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恨爹不成“刚”,依然雄心赴考场

2010-12-07 阅读数 245983

  因举报“官二代”同学在公务员招考中作弊而遭跨省追捕的王鹏,获释之后的第一桩大事便是参加本年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

新闻再现>>
举报公务员考试作弊者遭跨省追捕
获释后参加公务员考试

  12月2日,一场跨省追捕闹剧暂时告一段落: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公安局利通分局正式作出刑事赔偿决定,给予当事人王鹏刑事赔偿1003.44元。

  与许多热门新闻事件一样,重要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本身”,这场闹剧里,公众关注的焦点多集中在跨省追捕的起因——王鹏曾连续举报他的同学在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作弊。

  据王鹏的父亲王志昌透露,王鹏在刑拘期间曾被打,腿部现淤青,获释之后头还有点晕。但令人不解的是,本该对公务员招考有所忌惮的王鹏,仍决意参加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至于考哪个职位王志昌不清楚:“这件事对孩子影响太大了,希望他能够好好发挥吧。”(《新快报》)

  注:2011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录笔试12月5日开考,全国共有103万考生报名参与,共同角逐约1.6万个岗位,平均考录比为63.6:1。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一职以4961∶1的竞争比例高居热门职位榜首,突破上年最高竞争比例4224∶1,再创历史新高。

新闻详解>>
王鹏遭追捕“预测哥”受追捧
公职招录“阴谋”、“阳谋”层出不穷

  老家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的王鹏2003年考入兰州大学中文系就读,因看不惯同学马晶晶“不学无术”,心里觉得很不平。而两人的最大冲突,是马晶晶在公务员考试中的诸多疑点。

  在校4年间,马晶晶很多课程都因不及格而补考,总成绩常排名倒数几位。但在共青团银川市委学校部科员招录这个有400多人参加的招录考试中,马晶晶笔试、面试均为第一。面对这种反差,王鹏分别向国家公务员局、监察部和共青团银川市委相关领导写了举报信。

  公开资料显示,马晶晶的父亲马崇林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委副书记、县长,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其母丁兰玉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委常委、总工会主席,分管妇联和团委,现任吴忠市委常委、市政协主席。王鹏的举报材料称,正是家庭的“高官”背景,让马晶晶的公务员考试充满“内幕”。

  据悉,王鹏的举报并非个例。近年来,被群众举报或查实的公共职位招考内幕不断升级:

  近日,广东省某地出现一名“预测哥”,发帖称当地事业单位招聘过程中,宣传文化中心的两个岗位“几乎可以肯定是量身定制”,经他打探,前者为该单位一李姓主任,后者为一卢姓本地人,只有他们“所有条件完全符合”。最后的结果显示,“预测哥”完全正确。 

  公职招录中,除量身定制外,还有其他“阳谋”:

  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劳动就业管理中心2009年下半年进行了一次事业编制人员公开招聘,最终录用4人,其中3人都是局领导的子女。

  浙江省平阳县人事局2009年12月在其网站上公布“2009年公开考录职高专业课教师拟录用人员名单公示”,应聘平阳电大法学专业教师考试的3人中只有一人有成绩,另两人均是零分。而这名唯一获得成绩、进入公示名单的“林廷耀”,是该校校长林传杯的儿子。

  知情人士透露,某些领导干部“曲线”为子女安排工作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交叉安排——你儿子进我单位,我女儿进你单位,以绕开用人制度上的‘直系亲属回避’规定;量身定制——在学历资格、基层任职经验、机关工作经历、党派甚至性别等招录条件上,量身定制种种门槛,以便淘汰竞争者,让某些官员子女顺利入围过关;提前内定——表面上公开招录,实际上早有内定对象;考试作弊——如泄漏考题、收买考官、成绩造假等。”

  除上述较为常见的方式外,招考作弊方式还包括“对公示日期巧妙操作,故意安排在长假前后这种跨度长、公众不易关注的时段或有较多社会焦点的时段,以绕开公众关注点,让某些官员顺利通过公示关;还有的官员将子女送到国外,只要弄个带英文的文凭,就作为‘海归’引进,直接就任‘精英型干部’等等”。

