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加分”下的“山寨状元”

2009-09-01 阅读数 129101

  谁是真正的状元?“裸分状元”,还是“加分状元”。浙江省今年有四所学校都在宣传中称本校出了省内考分第一名。而实际上文理只可能有两个第一名。浙江高考“状元榜”显示,文科第一名、第二名都是体育竞赛获奖者,高考成绩被加20分;理科前三名中,位居第一的仍是一名加20分的考生。据浙江在线调查,77.13%的人认为裸分状元才是真状元。“应该取消高考加分,加分状元就是‘山寨版’状元”。(《中国青年报》8月31日)

  高考加分一下“加”出四位状元,“加”出“裸分状元”与“加分状元”,或者“正版状元”与“山寨状元”的状元之争。如此热闹的状元之争,所争的显然不仅是状元本身的成色、“含金量”,更是近年来一直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高考加分政策本身“含金量”、信誉度。换言之,“加分状元”之所以饱受争议、为大多数人所不屑,被讥讽为“山寨状元”,根源正在于,现行的高考加分政策本身事实上已经高度山寨化,愈来愈沦为严重缺乏社会公信力的“山寨加分”。

  一方面是,“加分”过程被权势严重侵蚀、造假盛行、名不副实的山寨化。以浙江高考加分为例,此前中国青年报,就曾连续跟踪报道了,绍兴等地惊人的高考体育加分内幕——“今年高考,绍兴一中73名以体育竞赛获奖者加20分的考生中,有30名为政府官员与事业单位领导,另有19名企业老总的子女”。而在重庆,在今年高考录取过程中,便连续曝出多起干部子弟民族加分造假事件,轰动全国,其中甚至包括今年重庆的高考文科状元。(中青报 7.30)

  另一方面又是,“加分”政策本身乱开口子、设置过多过滥,越来越缺乏起码应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的山寨化。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各个地方设置的各种五花八门的高考加分政策将近200项。如在照顾性身份加分这个大类中,除了我们熟悉的少数民族加分之外,常见的加分政策就还有:华侨子弟、见义勇为者子弟、烈士子弟、教师子弟、海外引进人才子弟、农村独生子女、库区移民等等。而在鼓励性特长加分大类中,除了体育特长、文艺特长加分之外,更隐蔽同时也是造假难度更低、更不易被发现的加分政策还有:科技发明加分、省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加分等。(《瞭望周刊》7.28)

  因此,欲根本化解状元之争、避免“山寨状元”的出现,只能首先祛除高考加分政策的山寨化。首先,必须彻底清理、精简目前已成泛滥之势的设置过多的高考加分政策。一方面,要将那些明显缺乏合理性和必要性、与教育无关、以及缺乏可操作性、易于造假的加分项目彻底废除;另一方面,同时还要将高考加分政策的设置权统一上收集中,彻底杜绝地方上、各政府部门为自身利益,乱开口子、随意增添加分政策的可能。

  其次,对于清理精简之后保留下来的加分项目,必须通过更严密完备的制度设计,确保其执行的公正性——一方面,要设计更严格精确的考核、评价标准,让所有获得加分者尽可能地均名副其实,另一方面,更要强化整个加分考核评价过程,全流程全方位的能见度、公开性,以充分维护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最后,在高考的录取过程中,还应将考生获得的政策性加分与高考卷面成绩(即“裸分”)进行分置,不再笼统的混为一谈。至于高考录取究竟是按加分之后的成绩计算,还是按裸分计算,选择权不妨交给高校自主定夺。

  山寨状元 大河报