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善梅:回乡创业 她成为家乡人的致富希望

2015-03-02 阅读数 417529

人生事业的坐标,是由个人经历的X轴和社会需求认定的Y轴的交叉点圈定,因而形成一个坐标和一个事业点。而还一年,就到花甲之年的陈善梅,凭着坚强女人特有的拚劲,在这个坐标和事业点上创造着传奇。

炎炎八月,正是万物收获的季节,洞口县竹市家禽有限公司迎来了它的六周岁生日。

六个春夏秋冬,二千一百九十多个白天黑夜,对于公司董事长陈善梅来说,是一个很难忘却的记忆。公司的成长,如同哺育一个婴儿。需要多少个日夜的精心照顾,需要经历过无数的困难和险阻。这其中酸甜苦辣和个中艰辛,或许只有陈善梅自己才能深刻感悟。这个曾经在国营合作社干过经理。在社区当过主任的女人用科技的镢头,刨开了企业创新发展的泉眼。

翻开公司财务帐册,一连串数字映入眼帘:公司固定资产2200万元;公司每年存笼种鸡纯系基础群15000套、父母代种鸡群50000套、年生产父母代种鸡苗20万套以上、商品代鸡苗900多万羽;公司年存栏生猪3000多头,出栏4000多头;公司承包园艺场和周边土地2000多亩,改良和新栽蜜桔12000多株;从2010年起,公司每年纯利保持在600万元以上。

这些翔实可信的阿拉伯数字就是献给公司六周年庆典最好的贺礼!

(一)

时光追朔到2007年冬,南国的冬天没有下雪。

在广东惠州长途车站,提着大包小包的陈善梅随着涌济的人流,匆匆登上了回家过年的客车。车子在路上颠簸了二十多个小时,终于在天刚放亮时停在一个令她非常熟悉的小站上。走出车门,飘飘洒洒的雪花轻轻溅落在她身上,扑面而来的寒风也让她不禁打了几个冷颤。八年了,在惠州创业的八年中,陈善梅很久没有欣赏过家乡如此令人心旷神怡的雪景。她轻轻地呼吸着家乡的空气,心里陡然升起一种亲和、愉悦的感觉。

在同家人度过团圆愉快春节的第三天,陈善梅就踩着厚厚的积雪,来到她久别多年的竹市园艺场。

30多年前,因为曾经在这里当过知青,陈善梅的人生和事业就与这里的每一寸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就是在返城后的不少日子,她都要抽空来这里回忆和追寻逝去的青春。自打到惠州创业后,她就一直没有回场里看过。

在当地工友的指点下,陈善梅顺着小路,爬上她当年经常上山采摘茶叶的山坡上。放眼放去,昔日的场房已经坍塌,可能是无人检修,到处是残垣断壁、木料瓦砾。曾经辉煌一时的茶山全部改栽了柑桔树,一株株高矮不齐的柑桔树在白雪覆盖下,显得毫无生气。

据当地工友反映,自打实行经营承包制后,园艺场的土地全部分包到户。由于缺乏技术和信息,场里员工们想种什么或不种什么都是跟风跑,随风倒。有人说种茶树不赚钱,大家就一窝蜂毁了茶树种柑桔,等柑桔成林后,大年卖不起价,小年又不增产,不少场里员工看不到希望,都纷纷携家带口跑到外面打工谋生。成片成林的柑桔树因得不到改良和管理,已经全部退化和老化。

听着工友的介绍。陈善梅默不做声,临走时,她留给当地工友的只有一句话:这么好的土地不出效益,真可惜。

回到惠州,她匪夷所思地做出新的抉择,提出要回老家创业。

亲朋好友都感到疑惑,当地畜牧管理部门也出面挽留,特别是同她一道打天下的丈夫更是竭力反对:“洞口区域和交通优势都不及惠州,拿着辛苦挣来的钱放到哪儿去投资不怕打水漂?”

