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坚守传染病房34年 用100元救回一条人命

2016-11-29 阅读数 254498

湖南省胸科医院耐药专科主任杨坤云 治疗肺结核34年

一代才女林徽因、萧红,钢琴作曲家肖邦,甚至《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这些惊才绝艳的人物都曾败在被俗称为“痨病”的肺结核手下。尽管如今医学昌明,肺结核在规范治疗后的治愈率已超过85%,但因传染性极强,容易“一人得病,全家感染”;尤其是有些人因为用药不规律,而转变成耐药结核病人。

有人远离,就有人靠近。在湖南长沙,有一个女人就用34年的努力和坚守,在湖南由“结核大省”转为全国有名的“结防强省”的过程中贡献力量。如今的她正致力于研究治疗耐药、耐多药结核病,被称为“湖南省耐药结核病防治第一人”。

同时,她是为母亲执著学医的好女儿,也是执意要把家搬到医院对面的别人眼中的“坏妈妈”;她是盼着患者早日出院,却拽着病人不走的“怪医生”,也是用“100元”治好了贫困患者结核病的“传奇人物”……这个有故事的女人,就是湖南省胸科医院耐药专科主任杨坤云。

选择|不想学医的她,坚守传染病房34年

蓝帽子、防护口罩、白大褂……11月25日,湖南省胸科医院结核病房旁边,在“清洁区”穿戴好一切“装备”后,杨坤云快步走进病房,为结核病区的病人查房复诊。

与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想象中的传染病病房不同——这里干净整洁,医生护士并没有配备厚重的防护服,只有一件最普通的白大褂和一副N95口罩;病房没有被完全“隔离”,南北通透。

“结核病患者都很敏感,特别害怕被人歧视,所以在这里,我们医务人员只能加强自身防护意识,而不能让患者被‘特殊对待’。”杨坤云告诉记者,医病先医心,尤其对于大多数传染病患者,他们因病致贫,有的甚至家离子散遭抛弃,更是需要重新激起他们对生的信心。

对杨坤云来说,她自己也曾没有信心:“一开始,我并没有想过当医生,更别说有信心帮人治病。”

1959年,杨坤云出生在邵阳一个并不愁吃穿的家庭,父母都有稳定的工作收入。文静胆小的她从不敢接触病残,但在母亲的一场重病后,杨坤云为家人“弃文从医”。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杨坤云1982年从湘雅医学院毕业时,被分配到大家都不敢前往的地方——邵阳市人民医院儿童结核病房。没想到,这一分配,就让她与结核病斗争了近半辈子。

1992年,杨坤云因工作调动来到了湖南省结核病防治所,也就是如今的湖南省胸科医院。这一调动,让她对结核病的概念与现状更加清晰。

结核病,这种被称为“白色瘟疫”的古老传染病,在世界广泛流行,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结核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三。每年因结核病死亡3.8万人,远高出其它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死亡人数。

“既然来了,就不能走了。”面对结核危害,杨坤云选择了抗衡。

 

湖南省胸科医院耐药专科主任杨坤云 治疗肺结核34年

改变|挑战“超级细菌”,成立湖南首个耐药专科

在很多医院,传染科被称作医生护士的“过渡区”。有些医务人员害怕被病人传染,一旦找到机会,他们就会选择离开。曾经有段时间,杨坤云所在的结核病房只有3名医生和7名护士。

医务人员有减无增,来院治疗的结核病人却越来越多。杨坤云回忆,随着省胸科医院的发展,全省结核病患者直接来院就诊者急剧增加。

让杨坤云印象深刻的是一名18岁的高考学生王萍萍(化名)。2004年,正在为高考奋战的王萍萍突然出现身体不适,咳嗽、咯血。眼见她的身体日益消瘦,却不论用哪种药进行治疗,病情都不见好转,杨坤云感到非常沮丧。她叫来科室的另外两名医生,每天蹲在办公室研究病例,与国内外专家交流,终于“认识”到这是种“超级细菌”——耐多药结核。通常,人们把对几乎所有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统称为超级细菌。

结核病并不新鲜,但它的新变化却让人感到陌生而惶恐。

“结核病是有名的‘穷人病’,治疗时间长、花费大,让一些承担不起的患者不得不断续用药,而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身体逐渐产生了耐药而成为耐多药结核病,变为结核领域的‘不治之症’。”杨坤云说,湖南每年发现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2万例,耐药结核约占10%左右,即每年发现耐药结核患者约2000例。而且,现有治疗结核病的药物对耐多药结核病都没有更多的选择。

