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后人曾拒谈鉴湖女侠 外界误解了秋瑾与夫家的关系

2016-11-08 阅读数 221308

秋瑾 秋瑾后人

很多人都知道,长沙有一个很有名的百年医院,叫湘雅;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湘雅二医院里,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的孙媳妇周金定曾在此工作。如今,已经退休的周金定和女儿王学东就住在该院对面梓园路的职工宿舍里。相对于秋瑾的举世闻名,她们始终默默无闻。

11月8日,是秋瑾诞辰141周年。10月29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来到梓园路,看看秋瑾后人的生活怎么样,听听她们心中的秋瑾又是什么样子。

“小时候,父母很少说秋瑾是谁”

可能没有谁的家里会像这个家一样,摆放这么多跟秋瑾相关的东西。

10月29日,当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来到秋瑾的曾孙女王学东和其母亲周金定居住的房间时,正对大门的就是后人誊写的孙中山当年在秋瑾牺牲后题的“巾帼英雄”四个大字,客厅四周墙壁上还挂了很多秋瑾的诗词配画,而在南边高高的案几上,则摆放着秋瑾的两张黑白照片以及两瓶花。

“我现在有空就会抄写一些秋瑾的诗词。”86岁的周金定拿出手稿,让记者观看。

周金定是秋瑾和丈夫王廷钧的孙媳妇。周金定的丈夫叫王孝敏,是秋瑾儿子王沅德(又名重民)的儿子。48岁的王学东是王孝敏、周金定夫妇的独生女。

而让记者同样没想到的是,仅在几年前,这个家对于秋瑾的纪念还并不浓烈。周金定没有见过秋瑾,因为在公公王沅德10岁时,秋瑾就牺牲了。但王沅德人生的最后几年,却是跟王孝敏、周金定夫妇一起生活的。“我爸爸(指王沅德)在家里很少说话,情绪好像不高。”周金定回忆,“也很少公开对我们讲他的母亲秋瑾。”

1949年12月,因儿子王孝敏在衡阳铁路局工作,王沅德及夫人张玙和儿子王孝敏一起住在衡阳湘竹里铁路俱乐部旁。

在广铁(集团)公司长沙火车站工作的王学东告诉记者:“1951年,我爷爷(王沅德)主动将所有的田产与私宅上交人民政府处置,而在1941年,我爷爷还捐出148间王家大屋和部分土地给毛泽东创办新群学校,也就是如今的湘潭市二中。”

1953年3月,王孝敏与周金定结婚,周金定考入湖南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前身),王沅德夫妇一起从衡阳迁居至长沙市宝南街刘忠壮祠27号。当时,王沅德夫妇、王孝敏夫妇四人住楼上楼下两间木屋里。

“我们当时结婚只摆了两桌。”周金定说。

“王家在那以前是湘潭首富,又是秋瑾烈士后代,我母亲可能觉得当时的王家不错吧,谁知道嫁来后,才知道王家已不再那样风光。”王学东说,“我听姑姑们讲,以前的王家,吃饭时,男的在上屋里(指湘潭十四总)吃,女的在下屋里(指湘潭十八总)吃,得分开吃,因为家里人多嘛。而且,姑姑们都叫我父亲‘芸相公’,因为父亲又叫芸一。”

然而,1953年的王沅德没有了工作,便很想找些事做。

1954年9月,王沅德写信给周恩来总理,想找工作。1955年1月,周恩来总理复信了。很快,有两名干部来了解王沅德的家庭、生活、工作及个人特长等情况。得知王沅德擅长书法、作诗、填词,便安排他到湖南省政协文史馆当秘书,(档案记载)月工资30元,后涨到60元。当年3月15日领到第一份工资,王沅德到长沙凯旋门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

王沅德在文史馆最初是整理档案,后来开始撰写回忆生母秋瑾的文章。然而,1955年5月16日,他却因脑溢血不幸逝世。王沅德临危时,嘱咐家人将所存他母亲的遗照数帧并《秋女烈士遗稿》一本送到秋瑾同学王时泽家。后来,王时泽将之转送湖南省博物馆保存。王学东没想到的是:“在爷爷过世后还没有三年,我父亲就被错划成了右派,直到1979年平反。”因此,1958年,张玙带着丈夫王沅德的骨灰由长沙迁往武汉。当时,王学东的姑姑、王孝敏的姐姐王家梁就生活在那里,而且生活较稳定。

因此,王孝敏家中很难再看到秋瑾的相关物品。

“印象中,我的父母很少谈及曾祖母秋瑾。有一次,家中来了许多记者,说是要家人写或回忆秋瑾的事迹,当时,全家人都哑言,不知怎么写。妈妈手拿一张空白纸写了三行写不出,父亲也说写不出。他们扫兴而归。”王学东回忆。但王学东知道,爷爷王沅德肯定跟父亲聊过很多曾祖母的事情,“不然,父亲不会那样思念曾祖母”。王学东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早上,父亲王孝敏告诉她说:“我又梦见秋瑾奶奶回来了。”而且,“父亲平反后,把曾祖母秋瑾的照片摆放阳台纪念,下面再摆有一瓶菊花” 

 

外界误解,让她一度拒绝了解秋瑾

“我初中开始就有意识地关注秋瑾了,但我后来却对秋瑾的事并不热心。”王学东坦承,她以前从来不看跟秋瑾有关的任何电视、电影、书籍。曾经有一次,她组织单位先进员工去绍兴休养,同事建议她买一本秋瑾的书来看,她都拒绝了。