陈善梅却有自己的想法,洞口老家毕竟是她的根,叶落都要归根,何况是人。她还有一个更大的想法,就是要把竹市园艺场的土利用起来,搞农业综合开发。同时,她更坚信,只要自己先不被困难吓倒,再闭塞再贫穷的地方干事业也会风生水起。

2008年春,老实厚道的丈夫终究拗不过天生要强的妻子,在卖掉了在惠州辛苦创建的养猪场和饲料厂后,夫妻俩怀揣着创业挣来的1000多万元资金,返回家乡洞口创业。

这一年,正是洞口县鸡市最为低迷的一年,不仅鸡的价格持续低落,而且养殖成本与销售价格出现反差.导致全县不少养鸡大户陷入经营困境。这一年,县内大多养鸡大户被迫放弃养鸡。

最美丽的风景,往往是在险绝之外,陈善梅正因为看到跌入低谷的鸡市,所以她把发展的目光盯在种鸡孵化这个行当上。她相信,黑暗过去就会看到光明。

在忙碌了选址、土地承包、鸡舍建设、定鸡育苗、安装配套设施等一系列筹建工作后,2008年8月,占地165亩的竹市家禽有限公司终于在竹市园艺场高坡上建起,并正式投入运营。

创业之初,公司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加之当时孵化和饲养技术跟不上,公司发展尽是波折,鸡瘟治不住,产量上不去,市场打不开,资金收不回。到年底,公司亏欠170多万元。

屋漏偏遭连夜雨。当年冬天,一场百年不遇的严寒冰雪降临,漫山遍野到处铺盖着厚厚的冰雪,极度的严寒使河流、溪水凝固,公司一排排鸡舍的屋檐下挂满了长长的冰锥。公司饲养的蛋鸡不少因没水喝被活活渴死,不少因饲料运不进被活活饿死,侥幸活下来的蛋鸡也有不少被冻残,失去了饲养价值。

公司再一次被逼上绝路,本来满腔热忱的几个亲姐妹看到血本无归,纷纷撤资改干其他行当,把这个烂摊子甩手扔给了陈善梅独自打理。

为了扭转败局,重振事业雄风,陈善梅再次投资400多万元,先后购进孵化机、出雏机、鸡舍环控、降温等先进生产设备,提高了孵化和养殖水平。在品种选育上,她果断地淘汰了一批生产能力下降的种鸡,引进湖南最为看好的桃源鸡和广东的大黄鸡做为鸡场的主营品种。在场地规划上,她严格按照现代化鸡场的标准建设,基本实现了消毒、饮水、食料自动化、生产程序化、投入品标准化的生产流程。

在广东惠州创业,陈善梅积累了丰富的养猪经验。在创办种鸡孵化场时,她也萌生了养猪的念头。但当地畜牧部门在核实经营许可证时,规定在同一场内猪、鸡不能共养。如何做到猪、鸡同养又不违反饲养规定,陈善梅想了一个法子,她把鸡舍顺坡而上的一块空地利用起来,建起了5栋猪舍,把鸡场与猪舍全面隔开,既能保证生猪健康成长,又避免其他病菌不带入鸡舍。2009年5月,她从外地购进1000头仔猪、100头母猪和5头公猪进行科学饲养。自2011年起,每年存栏生猪3000多头,出栏生猪4000多头,创利80多万元。

在创业初期,陈善梅始终没有忘记竹市园艺场那漫山遍野已无收成的柑桔林。2009年冬,她斥资150多万元,花每亩300元的高价,把园艺场统分到户的2000余亩柑桔园承包过来。一个冬天,她请来县农业局的专家做指导,组织大量劳力,犁耙碎土,新栽了3000多株柑桔新品种。翌年春,她又请来当地嫁接师傅把已退化和老化的9000多株柑桔树进行了嫁接和改良,既保证了柑桔品质和效益。又凸显了公司周围的生态和环保效应。

(二)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科技的竞争。为使企业在趺起趺落的市场中站稳脚跟,陈善梅决定亲赴长沙,向专家问出路,向名师求发展。

2010年4月的一天,陈善梅让女婿开车上路。出邵阳,穿娄底,进湘潭,沿途大雨滂沱,不停的雨滴遮挡着驾驶窗内的视线,奔驰在高速公路上的小车停了又开,开了又停。本来4个小时的车程,整整跑了6个多小时。