新闻延展>>
潜规则引发社会“仇官”心态

  一位退休老干部感叹说,自己有个当了点小官的亲戚,把初中没毕业的儿子安置在政府部门工作,前不久居然娶回个研究生媳妇。“听了这事,难免有些意外。我并非学历歧视,并不是说初中生就不能娶研究生,而是感慨依靠知识改变命运和处境的梦想越来越飘渺了,现实中,人脉关系和家庭背景甚至更能决定一切。”

  一名从基层调入上级机关的公务员则吐露:“我们单位是新组建的,通过内部公开考试招考了一部分人,我很侥幸地考上了,但之前也找到在省里工作的老乡打了声招呼,只是由于成绩有很大优势,所以没再费太多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渐渐发现有的人非常受领导照顾,一进来就从事较轻松且有权的工作,后来接触多了才知道,他们大多是官员子女,比如某某厅长的侄女、某某处长的外甥、某某书记的女儿、  某某主任的远房亲戚等等。而更为不解的是,居然还有一部分人没有通过招考就进来了,真不知道他们的神通在哪里?”

  “平心而论,在正常的职业环境中,如果官员们没有特权,没有区别于其他社会人群更高的福利、地位和权力,那么,人人都能够平等地享受社会职业所带来的生活乐趣,某些官员子女子承父业也就不可能演变成一种‘仇官’的社会心态。只有当某些官员子女的成长,成为一种破坏社会公平和法治精神的官场体制或官场形态时,才会触及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并饱受舆论指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青苗说。

  “随着某些官员子女的上位,社会上的机会似乎越来越少,低收入人群跃升中产人群、中产人群跃升富有人群的机会越来越渺茫,仅有的几个上升通道也机会渺茫。”有专家提出。

凤眼视点>>
“恨爹不成‘刚’”的背后隐喻
  文/萧然

  2010年的月历已翻至最后一页,每逢岁末,网友们总爱用网络语言对民生与国事进行一番年度总结。“恨爹不成刚;恨娘非兰玉。横批:没种。”这副对联能引起一片叫好绝非意外,短短10个字,概括了本年度两大热点事件——“官二代”李一帆开车撞死人后不配合调查,且口出狂言“我爸是李刚”;“官二代”马晶晶被举报在公务员考试中作弊,举报者王鹏遭遇跨省追捕(马晶晶之母名叫丁兰玉)。

  少数人因为有个“官爸爸”或者“官妈妈”而横行无忌,绝大多数普通人却只能通过自我奋斗来实行生存和发展。自公务员选拔向社会公开考试以来,过去遥不可及的国家政权管理开始向普通公众敞开大门,且收入较稳定、福利有保障、工作够体面,因而成为很多人所追求的终极职业目标。这便不难理解,当这样一条奋斗途径也被某些人利用手中公职权利染指后,公众的愤慨。

  不能否定公务员考试从全社会层面选拔人才的积极大势,但也绝不能忽视这一过程中所曝露出的问题,而要解决这种种问题,矛头直指“弱化公务员身上的权利色彩”。本质上讲,国家公务员就是为大众服务的,只有回归公务员的服务职责,社会对于公务员自然就会形成更理性的认识,也就不会盲目追风。再以培养更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为辅,自然就会有更多人不再紧盯着公务员的“铁饭碗”不放。也只有这样,那些伸向公务员考试的权力爪牙才能不斩自断,“国考”才能真正趋于公平公正公开。

新闻背景:
“公务员热”首现降温趋势
  2011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的报考人员较去年减少1万人,12月5日,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司长聂生奎表示,随着人们在报考上更加理性,“公务员热”已经出现了降温苗头。

报考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在谈到今年“国考”的新变化时,聂生奎重点提到了一个数字——0.97:1,这是报考人员男女性别比。也就是说,今年的报考者中女性要多于男性,而以往都是男性考生居多。(据新华社)
 

  公职考试 国考 今日女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