“因为很多电影、电视、书籍都把我们王家说得太不堪!”王学东说,这是特别让她难以释怀的事情,“甚至有人说,秋瑾牺牲后王家竟然放鞭炮,这也太不负责任了”。因此,王学东不仅自己不看,还特别希望自己的熟人也不要看。也因此,网上还有人说,秋瑾的光芒把王家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在王学东看来,秋瑾闹革命,确实与夫家有冲突,但王家也没有网上说的那么不堪。

秋瑾在秘密编制光复军期间,曾回到湘乡荷叶塘老家筹钱。根椐民国二十四年(1935)谭日峰作的《湘乡史地常识》中写道:“秋瑾这次从日本回国,向王黻臣(王廷钧的父亲)家索要白银2000两,办大通学堂,曾一度回神冲故里,和家人告别,声称脱离关系。”

在王学东看来,秋瑾是为了避免株连家族才有此举,而且,当时不少革命志士都这样做。

而在1907年秋瑾牺牲后,其遗骨由王廷钧以其子沅德名义,迁葬于湘潭之昭山。王学东说:“如果王家真的不承认这个湖南王家媳妇秋瑾,又怎么会迎回来安葬?要知道,当时替秋瑾收遗骸的都差点被法办,何况后来王家还让秋瑾夫妇合葬。”原来,秋瑾牺牲两年后,其夫王廷钧和公公王黻臣也相继离世,家中剩下的人老的老,少的少。安葬秋瑾,这对王沅德的母亲屈氏来说也殊为不易,她一个人还要照看时年10岁的孙子王沅德和6岁的孙女王灿芝。

“再后来,绍兴方面要迎秋瑾归葬西湖,王家也不赞同的呀。这还是在王时泽的劝说下,王家才同意。既然王家那么不喜欢秋瑾,又何必拦着不让迁走呢?”王学东说,“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亲情,无法割舍。”

“希望省里能成立秋瑾研究会”

“真正静下心来为秋瑾做些什么,却是在父亲去世后。”1981年,读初中的王学东开始关注秋瑾,那时,父亲王孝敏获得了别人给的一本研究秋瑾的刊物。随后,王孝敏捐献了一些秋瑾遗物。王学东提供给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一个落款为“长沙市文物处”的文物收集收据复印件,里面提到:收到王孝敏提供的包括秋瑾烈士诗集、照片共三件文物,时间为1982年8月4日。

1991年,王孝敏再次拜祭秋瑾墓时曾作《西湖新墓》,还曾在2004年清明节悼念秋瑾烈士就义97周年时撰写对联:日月无声哀烈士,江河咆哮斥元凶。

“我父亲总是很热心跟秋瑾相关的事情。每当父亲的新群中学(湘潭市二中前身)同学聚会,或者在长郡校友会上,父亲总是能即兴吟诗赞颂曾祖母秋瑾。他们同学中也有人撰写《秋瑾与湖南》等主题文章。烈士罗学赞的儿子、株洲市政协原副主席罗立洲也曾写《秋瑾与槐庭》。”王学东回忆。

2011年,正值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株洲市委、市政府把株洲的秋瑾故居修复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并于2012年7月15日正式动工。

“当时,株洲市宣传部领导还说,等故居开放时,请我父亲去看看。谁知,父亲却没能等到那一天。”王学东告诉记者,父亲王孝敏于2014年过世了。“父亲去世后,我也没有兄弟姐妹,再也没有人能站在前面。但如今社会上一直对王家有偏见,一些亲戚朋友和领导,甚至媒体,便劝我站出来,给历史一个真相,对后人有个交代,承担起对历史的责任。他们说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曾写过一篇跟秋瑾有关的文章,没想到点击率过了10万。”王学东还发现,由于对秋瑾烈士宣传太少,网上搜索到的信息甚至会错到秋瑾与丈夫王廷钧的相片混淆了,“这也让我感到加强对秋瑾的宣传的必要,更加有信心继续做好秋瑾精神的传承”。

2015年,株洲秋瑾故居开放后,王学东开始不遗余力收集秋瑾的资料,宣传秋瑾精神。她跟株洲和湘潭的秋瑾研究会联系紧密,在株洲故居管理部门协助下,她也多次陪同各部门、各系统人员前往株洲秋瑾故居参观,宣传曾祖母的革命事迹。

对于未来,王学东有三个希望:希望长沙烈士公园的烈士纪念塔里,能有秋瑾的名字或照片,毕竟秋瑾嫁到了湖南,并在湖南生活了约10年;希望省里能像株洲、湘潭那样有秋瑾研究会,形成长株潭三地联合研究宣传秋瑾革命事迹的局面;希望以后的电影能客观地反映王家。

“我其实很佩服曾祖母秋瑾。”王学东说,她能骑马射箭使剑,能写诗词作书画。1898年,谭嗣同变法遇难,其浏阳老家被查封,秋瑾冒着危险女扮男装,从槐庭骑马去浏阳看望嗣同夫人李闰,并将谭嗣同的诗词、信札和《仁学》孤本带往北京,交给谭嗣同的挚友梁启超,《仁学》才得以面世。

秋瑾后来经常穿男服,还买了一把倭刀,时时舞弄。她改名为“竞雄”,表示要与男子竞作英雄,又自号“鉴湖女侠”。“我更佩服她,当时参加了十个个社团,而且会因为一个信念,不惧抛头颅、洒热血。”

但王学东也觉得秋瑾“真苦”:“不说她砍头之刑苦,就连去世后,她也曾被迁葬过12次。我甚至想过,她其实就做我的曾祖母好了,我不要她做英雄。”

  秋瑾 秋瑾后人 今日女报/凤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