车到长沙,已是到了下午,陈善梅立刻投入到寻觅中,先去湖南农大,再去省农科院,还跑了省畜牧研究所,不巧的是,管这方面的专家不是因公开会,就是赴外出差。无奈之下,陈善梅只好吩咐女婿调转车头,打道回府。

第二次赴长沙,陈善梅是坐大巴车去的。在市内,她转了几路公交车,最后是走路进入省农科院的院内。

在省农科院的办公室里,经人介绍,她找到了一个在种鸡孵化研究方面有较深功底的专家,一番洽谈之后,因为对方提的门槛太高,这桩技术合作最终没有谈拢。

同年6月,几经曲折,陈善梅终于见到了省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曲湘勇教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陈善梅和曲教授推心置腹,相见恨晚。陈善梅讲述了企业以人为本、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理念,曲教授深感遇到了“知音”。

陈善梅三上长沙,花费10万元,终于拿下与省农大生命科学院签订的科技合作协议书,并聘请该院的曲湘勇、蒋隽等教授做公司常年技术顾问。

在专家亲临指导下,公司开展了杂交组合试验、配便力测定和杂交母本品种培育工作,定向培育出可用于商业配套系统杂交的母本品种品系。目前,公司每个纯种核心群有1000羽母鸡和配套公鸡组成10个繁殖单间小群,种鸡繁殖、生长性能均保持很高的纯种水平,500日龄产蛋数达到180枚以上。

为了培育出适合本地养殖的鸡种,陈善梅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科技攻关。当时,正值天气炎热的7月,还在医院接受骨质增生治疗的陈善梅不顾医生劝阻,就全身心投入到科学试验当中。为了获取实验成果,陈善梅不顾病痛折磨,一次又一次地站在又闷又热的电孵室里观测着鸡苗的孵化效果,一次又一次地蹲在又脏又臭的鸡舍里喂食、消毒。一年多时间,通过无数次探索和实践,公司终于用桃源鸡做父母本,自主培育出了体重适中、色彩斑谰、肉质纯正细嫩、抗病能力极强“竹园黄鸡”和竹园麻鸡”,并向国家注册了商标。该品种因饲耗少、出栏短、品质优成为当地市场的抢手货。2013年,就向市场销售了700多万羽。

2012年7月,陈善梅随同县老科协领导到香港考察,在当地一家动物园里,一群头戴凤冠,身披黑白花羽的小鸡向她扑打着翅膀,她看得非常着谜,以至同行催她快走,她都不忍离去。出于对鸡的偏好,她仔细向工作人员询问了该鸡的名称和来历,因此,贵妃鸡这个名字一直铭记在她的心里。

从香港返回长沙,陈善梅不顾旅途疲惫,急匆匆跑到省农大,向曲教授等专家讨教贵妃鸡的产地和饲养方法。当得知贵妃鸡稀有而珍贵,食用营养高,市场价格昂贵的信息后,陈善梅更生出了饲养贵妃鸡的决心。2012年10月,公司依托省农大,从外地高价购进1000羽贵妃鸡苗,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饲养试验。通过场地选择比较、饲料合理搭配、电孵温度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等措施,探索出了贵妃鸡的科学孵化和饲养方法。目前,当地不少养鸡户都饲养了贵妃鸡,而且市面出售价格也不菲,每公斤在100元左右。该试验成果被当地科技管理部门授予科技进步奖。

2013年3月,公司遭遇难以抵御的禽流感寒流,并且一直持续2个多月。期间,公司每天孵化出来的上万羽鸡苗无法销出,种蛋也按普通鸡蛋按斤溅卖。县内也有不少养鸡场和孵化场受灾倒闭。此时,陈善梅抢抓商机,一方面,她自己带人从广东等地调进大黄鸡、青脚鸡、贵妃鸡、珍珠鸡等优良种鸡5万余羽,扩充了饲养和孵化规模。另一方面,她按照严格的防疫标准,将8栋大型鸡舍进行了全面改造,增添了通风和防菌设备。2014年上半年,禽流感再度来袭,由于准备及时,防范得当,公司几乎没有造成经济损失。