于是,尽管只有3名医生,杨坤云还是在湖南省胸科医院坚持成立了省内首个耐药专科,向耐多药结核发起挑战。

感动|“100元”救病人一条命

100元,对有些人来说,只够吃一顿饭,但在湖南省胸科医院的住院患者吴大成(化名)眼里,100元却换回了他的生命。

“医生,求求你们救救我!”2014年3月24日,凌晨1时。湖南省胸科医院耐药专科值班室接到一个来自常德的求救电话——49岁的吴大成因反复咯血,被当地疾控部门初步诊断为结核病。但家庭困难的他并没有去医院治疗,直到这一晚大出血。

“我全身家当只有100块钱,路费都不够,但我已经咳了快半盆血了!”听到这,杨坤云请示领导,当机立断派出救护车到常德将吴大成接到医院。

经诊断,吴大成属“耐多药肺结核病”。杨坤云算了笔账——尽管湖南省对新农合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实施了大病救助的惠民政策,患者只需交4500元,就能够享受治疗费达1.5万元的规范住院治疗。可对于只有100元的吴大成而言,这样的医疗费用无疑是“天文数字”。

考虑到病情严重,杨坤云向医院领导申请从“医院职工互助基金”里为吴大成提供爱心救助,承担其治疗费用,“钱再不够,我就自己贴。”最终,经过治疗,吴大成咯血止住了,肺部病也有好转。离开医院时,不善言表的吴大成特意找到杨坤云,塞给她一封手写的感谢信:“杨主任,是你让我感觉到活着比什么都好!谢谢!”

爱心|她是数十名患病大学生的“杨妈妈”

咳嗽、咯血,骨瘦如柴。染结核10年时间,20岁的大学生婧婧(化名)最终在父亲的签字下,“被选择”了放弃治疗。

最后一次从婧婧的病房走出来,杨坤云心里特别难受。怀化姑娘婧婧是杨坤云一直照顾的患者,也是会跟她“聊梦想”的“好朋友”。学习成绩优异的她,用一笔奖学金换来了治疗机会,然而,支撑不起昂贵药物的父亲,还是选择了带她回家。

“回家,就意味着等待死亡。”作为耐多药结核患者,婧婧的情况显然不那么乐观。但杨坤云知道,与大多数选择放弃治疗的患者一样,缺钱是拒绝重生的唯一理由。

既要救回这条鲜活的生命,又不可直接谈钱伤人自尊,杨坤云决定用一个善意的谎言帮助这个优秀的大学生:“你快回医院吧!特别幸运,你符合‘耐多药大病救助项目’的救助要求,免费治病!”实际上,这笔医疗费用是由杨坤云自己出了。

或是半信半疑,或是还有其他顾虑,接到杨坤云电话后,婧婧并没有马上回医院接受治疗。而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杨坤云每天都给婧婧家人打电话,催着她回到长沙。

婧婧说:“本已放弃生命,却被杨妈妈的精神感动了。”在杨坤云两年时间的反复“叮嘱”下,婧婧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终于能像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找工作。

和婧婧一样,被杨坤云“催”着治病的年轻患者还有数十名,他们在成功治好结核病后,在全国各地为不同的行业奉献力量。而杨坤云成了这数十名患者共同的“杨妈妈”:“我很怕伤害到这些孩子的自尊,所以即便是自费帮助他们,也会骗他们这是国家的免费医疗政策,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和工作,以后回馈社会。”

敬业|她把家搬到医院对面

“治好一个病人,就挽救一个家庭。”在采访过程中,杨坤云反复跟记者说了这么一句话。在她与结核病人“亲密”接触的34年时间,她总能发现,高传染的结核细菌总不容易放过每一个家庭成员,“一个人得结核,一家人可能面临感染。”

杨坤云说:“很多时候,一个患者刚好,没多久,家人就被确诊送医院了。全家人都患上结核病,再幸福美满的家庭离贫困潦倒也就不远了。”原来,虽然结核病患者的基础用药可以按国家政策实现免费,但一些辅助用药(如护肝药物)还需要自费,具体费用要根据病情而定。

杨坤云希望改变这样的无奈。为了“盯”好每一个接手的结核病人,杨坤云曾24小时住在医院,时刻看着那些不按时吃药的“顽固分子”。

然而,每天都接触传染病,真的不担心被传染吗?杨坤云点点头:“谁不害怕呢?身边曾有多少同事被传染患病,但作为接受结核细菌‘挑战’的医生,责任一定大过恐惧。”

或是被这样的敬业精神所感动,杨坤云的耐药专科从最初的3名医生发展到如今有7名医生。在采访即将结束时,杨坤云指着医院对面的房子告诉记者:“看,我现在不用住医院,我家就在对面!”原来,为了更快地抵达医院抢救患者,杨坤云把家从长沙河东搬到河西,离医院住院部只隔着一条马路。

  湖南省胸科医院耐药专科主任杨坤云 治疗肺结核34年 今日女报/凤网 记者 李诗韵 通讯员 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