、杆秸等农业废料生产生物甲烷。库阿克说,他们生产出来的生物甲烷纯度很高,目前正通过GRDF(法国配气公司)运输网络直接输送到附近的村庄,供3500户人家使用。接下来,农场所生产的生物甲烷还将应用于汽车。

与阿尔希农场的种植和养殖相比,生物甲烷目前的利润非常有限,但几年来,库阿克一直乐此不疲,而且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作为新一代的法国农民,库阿克说,除了传承祖辈的事业,农民应该为这个世界作出更多贡献,比如清洁的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在法国里昂第一大学担任国际贸易讲师的晏樱女士已经在法国生活多年,是此行的翻译。晏樱告诉我们,法国的农村,一类是阿尔希农场这样的农业型农村,那里居住着真正的农民,实现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另一类是“别墅”型乡村,这是城市里的人们在乡村营造的第二个家,“在许多法国人心目中,所谓的成功,就是有能力在乡村置办一个‘别墅’,能够为家庭成员在美丽的天地中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在巴黎近郊,记者也看到了几个安宁而干净的“别墅”型乡村。村子和房子虽然不太大,但皆十分精致,几乎每栋房子前面的庭院都被主人打理得美轮美奂,庭院中绿草如茵、鲜花盛开、三五桌椅……可以想象,当夕阳西下,与家人其乐融融地在庭院里吃顿晚餐,多么惬意舒服的时光!

晏樱说,法国人崇尚小而美的乡村,普遍反对没有个性的城镇化与城市化政策改造项目,这就使得每一个小乡村都有了自己的特色内容,既保持了乡村的个性化,又保留了法兰西民族的多样性。同时,法国人也不用担心因为乡村太小、没有配套的商业设施而影响生活,家乐福、欧尚等连锁超市覆盖全法国,任何一个农村的居民只要开车半小时,保准能找到一个购买各种生活必需品的地点。这样,在享受现代化生活便利的同时,又守住了自己想要的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生活方式。

湖南农创 法国考察

法国乡村风光。

■观点>>

洋为中用的启示与经验

快速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多重冲击下,中国乡村普遍遭遇了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流失,以及由此带来的乡村社会、文化风俗瓦解等危机。习近平总书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正是源于此。

在考察团成员、北京绿十字主任孙晓阳看来,中国的乡村问题并非孤立现象,“法国的城市化进程起步相对较晚,且较独特地经历了一段集中、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这一点与中国有相似之处。中国与法国一样,既是农业大国,也是文化大国,两国乡村的文化性都十分突出。在1980年代,法国也遭遇过中国目前正在遭遇的土壤与环境问题”。

孙晓阳说,法国是一个有着相对集权中央政府传统的国家,自上而下的政府干预在乡村复兴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很多发达国家也曾经经历了乡村从危机走向复兴的过程,我相信这次在法国考察的经验,可以为我们的乡村建设提供极有价值的参照”。

  湖南农创 法国考察 乡村相见 今日女报/凤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