禽流感刚过,公司就迎来了销售旺季,每天孵化出来的3万多鸡苗成了香悖悖,如果不提前与公司签订订购合同,根本购不到现成的鸡苗。

经过几年打拚,公司基本形成育种、育成、销售、服务和其它农副产品共同开发的产业体系。自两度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蛋鸡标准示范场”后,公司又先后被省科协、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全省农村科普示范基地”、“邵阳市龙头企业”。2014年7月,中国科协、国家财政部授予公司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

(三)

陈善梅坚守着自己的为人之道:帮助别人,成就自己。帮助别人,发展自己,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为此,她除了依托公司的发展帮助别人外,每年还要拿出不同数额的资金用于社会公益事业。陈善梅又多了一个昵称:“慈善大姐”。

无论是在惠州还是回乡创业,陈善梅就一直把关心弱势群体和帮助困难群众做为自己义不容辞的担当,她每年捐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就达万元之多。家乡修路筑桥,她都要献上一份爱心。谁家有个困难的,她也要凑上一份子。公司附近有一位姓张的老人,前两年死了丈夫,唯一的女儿也在上海打工谋生,老人的日子过得非常孤独。平常有事无事,陈善梅总要上门陪老人叨叨家常,有时还为老人塞上一点零花钱。今年7月,老人74岁生日,陈善梅带着家人,捎着礼金,买着蛋糕,与老人一起同庆生日。今年,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她不仅动员公司员工捐款捐物,她自己也把5000元现金寄给了受灾群众。她还主动认养了2个失学儿童,每个月都要负担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费用。今年3月,有一个8岁儿童重症住院,家里无钱医治,她闻讯后,一次就帮病人垫付了4200元住院费。

每天来公司调鸡苗的养殖户络绎不绝,久而久之,陈善梅对养殖户的基本情况有了了解,这些饲养大户和散户也不乏有致富的,但不少养殖户都因缺少养殖技术没有赚到多少钱。对此,陈善梅投资30多万元,兴建了一个能容纳50个人同时学习的现代养殖技术培训室。培训室不仅免费管伙食,还允许学员到公司场地参与生产实践,每月都要吸引四乡八村的养鸡爱好者前来学艺。目前,培训室已累计举办培训班47期,不少受训者都掌握了养鸡的一技之能。

为帮助当地养鸡户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养鸡不赚钱的问题,陈善梅花钱请来县畜牧局的专家,为常来公司联系的1000多养鸡户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与普及,并免费为这些养鸡户提供鸡苗20多万羽。2012年,陈善梅自己拿出试验费,组织技术人员在山门、石江、竹市等乡镇推行生态发酵床养鸡技术,不仅帮助当地养鸡户节约了用水和精料用量,降低了畜药成本,而且减少了粪污排放,净化了养殖环境。目前,这些乡镇先后建起生态养鸡栏舍11000多平方米,年出售商品鸡70多万羽。

自当选县老科协的分会副会长后,陈善梅又成了一个大忙人,既要忙着公司的大小事情,还要承担老科协安排的技术推广任务。县老科协在全县开展“科技到户帮扶行动”,陈善梅积极响应,她先后组织公司的技术骨干深入村组、深入农户,大力推广大棚养鸡新技术。在高沙镇双合村推广该技术,陈善梅同技术员吃住在村里,就大棚的选址、建造进行规划设计。大棚完工后,陈善梅又组织技术人员就大棚的饲养量、温度调节、如何消毒等向当地农户进行培训。在陈善梅亲力亲为下,全村100个大棚饲养商品鸡150000羽,成为全县很具盛名的养鸡专业村。

拳头只有攥紧了伸出去才能形成力量,2011年元月,陈善梅发起成立了洞口县振荣养殖专业合作社,聚集社员827人。按照“五统一、五管理”的方式,引导社员从事家禽规模化生产经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陆续在省内外设立了19个鸡苗和商品鸡的销售窗口,业务范围逐渐扩展到广西、贵州以及本省3市的22个县,引导社员建立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169个,带动全县及周边地区50000多农户发展养殖事业。在众多农民眼里,陈善梅就是是他们赖以致富、摆脱贫困的希望所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陈善梅,一个敢于打拼、勇于谋事的女强人,用智慧和汗水演绎出中国女性最靓丽的风采。

  陈善梅 寻找最美创业 潇湘女性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